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得川西地区分布有丰富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并具有极强的脆弱性。通过对川西地区旅游资源特征及其脆弱性的分析,该地区旅游资源在可持续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民族文化特点,并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对旅游参与者的政策约束、生态环境教育及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制定,达到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可为川西地区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提科学依据,亦能为其他类似的生态脆弱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及旅游资源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民族化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原生性,丰富性,民族性,大众性,区域性的特点。保护与开发好民族化旅游资源,对于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莉 《经济问题探索》2006,1(12):98-101,108
民族文化、民族地域分布因素在西部旅游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正是由于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多民族的文化吸引了中外旅游者,促进了西部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旅游规模的扩大,凸显出民族文化面临自身发展和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危机两大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民族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赫哲族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开发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是目前非遗保护行之有效的途径,街津口赫哲族乡在这方面有着较成熟的开发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为非遗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撑,但其因明显的行政法律保护模式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权性的忽视而备受诟病。将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二者有机结合,可以为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寻求一条新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它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有着极高的旅游价值,它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既能保护旅游资源,又能增强民族地区旅游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谢莉 《生产力研究》2007,(23):82-83
文章分析了湘鄂渝黔边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提出民族生态旅游是该地区保护性开发民族旅游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各地普遍开展的旅游活动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也给当地的环境带来巨大的冲击,对旅游产业的规制因而显得日趋重要。从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现状入手,分析目前旅游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引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概念并探寻完善的可持续保护机制,以期完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在保护这一优势产业的同时,保障地区生态环境及少数民族的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8.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和生态资源。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作为典型的西部多民族地区,在旅游业发展中应注重经济效益和文化生态保护相协调,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和类型,打造以自然生态观光、历史文化认知、民俗风情体验、多功能综合等模式的文化生态旅游;并在开发过程中考虑环境容量、社区参与度等问题,增强生态旅游和其他产业的结合度。  相似文献   

9.
桂西山区旅游资源优势和特点主要体现在其资源的原生态。但桂西属于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少数民族区,使得其旅游资源开发具有特殊性。本文分析了桂西山区原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以及桂西山区原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提出建立多级资源遗产保护、建立少数民族文化基因库、元素库等原生态旅游资源安全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思路。  相似文献   

10.
根据资源特点和发展现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休闲旅游应重点开发民族民俗休闲、山水生态休闲和城郊休闲旅游产品。但无论开发何种产品,都必须强化生态环境和本土文化习俗的保护,在“休闲”、“游憩”上做文章,在“创新”、“特色”上下功夫,抓主题,出精品,突出重点、亮点和示范点,推出参与性、文化性、体验性强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个性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旅游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1.
湖南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誉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极其珍稀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湖南省西部地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观园,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类型多样、等级优良、旅游功能丰富、旅游品牌潜力大、旅游市场区位优越等特点,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重点地区.本文在客观审视湖南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其旅游开发方略:明确指导思想,科学安排空间布局,因地制宜确立开发模式,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民族传统节日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香花 《经济师》2005,(8):48-49
民族传统节日是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目前我国许多的地区正在开发民族传统节日旅游资源,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重视少数民族节日,轻视汉族节日;注重节日的表演形式,缺少文化内涵;重视“西方节日”,轻视“传统节日”等。在此基础上应该对民族传统节日旅游的开发采取相应对策,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合理地开发民族节日旅游资源,挖掘民族传统节日内涵,提高旅游品味;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给传统节日提供适当的假期;加强民族节日的宣传策划;开发与民族传统节日相配套的商品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民族地区的原生态文化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之一,是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之本.文章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对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展开探讨,首先阐述了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的内涵和特点,继而分析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以期为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遗产保护是世界性的研究主题和热点,民族地区世界遗产保护更因其资源的稀缺性和脆弱性而备受瞩目。在我国,现实中对民族地区遗产的保护,更多的是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而缺少公众自下而上的反馈。文章分析了民族社区参与遗产保护的主体地位,目前遗产保护中主体地位的缺失及由此产生的问题,据此提出构建民族社区参与世界遗产保护的"车型"机制。"车型"机制类似于一列火车,其车头代表着政府,在整个机制中起着导向的作用;社区居民构成火车的车体,在遗产保护中起主体的作用;车尾是社区居民参与遗产保护的保障,代表着旅游企业;其路基代表着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民族地区遗产旅游必须在遗产保护和遗产旅游良性循环的道路上前行。  相似文献   

15.
因为优越的自然资源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有助于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但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国家层面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多位于民族地区,所以在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必然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基于此,在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要维护好国家的生态安全。因此,民族地区要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加强乡村生态环境监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力度,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6.
马子红  朱绍辉  赵魏 《生产力研究》2013,(8):114-117,120
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村资源的社会价值、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而且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收、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也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风光绮丽、气候宜人、文化多元,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但农村经济的发展却十分滞后。如何把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是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制度层面深入探究了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的制约性因素,进而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7.
苗族舞蹈休闲方式源远流长。苗族舞蹈具有独特的动作特征、音乐特点,以及山地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在旅游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苗族舞蹈成为苗族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近年来,苗族舞蹈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差异性不足、创新性不够、缺乏激励机制、缺乏舞蹈人才等现象。舞蹈旅游开发应该注重打造舞蹈精品、面向市场需求、培育民族舞蹈明星,在舞蹈的编排上注意民族舞蹈的原生态和民族性,在演出过程中适当加强舞蹈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8.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这些旅游资源,将会对贵州的扶贫开发起到积极的作用。以西江苗寨为例分析贵州民族村寨的扶贫开发效应,指出影响贵州民族地区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开发的主要因素是基础设施落后,贫困村民参与程度低,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村民的参与程度,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极具特色,但其落后的经济水平与自身突出的资源优势极不相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分析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旅游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挖掘出知识经济时代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的需求热点,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亚力 《经济地理》2002,22(4):492-496
本文以湘西凤凰为例,分析了民族交界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形成,并在西部大开发和入世的背景下分析了本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和潜力,提出了以民族文化分合为线索,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