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滇中城市群物流-体化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荣 《经济论坛》2011,(9):84-86
滇中城市群建设是云南省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未来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区域。区域物流一体化战略是滇中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结合当前滇中城市群物流发展的现状,通过推进城市群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和物流产业的集聚,加快区域物流资源的整合,依托区位优势打造面向东南亚的区域物流中心地,实施物流标准化等措施来实现物流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过两年多的协同推进,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一体化的形态和特征日益凸现.区域经济发展呼唤区域物流一体化.本文就发展城市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目前辽宁中部城市群物流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快发展城市物流建设做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滇中城市群为实证,分析了1990年代以来交通网络规模与交通等级、交通网络结构形态演化特征,选择1996、2007、2013年三个时间节点,将滇中城市群交通网络发展分三个发展阶段,并探讨滇中城市群交通网络可达性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滇中城市群交通网络空间结构形态经历了"点—线结构"、"放射状结构"、"网络化结构"三个阶段,并呈现一体化结构演化的发展态势;21996—2013年间,可达性总体空间格局变动较小,呈现出以昆明主城区为中心向外围区域递减的圈层空间格局,可达性变化与高等级路网格局密切相关;3中心城镇的可达性水平均有大幅度的提升,各节点间可达性水平差异不断缩小,且呈收敛趋势;4第二阶段(2007—2013年)可达性水平改善程度高于第一阶段(1996—2007年),且城市群边缘中心节点可达性水平提升较大。  相似文献   

4.
既有的关于城市群的理论研究大都分别针对城市群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而展开,本文在研究城市群的同时,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群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主要研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下,城市群内部的协调发展和城市群之间的合作,最终推动整个区域经济一体化良性发展.本文选择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作为城市群问协同发展的典型代表,提出了逐步实现辽宁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路径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滇中城市群是云南省经济发展最好的城市群,但滇中城市群城市体系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体系发展中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出现断层,滇中城市群涉及的四州市,工业化发展速度快于城市化发展速度。要优化滇中城市群的城市体系结构,需将曲靖、楚雄、玉溪培育为大城市,再发展几个中等城市和若干个小城市,同时强化中小城市的功能,引导其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6.
区域一体化尤其是城市一体化是区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当前,我国正迎来区域一体化和城市一体化的建设高潮。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都是我国东部区域经济最发达、一体化程度最高、产业分工与合作最具成效的区域。除东部地区外,中部地区城市群经济亦正加速发展,已初具规模的中部城市群主要有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江淮城市群以及环鄱阳湖城市群。通过分析珠三角、长三角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区域一体化建设和产业分工、融合的成功经验,指出城市群产业协同的一些内在要求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赵芹 《生产力研究》2011,(8):140-141,157
环渤海区域地理区位优越、经济实力雄厚,形成了支撑经济区发展的密集城市群。文章分析了环渤海区域物流交通一体化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区域经济对未来交通的影响及要求,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滇中城市群作为云南省优先开发区,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对滇中城市群内42个县市区的县域经济体竞争力研究,利用SPSS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析,结果表明,滇中城市群县域经济体发展存在差异,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搭建滇中城市圈公共政策平台,建立滇中城市圈沟通协调机制,构建一体化的区域公共政策是问题关键,通过构建一体化的区域公共政策,促进滇中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各种利益主体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实现滇中四州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增强区域合作的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从而为云南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长株潭城市群要实现区域发展一体化战略,应率先突破"信息同享"这一关口,关键是要加快长株潭城市群信息化建设,先行整合区域信息,实现区域信息共建共享.信息化是长株潭城市群整合发展,建设"两型社会"的必备条件.对于能推动长株潭城市群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升级发展和完善长株潭城市群社会综合服务职能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长株潭城市群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英国脱欧印证了区域间密切的经济联系是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基础.现阶段,云南省着力推进滇中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但滇中四州市经济联系度较弱,一体化的内生动力还不强.应借助滇中新区建设契机,以昆明为中心,实现滇中四州市间的功能协调和经济互动,通过顶层设计促进四州市错位发展,消除要素流动的限制,实现经济圈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正进入城市群驱动经济增长、经济带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城市群的空间集聚与扩散和经济带的辐射与连接推动区域资源与要素在更广的空间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以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正空间引力模型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产业联动网络与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产业联动网络和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并具有明显的梯度特征和集聚趋势;产业联动网络对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效应显著为正,产业联动网络有利于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产业联动网络通过改变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的配置不平衡和促进区际技术溢出来推动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企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收集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企业的信息,利用核密度分析和热点分析方法对1995、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企业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物流企业演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企业在数量上急剧增加,物流企业的空间分布由分散趋于集中,形成北京市、天津市及石家庄市三大集聚中心,物流企业的分布区域由京津冀城市群西北部向东南部转移,但北京市及周边区县物流企业发展水平始终较高。对比京津冀城市群2015年商业物流企业和国有物流企业的区位选择可以发现,商业物流企业布局受第三产业比重、道路密度、居民可支配收入、企业集聚的影响。该四类因素对物流企业布局的影响均存在区域上差异,企业集聚因素对京津冀城市群各区县物流企业布局的影响最大,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对物流企业布局的影响区域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14.
滇中高原区城镇体系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中高原区是云南省经济较发达的区域,其城镇化水平的高低与城镇体系是否完善,不仅对云南省的发展,而且对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滇中高原区城镇体系的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地域空间结构的特点进行剖析,研究其优化对策,并对滇中城市群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成为趋势。本文通过对国外主要城市群、我国"泛珠三角"城市群发展的剖析,从政府、制度创新、政府与非政府合作、差别化区域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河北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群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集群形态,致力于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要素自由流动和融合互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本文基于中国2007—2019年19个城市群的建立与扩充,运用双重差分法估计了城市群政策的实施对城市碳效率的影响,进一步从经济一体化和交通一体化两个方面,探讨了城市群对碳效率的传导路径。结果显示:城市群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碳效率的提高,能通过制度上降低城市间市场壁垒,提高市场一体化程度;物理上增加城市间车次数量、缩短通行时间,提高交通便利性,为要素自由流动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对碳效率提高产生积极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城市群一体化程度存在差异,处于培育发展阶段的城市群碳效率作用不显著。收敛性分析表明,一体化促进城市群内部分工网络的形成会加剧产业结构差异,在提高城市碳效率平均水平的同时不利于碳效率收敛。本文的研究不仅从碳效率视角对区域一体化和城市群的研究进行了拓展,而且为“双碳”目标下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环长株潭城市群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2007年到2010年环长株潭城市群8个城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显著上升;环长株潭城市群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从长株潭中心向外围区域递减;城乡一体化虽然与城市化水平有较大的相关性,但城市化水平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并不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8.
在区域协调发展和物流作用日益明显的背景下,为了解一个区域内不同城市之间物流发展水平的高低,提高整个区域内城市物流发展水平,有必要进行物流竞争力的评价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方法,对关中平原城市群11个城市的物流竞争力进行评价,获取了关中平原城市群物流竞争力排名,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为关中平原城市群各城市明确自身物流产业现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发展以西安为“龙头”城市,呈现出“多弱少强”的格局,咸阳、宝鸡和渭南与西安相距较近,已成为城市群内部的二级核心城市,运城、临汾等7个城市竞争力较弱。  相似文献   

19.
高霞 《经济研究导刊》2010,(25):141-142
中原城市群发展宜采用混合组织模式,分阶段实现目标,演化期间受到市场机制、区域经济开放度、旧观念束缚、经济一体化意识、制度安排等因素的制约。城市群建设可以从一体化市场体系、区域交通网整合、城市群产业规划、城市群城市结构、加强科技教育地位、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区域制度融合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97—2018年中国212个地级市数据,将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作为区域一体化的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DID)实证检验区域一体化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扩容通过与周边新城市的融合,显著提高了整体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证实了该结论的可靠性。(2)机制分析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将原本相互独立的城市整合为一个城市群经济体,通过加强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三条渠道共同促进城市群绿色发展。(3)在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技术创新水平更高、第二产业比重更高的城市,区域一体化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中国在推进区域一体化的过程中,要加强区域间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协同与合作,共同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