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布世界各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然而,在繁荣背后,存在着技术含量低、缺乏自有品牌、产业结构不合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等诸多问题,"中国制造"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是中国企业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本文探讨了"中国制造"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对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型提出了一些浅显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以其物美价廉的优点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但近段时间以来,西方国家针对"中国制造"产品质量问题大肆炒作,"中国制造"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分析了"中国制造"面临的困境及其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中国制造"危机的建议和对策,寻求继续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迈向世界制造强国的目标已经起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务必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的相关内容与要求,改善我国制造业的现状.为此,本文结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中的相关内容,对中国制造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下,中国装备制造业急需探索一条符合国情的新型制造之路。因此,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模式需要向服务化转变,而制造模式的转变需要企业内外部运行模式的转型。本文着重从内外部运行方式角度对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型制造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2007年上半年以来,一些西方国家针对我国部分出口产品的质量问题大肆炒作,损害了中国产品的声誉和中国的国际形象。文章用胜于雄辩的事实,说明了"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分析了"中国制造"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提高质量、争创品牌、企业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制造"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王清 《生产力研究》2011,(6):129-130
文章从"中国制造"的现状研究入手,探讨了当前"中国制造"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认为应该从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制造",转变过去传统的观念,逐渐淡化"中国制造"的概念,强调"全球制造"。一方面要强调在全球制造产业链中,怎样稳步迅速提高中国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的竞争地位,另一方面更要强调如何通过实体制造业的技术升级,使得原本拥有劳动生产率优势的中国企业在生产成本的过快增长下如何向产业链的上游走,即获取自主品牌和研发能力,这些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植荣 《商周刊》2012,(18):23-23
我们一定要理性看待"中国制造",切不可认为世界上"中国制造"多了就飘飘然起来,因为一些民族企业的"中国制造"只是砸中国的牌子,而外资企业的"中国制造"只不过是剥削我们的廉价劳动力、污染我们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余江 《新经济》2006,(10):38-39
“中国制造”最终是要面向世界,“中国制造”为全球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Made in China充斥着世界各国街头的时候,中国的商品却并没有获得对方的尊敬,在西方企业强烈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冲击波的时候,“中国品牌”也没有获得与之匹配的竞争力。从“中国制造”的繁荣到“中国品牌”之富强,我们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中国制造风靡全球,可随之而来也产生的一系列负面问题。比如,国外针对玩具、轮胎、食品等中国产品的召回事件频繁发生;中国制造频繁遭遇海外壁垒和贸易摩擦等问题。中国制造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正接受着全世界的考验。文章就中国制造的现状尽心分析,并对中国制造存在的优势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0.
浅析“中国制造”危机与质量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凭借得天独厚的成本优势,近年来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2007年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中国制造"危机却令中国企业频频陷入尴尬境地.中国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已成为严重阻碍"中国制造"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质量管理创新刻不容缓.文章阐述了"中国制造"危机的前因后果,分析了中国企业质量管理问题对"中国制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以质量管理创新解决中国企业质量管理的问题,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东方文明古国充满惊奇的目光中,集装箱走过了快速发展的昨天和今天。中国物流业在"大国崛起"中,开辟了中国制造的第三利润源。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征途上,集装箱运输撑起了物流业的半壁江山。在世界各地繁忙的海运、铁路、陆路交通线上,  相似文献   

12.
制造也赚钱     
当中国制造的广告在美国大街的大屏幕上滚动播出的时候,在欧洲的某个国家早已经悄悄的开始了他们的制造——似乎比中国制造更给力,那就是德国。  相似文献   

13.
励荣 《经济研究导刊》2010,(12):166-166,194
"中国制造"的商品已经遍布全球,让中国获得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但中国并未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应有的利益.介绍了"中国制造"泛滥背后的原因、保护"中国制造"的政策背景,并对利用原产地规则保护"中国制造"的对策提出了建议,从而达到规避国际贸易中的摩擦,防止本国的原产地知识产权的流失,并充分维护中国的贸易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走出“中国制造”的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制造业出现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中国制造业可以凭借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速发展。但是目前“中国制造”是以低价格、低成本优势进入了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从长远的观点看,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制造”要摆脱困境,在作好委托生产的同时,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中国制造”的档次。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制造业进行产业转移和产业布局的大背景下,中国进行了制造业发展战略调整。2019年,与制造强国相比,中国工业竞争力绩效指标处于第一方阵,中国制造业人均指标较低,中国制造业世界份额指标和中国制造业占全国总量份额指标居首位,中国制造业中高科技活动份额指标有待提高,中国制造业出口指标具有一定优势。2010—2020年,中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一直低于制造强国,但增长率最高,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于制造强国。“十四五”时期,中国应继续推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增强工业化强度;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工业竞争力绩效;推行优质制造和智能制造,稳步提高制造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国外所散布的“中国制造威胁论”是别有用心的,中国制造不是中国一厢情愿推动的,而是客观经济发展的结果。目前中国还不是世界制造中心,只是区域制造中心。随着中国制造的快速发展,亚洲经济有望复兴。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制造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中国制造业发展很快,于是一些国家便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虽然中国制造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但还远远不是制造中心.因此,本文着重介绍了“世界制造中心”的概念和特征,以及中国与世界制造中心标准的差距.最后,提出了我国政府部门和国内企业对此应该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经济纵横》2010,(11):64-66
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中国凭借"中国创造"成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国内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巨大的冲击和破坏。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面临自主创新能力差、研发能力不足的困境,缺乏国际竞争力。中国制造进入到发展的瓶颈期。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但是,中国的跨国公司制造出的、能够让全球消费者为之疯狂的品牌,却一个也没有。李克强总理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思想,不是否定中国制造业过去所取得的成就,而是认真对待在"新常态"下,强调制造业在中国经济的基础作用前提下,认真思考新的发展路径,认真谋划如何从一个制造大国向一个制造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赵萍 《经济前沿》2007,(11):4-6
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并不是偶然的,"中国制造"战略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巨大的消费品市场蕴含了无限的商机,为世界产业转移创造了机会,中国承接世界产业转移,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后"中国制造"模式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采取什么样的后"中国制造"增长方式,将成为决定中国经济增长是否持续增长的关键问题。本文认为,后"中国制造"的增长模式将以中国渠道为中心,以中国渠道为中心的增长模式可优化产业结构,以中国渠道为中心的增长模式能提升产业附加值,中国渠道能改变中国劳动力的转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