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瑞琴 《经济问题》2007,339(11):41-44
现代服务业是人力资本密集型的行业,但为什么像中国与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却承接了大量的国际服务外包,通过比较服务外包承接国的人力资本禀赋以及分析人力资本与国际服务外包的相关性,发现中国与印度在国际服务外包中的比较优势取决于该国熟练劳动力的绝对数量,而不是熟练劳动力在该国总劳动力数量中的相对比例.这也是印度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能够成为主要服务外包承接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长沙作为湖南的省会城市,长江中上游的经济中心,中部地区的经济高地,也积极融入了服务外包发展的浪潮之中,近年来,长沙市以获批"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契机,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全市服务外包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3.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目前最重要的外包承接国之一。我国快速增长的宏观经济环境、巨大的制造业市场、优质低成本的劳动力、完备的基础设施,尤其是日益普及的通信设备以及入世后在服务领域不断加大的开放力度,使其渐渐成为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重要承接国之一。但是,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外包产业能力差,企业资源单一,这些都限制了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球金融离岸外包服务规模激增,本文从区位优势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作为金融离岸外包服务目的地的优势,然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际服务外包承接地区位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国军  杨学军 《经济地理》2011,31(5):781-786
国际服务外包已成为我国多个地区重点发展和积极推动的业务。基于文献研究建立了影响承接地竞争能力的综合分析模型,对示范城市承接企业进行因子分析,并据此比较中国不同地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区位优势。结果显示:生产能力、配套环境、经营成本这三个因子的共同作用影响着承接地综合竞争能力。珠三角经营成本较高、生产能力一般,但在软件开发等业务有突出表现;长三角地区在服务外包配套环境方面显示出优势,在生产能力和经营成本方面表现也不错,因而在系统与网络服务等领域具有相对优势;环渤海地区生产能力卓越,在系统集成服务、软件测试等领域具有区位优势;中国内地在承接服务外包方面具有成本优势,但囿于生产能力和配套环境方面的劣势,仅在客户服务外包和金融财会服务外包等业务领域享有相对优势。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全球产业转移的浪潮,国际服务外包获得了高速发展。目前,中国企业开始积极主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促进了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从承接方企业的角度思考,中国企业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时有优势和劣势,也面临机遇和威胁。为了大力拓展业务,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可以主动利用国家产业政策、培养和引进外包人才、开发和引进新产品新科技、打造外包企业强势品牌、成立服务外包协会、与国际外包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7.
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之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外包等为特征的新的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兴起,而大连在确立了"将大连建设成为软件外包领军城市"的目标,本文将从:区域的可进入性、市场、人才、产业环境四方面来考察分析大连发展这一目标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模式开始呈现出由"工业型"向"服务型"转变,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不再包揽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环节,而是把各个环节进行分解,把产业链中的非核心部分从原来高成本的生产地转移到低成本的国家或地区,自己则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这就是服务外包。服务外包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大、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对中国而言,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有助于加快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优化国际贸易结构,促进对外贸易方式的升级转变。然而,中国承接服务外包起步较晚,在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规模、能力、质量等方面,与印度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通过对中印两国服务外包产业现状进行比较,找出差距所在,进而提出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国际服务外包承接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入,国际服务外包逐渐成为发达国家新一轮的产业转移热点,我国在该轮产业转移浪潮中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及局限,从而制约我国参与国际服务外包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胡艳超 《发展研究》2007,(10):34-35
一、福建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 福建作为沿海省份,与台湾仅一水之隔,是海外侨胞的主要祖籍地,在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上在全国各省份中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应该说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凶是多方面的,比如政府政策引导、外部投资环境、科研人才实力、语言文化因素等等,因此如何营造良好的环境,做人做强福建服务外包产业并以此推动其他产业的迅猛发展已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已取得显著成绩,但与一些竞争力较强的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对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竞争力进行国际比较的同时,在发展规模、竞争性资本、客户互动技能及环境禀赋方面应采取制定服务外包发展规划;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培育国内市场,发挥中国人力资源优势,吸引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提高服务意识保证服务质量等措施,以提高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竞争优势分析:钻石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和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供了新的机遇.借鉴钻石模型,可以发现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的优势:基础要素优势明显,高等要素需要解决结构性矛盾;潜在的市场规模在加速增大;产业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政府强力支持加快发展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多策并举;迎来全球服务外包业务正加速向中国转移的难得机遇.这些独有的竞争优势决定了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潜力很大,中国在全球外包版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3.
动态比较优势与服务外包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服务外包是中国实现经济服务化战略的重要途径,发展服务外包的关键是创造比较优势。利用波特的钻石体系分析了服务外包比较优势的来源及其与制造业的异同,根据动态比较优势原理给出发展服务外包的政策建议,包括改变基础设施投向、推动制造业升级、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以及加大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等。  相似文献   

14.
曾炜 《时代经贸》2009,(8):32-32,37
服务外包被称为“第二次经济全球化”,是全球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新方式。当前,在金融危机的催化下,国际服务外包正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应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制定相应政策,转变发展思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何党生 《经济研究导刊》2010,(27):155-159,166
芜湖市是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把芜湖服务外包业放到全国服务外包先进地区中去审视,发展程度接近成本优势型服务外包城市。从服务外包城市竞争力的要素分析入手,从宏观、中观、微观上提出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作为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服务外包可以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在回顾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基础上,文章梳理了服务外包在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中的作用,分析了服务外包对企业成本竞争优势、差异化竞争优势以及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渠道,揭示了服务外包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内在机制,旨在为企业通过服务外包提升竞争优势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迅速的占领着国际市场,而中国作为国际市场中主要的承接国之一,起步较晚、发展潜力较大.本文阐述了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目前服务外包的现状,最后总结出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文章通过介绍国际服务外包的涵义,分析并论证了我国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扩大劳动力就业,提高劳动者服务素质;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及提升城市品牌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分工形式,进一步深化了国际贸易。各国开始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工序和区段尽可能的在空间上分散展开到不同国家,不同经济体中,以实现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来获取利润。服务外包的兴起并不是偶然,而是符合当今时代背景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产业发展的必然。本文从兴起原因,优势,利益来源来阐述服务外包。同时对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分工形武,进一步深化了国际贸易.各国开始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工序和区段尽可能的在空间上分数展开到不同国家,不同经济体中,以实现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来获取利润.服务外包的兴起并不是偶然,而是符合当今时代背景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产业发展的必然.本文从兴起原因,优势,利益来源来阐述服务外包.同时对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