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城市病"的正确译法应为"urban problem",强调城市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但有解决的可能。已有的内涵界定往往针对单个城市,没有考虑城市的内外空间结构关系,因而需要在外延上扩展。特大城市的"城市病"更多是由于空间结构缺陷引起,即特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布局不合理、城市间体系空间结构不协调,引起了要素的过度集聚,从而出现了各种"城市病"症状。这种空间缺陷可以通过特大城市1的通勤指标及效用指标来量化考量,并据此提出特大城市"城市病"的治理应通过优化空间结构,疏散城市功能,建设复合型城市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5—2011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城市病"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产业集聚虽然能够带动城市经济效率的提升,但人口过度集中带来的拥挤效应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病"成为制约城市经济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从城市规模等级来看,大城市集聚经济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带动作用有限,而中小城市依然能从集聚经济中获得较大收益;大城市"城市病"对城市经济效率带来的损失程度高于中小城市。  相似文献   

3.
城市病的表现形式取决于城市化的阶段和模式,不同国家、不同阶段的城市化有不同的特点。由于城市的主要特征是"集聚",我们只将与过度集聚(过度指的是城市的人流、物流的集聚程度与城市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能力不相称)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4.
海文 《现代管理科学》2004,(10):34-35,115
面对21世纪前20年国际社会的重要发展机遇期,面对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进展的时间约束,面对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中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中长期目标追求,客观分析我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现实格局、目标价值、历史趋势,以求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现遇、创造机遇、抢抓机遇,秉势而上,加快发展,扩展规模,努力追求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联动效应的最大化,从而不断提升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的国内外竞争能力,实现科学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更为强动动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酒店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运用GIS技术,以区域经济学、城市地理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探讨城市酒店空间分布规律。指出:酒店的空间分布与城市商业布局密切相关,多位于城市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区,集聚于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集聚于交通干道和次干道附近;基本符合土地总体价格的阶梯分布,与城市发展规划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基于35个大城市企业空间分布数据,结合Lasso和OLS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了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度和集聚度对城市PM2.5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企业空间分布表征的城市空间结构能够有效反映城市经济活动空间集聚对PM2.5浓度的影响。在控制城市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后,发现多中心城市的PM2.5浓度更低,而空间结构越紧凑的城市PM2.5浓度则越高,城市空间多中心发展对PM2.5浓度的影响大于城市空间集聚度。总体来说,在中国主要的大城市中,分散化多中心城市拥有更好的空气质量。建议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政策,鼓励适度分散的多中心城市发展,以实现更高的城市空气质量和更少的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7.
城市适宜性对创新型人才集聚影响的研究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创新驱动的发展背景下,城市和区域发展离不开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集聚与城市适宜性密切相关.在梳理创新型人才和城市适宜性概念内涵基础上,剖析了城市适宜性对创新型人才集聚的影响机理,并从自然、经济、社会、休闲等方面综述了城市适宜性对创新型人才集聚的影响;分析了芝加哥城市适宜性对创新型人才集聚影响的典型案例;从前瞻性视角...  相似文献   

8.
肖红梅 《活力》2011,(3):220-220
一、城市是“生态文化”发源和发展之地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最典型产物。是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心和主要载体。城市首先是一个物质经济实体,人们通过设计、施工、修建和改造的、一个人工的物化环境.不是自然而形成的。在不同时期所留下的有形物体反映了城市的历史及历史中人的意识和行为。其次,城市也是文化的载体,城市与乡村相比,有更多的文化集聚和内涵。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3—2010年间26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投入产出数据,分析了中国城市的发展效率,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的城市效率最高,中部地区的城市效率次之,西部地区的城市效率最低。在考虑了非合意产出之后,中国的城市效率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降低,其中东部和中部下降较为明显,而西部则有小幅度上升。以此为基础,通过动态面板的Tobit模型分析集聚因素对城市效率的影响,总的说来,集聚对城市的效率是有着正的影响,但是集聚效应主要体现在东部和大城市,且具有更高的效率。因此,今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依然主要是大城市发展和东部城市化过程,需要通过进一步发挥大城市与东部城市的集聚效应,促进城市体系的协调与中西部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地产租金份额及结构是分析城市体系的集聚结构与运行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级别城市间级差收益的均衡条件是净级差收益小于迁移成本。如果大城市集聚程度过高而造成城市体系结构失衡,就会导致人口过度向大城市迁移,推高其租金份额、生活成本及地产价格,并削弱其经济活力。所谓的刚性需求和投机性因素的介入只不过是城市体系结构失衡下地产泡沫形成的派生因素。基于空间视角的分析,指出中小城镇的作用主要是优化城市体系结构,提升全国整体的集聚水平和资源的综合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经济活动的集聚中心,随着经济活动的逐步繁荣,城市处于不断发展变化当中,以适应新的经济活动的需要。而房地产业则可认为是城市发展的物质载体,无论是产业经济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步入了快速城市化阶段,而与之伴生的城市病也成为我国城市健康发展的顽疾。本文基于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城市病的成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我国开展城镇化布局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成熟型城市群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表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在城市群培育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不协调问题,具体表现就是城市群层面的系统性疾病:核心城市"大城市病"+外围城市"工业病"及两种疾病通过产业外移、空间侵占、污染跨界传输、发展断层等因素在城市群层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要调整优化核心城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和功能,提升外围城市产业集聚效率和质量,建立核心城市—外围城市污染减量转移机制,建立核心城市—外围城市资源环境产权交易体系,优化城市群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构建城市群层面污染协同治理机制和环保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4.
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通过形成规模经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引领城市科技创新等,有效推动了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并促进了城市集聚扩散功能的发挥。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高度集聚已经成为全球中心城市的重要特征。为适应中心城市特征的变化,同时真实地反映出经济全球化时代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的规律性趋势,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对中心城市等级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工具对不同等级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估算。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等级中心城市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遵循从全国性中心城市向地区性中心城市依次递减的规律;全国性中心城市对相邻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而对全国其他地区的平均影响显著为正;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地区性中心城市也对其他地区经济增长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通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将能够有效地推动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北京已成为我国"城市病"最为典型和严重的城市。北京"城市病"的主要成因,不是全行政区的人满为患,而是中心城区的人挤为患。要缓解北京"城市病",关键在于大力疏解中心城区的功能、避免过度集聚。这不仅需要立足北京市域、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设,实现城市功能在市域内的合理布局,还需要与京津冀城市群联动发展,实现人口、产业和公共服务资源等在城市群中的较均衡配置。没有一个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服务经济的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具有日益重要的地位。运用1990-2008年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市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城市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服务业增长有积极作用,但由过度集聚而带来的负外部经济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现代世界各国创造明和集聚财富最主要的地域,是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与第三产业集中的地方,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中心城区是城市的核心地带,即城市商业、化娱乐、公共交通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服务业集聚程度及其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服务业集聚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是把城市服务业集聚作为特定对象的研究并不多见.利用空间基尼系数,以省为单位对我国城市服务业集聚的发展演变规律及其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旨在为城市服务业集聚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服务业存在集聚现象,但是集聚程度不高;不同的服务业由于其功能不同,集聚程度也不相同;生...  相似文献   

19.
都市旅游是城市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根据这种认识,我们要跳出行业思维定势,把它放在城市经济的大系统中加以审视,那么就可以得到一个全新的认识:旅游接待业最初是伴随城市经济的规模扩张而作为一个互补性公共行业出现的,在城市经济集聚过程中,那些拥有旅游资源和客源的城市由于其对经济增长有持续的促进作用,成为高速发展的独立产业进而形成一个旅游目标区。从产业能级递次演进的规律来看,大都市往往演变为区域经济的集聚中心和辐射源。与此相应,都市旅游的产业能级应提升为区域旅游集聚中心和辐射中心,旅游目标区仅是阶段性的次一级目标。因此,上海都市旅游的战略应从目前的"旅游目标区"的行业层面,提升到打造现代旅游集聚中心和辐射中心这一现代服务经济层面。  相似文献   

20.
城市旧区,是城市在长期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进行各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的居民集聚区。旧城区人口密度大,基础设施相对较弱,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危旧房屋集中,是城市人民政府发送居民住条件和必须改造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