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拆迁补偿是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十分重要又难以解决的问题。拆迁补偿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公平、合理、有效的拆迁补偿政策。猎德村是广州城中村改造的第一个成功试点,其拆迁补偿政策具有组织形式的高效性,改造方案的实用性,置换资金的创新性等优点,同时也存在着资金筹集方式不能普及,置换金处理不公正、支付标准不合理等缺陷。总结猎德村改造中拆迁补偿政策的经验可以为广州今后的城中村改造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受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约束和政府部门管理不善而产生的现象.由于城中村建筑质量差,建筑密度高,缺乏科学规划,生活环境恶劣,因此对城中村的改造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土地制度、拆迁安置与补偿、集体资产股份制这三个方面是决定这项改革运动能否进行的主要因素.为了顺利推进城中村的改造,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加快对城中村的改造,实现政府和村民利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问题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凸现的一个难点问题。城中村产生和存续的经济原因在村外,城中村经济组织形式的顺利转型是改造的关键,城中村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其出路所在,村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解决是改造的内在需求。城中村改造应该构建“政府——开发商——村民”的博弈均衡格局,逐渐实现城中村经济形态从“外生型”到“内生型”的转型,对村委会和村民提供智力支持和教育补偿,合理安置外来人口的居住问题,妥善解决就业、社会保障等配套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关系分析与应对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城中村改造是一个多方的利益博弈过程,利益协调是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难点所在。文章利用利益相关者分析的方法,对城中村改造中三个主要利益相关者———城市政府、开发商、城中村村民的利益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了改造过程中的主要利益冲突,并得出了明确各自合理利益所在是改造成功的必要前提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规范政府公权力;确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拆迁补偿机制;建立利于利益相关者参与及权利保障的项目社会评价制度;探索与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安置模式等应对措施。最后介绍了石家庄市的城中村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是武汉市城市化进程中近期的征地重点,调研结果显示城中村失地农民对土地征用、利益补偿和保障服务满意度不高。征地过程不透明,征地补偿费标准不统一,农民分得补偿经费比例过低,缺乏对被征地农民安置和就业的配套措施,安置措施不能确保对失地农民的长效保障等是主要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应明晰保护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法律规定,给予农民直接参与征地谈判的权力并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完善风险共担筹措安置资金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失地农民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改造的法律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改造是地方政府在国家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下掀起的新一轮"征地"狂潮,是地方政府主导的一场针对城中村失地村民最后一片集体土地的利益博弈。地方政府通过城中村改造,剥夺了村级组织最后一片建设用地;通过将村民宅基地无偿"转为"国有,没收了村民最后一片栖身之地;不公平补偿的城中村房屋拆迁改造,侵害了村民私有房产所有权,摧毁了农民自主再就业的工作岗位及其自力更生谋取的穷人福利,特别是违法的改造程序公然践踏了村民的自治权利。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已经成为我国城市质量提高过程中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其改造难度越来越大,改造成本也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从经济视角阐述了城中村拆迁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武汉市城中村拆迁改造为例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关于“城中村”的问题及改造方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鹏 《生产力研究》2005,(3):152-153,162
“城中村”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后,已经形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改造“城中村”的思路,一直停留在征购土地、拆迁补偿之中,本文提出了:行政管理社区化、经济管理企业化、个人私产法制化的营造新体制、培育新机制、走适合各自特点的改造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城市形象的提升,关系到城乡关系的协调.然而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对土地产权的争论一直是城中村改造中困扰政府、居民以及开发商的焦点所在.本文试图就城中村的土地产权问题与"城中村"改造进行思考,以期提出较为系统的协调城乡关系的城中村综合改造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温州市"大拆大整,大建大美"行动中拆迁社区的拆迁居民为研究样本,基于福利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建立多维测量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可能影响拆迁居民的拆迁意愿、安置补偿选择(货币安置、实物安置)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建模。研究发现,安置福利因素与租购房价格因素会影响拆迁居民的拆迁意愿;货币安置意愿受购房因素影响;实物安置意愿受安置利益因素以及个人与家庭因素影响。最后探讨政府职责以及解决相关民生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华西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村”,是全国著名的先进典型,也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杰出代表。40多年来,华西村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发展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华西特色发展之路,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新局面。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华西村的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示范和表率。  相似文献   

12.
以“乡风文明”为着力点深化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解放思想、提升理念,引领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保证。当前,随着利益主体和利益分配形式的多样化,使得一部分农民思想上出现了多层次、多样化、多变性的趋势。用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去占领和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开展多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今日华西     
华熙 《江南论坛》2007,(8):61-62
华西村,于1961年建村.40多年来,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带领下,华西人始终信仰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走共同富裕道路不动摇.华西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就是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华西得到成功实践的过程.去年"七一"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切接见老书记时说:"你好,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谢谢你,谢谢你!"  相似文献   

14.
仝志辉 《开放时代》2002,(1):117-119
在费孝通的描述中,礼治维持着村落的秩序,教化权力形式正当其时,国家对村庄施行无为政治。这是传统的乡土中国。但现代化运动以来,国家权力开始深入村庄,甚至延伸到家庭,村庄再也不是天高皇帝远的自在田园,外来力量的涂抹使村庄不再呈现单一的性质。也许,这只是一种理论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大公共品投入力度.本文认为农村公共品的投入是两个层次的投入:纯公共品的投入和准公共品的提供.农村当前主要问题是准公共品的投入,即"拥挤"产品的投入.通过分析农村公共品需求范围、特点,指出农村公共品缺位的主要方面.提出建立农村公共品投入机制的思路:政府和市场多渠道投入.具体:增加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和总量,创新财政支出方式,广泛应用利益诱导机制,财政补贴机制,财政减免税机制等吸引"私人"供给农村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非均衡发展是乡镇负债产生的根源之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矫正这一非均衡发展模式的根本措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根除乡镇负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而化解乡镇负债能够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村庄的生活     
贺雪峰 《开放时代》2002,(2):109-116
实行村民自治以村庄共同体为社会基础,建构村庄共同体以村民自治为制度基础。在当前村民自治的制度运作中,如何减少诸如沉重农民负担造成的村庄社会边界模糊,及由此引起的村庄共同体解体的问题,的确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九寨沟内扎如沟的藏族民居规划保护问题的研究,阐释了将地域性设计概念应用到民居规划保护中的问题,探寻了地域性建筑的发展机制,进而提出了有关聚落建筑景观的更新评价和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古村落旅游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镇化、现代化的加速进程中,与回归大自然相对应,古村落作为城市的同质异类互补对象,受到了旅游者、旅游企业的青睐。古村落旅游及其研究在国内外不断兴起,分析和总结国内外文献在古村落资源特点和价值及其旅游开发、旅游流和客源市场、资源保护、旅游影响、景区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是掌握发展古村落旅游的基础并识别应有的前线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