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根于不同民族化土壤的中日两位作家川端康成和沈从,在同一时代写出各自眼睛里的女人美,在忧伤的审美追求中表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首先,他们都将自然美与女性美相统一,将女性理想化并同自已身边的自然界相融为一。其次,川端康成借助男人的视线推出女人的美好,而沈从则将男人置于配角地位,以衬托美好的女人,都是以男性陪衬女性。其三,他们都以女人的美好与社会的不幸相联系为切入点,因而他们的多数作品都带有忧郁的感伤情调。  相似文献   

2.
女性自杀现象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对女性自杀的成因的分析,并利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解读女性生命教育,提倡女性生命意识的忧患美、和谐美、分享美、自信美和创造美,进而唤醒女性的生命意识,使得两性生命世界和谐,让女性真正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3.
女人是水做的。女性的美常常和水有关,对美丽女性的形容:水嫩、弹指可破等,水和女性的共同点在于:纯洁无瑕、柔软鲜嫩,给人柔和  相似文献   

4.
梅里美在历史的隧道里,在社会的边缘里,展现了一群不符合文明道德礼俗的“异质”的女性,在展现这种令人惊叹的“美”的同时,显示出女性悲剧性的存在本质以及在男性中心主义之下争取自由和独立的荒谬性.从而揭示出男性文化传统对于女性的桎梏,同时也为女性的真正独立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5.
“美罗国际是不是要退出直销了?”“美罗新出的制度不好,最近团队动荡厉害,有很多人已经跳到别的公司了。”近几个月,关于美罗国际的流言纷飞。  相似文献   

6.
孙犁小说以展现女性的人性美和形象美为主要特征。小说强烈的女性文本意识以及对女性人物内在品质和所处外在环境的描绘渲染,无不呈现出浓厚的道家文化风尚。受道家审美文化的深刻影响,孙犁成功塑造了许多富有魅力的女性形象,并由此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思维和艺术追求注入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一部代表作《雪国》反映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社会的平民市井生活。作品中的三位女性人物形象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女性之美,但是当时的社会性质又决定了他们的美都是参杂着悲的因子。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词风格独特、自成一家,其愁情词始终以女性视角表现出独特的美学意蕴,即闺中少妇之幽怨美、颠沛流离之哀怨美、殷殷思乡之凄怨美。  相似文献   

9.
虽然女性皆裸露上身毫无忌讳,但她们更是在炫耀自身的健康和女性的美。他们在某些方面显现出极为强烈的现代商业意识,外国游客常常为辛巴女子那迷人的身段所倾倒,惊叹游荡着的辛巴人有着“塑像般美丽的身影”。  相似文献   

10.
服饰被看作是人类社会语言的一部分,人们通过它们发现自我,理解他人并进入到某种有意义的联系中去。“性意味”就是这种语言中极为生动的词汇。人类社会是由相对、相吸的男女两性组成的,作为直接反映这种性别差别心理投射物质载体的女装,总是或强或弱的带有女性意味。由此所引导出的女装时尚的“性意味”所指的是:女装以某种结构形式与女性肢体结合后形成了含蓄的带有情色联想的女性美的情调、情趣。值得一提的是,“性意味”这个概念却是性行为与生殖活动日益分离的产物。“性意味”的含义比性要丰富得多。它和色情的联系是很紧密的,这是一种观念上、幻想上、欲望上的东西,与实际的性行为或生殖行为保持着相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
《傲慢与偏见》的和谐之美既体现在人物个性的复杂特性之中,也彰显于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张力结构之中。伊利莎白的复杂个性是和谐之美的直接体现;理智和情感之间的张力结构也是和谐之美的表征。达西和伊利莎白之间的情和理的互补撮成了故事结尾的美满婚姻,从而赋予占社会主导角色的男性更多的情感内涵,凸显居社会从属角色女性的理性智慧,构建理智与情感的张力结构,成就男性与女性完美结合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2.
西方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一批闪耀着人文主义理想光辉的青年女性的艺术形象。这些女性无不兼具美丽的容貌、丰富的个性和非凡的智慧。她们正如一颗颗璀璨的明星,在文学的长廊里散发着永不磨灭的光辉,给全世界的读者带来恒久的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  相似文献   

13.
爱、梦、美,再加上悲,可以说是女性散文的必然主题模式。这似乎同散文文体更为方便且直接触摸情感不无关系,从二三十年代冰心的母爱、儿童爱开始,女性散文对于爱的抒发就从未中断过。由于女性天然对爱的倾心、真诚、痴情而忘我,即使是痛苦,也是心甘情愿的选择,因此女性散文更是一种探索爱、呼唤爱、追求爱、接受爱或者付出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女性旅游消费在旅游消费市场中所占份额日趋增加,是旅游消费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总结了女性旅游消费动机的两大影响因素:社会因素包含女性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加、女性学习行为的发展和“男主外、女主内”角色分工的转变;心理因素表现为女性追求美的心理、追求实惠的心理、好胜心理和趋同心理。上述影响因素使得女性旅游消费偏好有迹可循,为科学地展开女性旅游营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美、英、德、法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重点对中、美所得税会计进行了比较。从概念差异、关于纳税亏损的会计处理、关于分析方法的选择三个方面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世上没有拒绝美的女人,商场中更没有拒绝机遇的商人,韩国包饰传奇世家——圣喜美国际集团火爆登陆中国,为亿万中国人带来一个享誉欧美及东南亚的女性时尚包饰品牌——圣害美。绝对时尚的款式,绝对心动的价格,令所有爱美女性心跳加速,疯拥购买;丰厚的利润,巨大的商机,令所有寻求新的投资机会的有识之士无需再等待!圣喜美,秀出美丽、秀出时尚、秀来财富、秀来梦想!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文学在新的历史背景与思想高度下,延续并推进了“五四”文学关于女性命运思索的主题,在作品中表达了对本体生命的张扬,并开始用“分辨”的眼光考察两性在社会、情感、心理和伦理等方面的差异,为女性意识的确立做了观念上的准备和尝试。  相似文献   

18.
今道有信在《关于爱》中探讨了技术关联时代爱的危机和继续存在的可能性;在《关于美》中,就爱与美的关系提出了"美是存在的恩惠和爱"的命题,将爱置放在了现代性语境中,并赋予它以存在论的意义,但全部讨论没有脱离精神现象学的视野,没有摆脱意识——理念——艺术的范围。美存在于人类生命的根底部,是人类的生存方式和表征;现代社会爱的危机首先是美,即生存本身的危机,因此,对爱的命运的探讨和爱的形而上学的建构只能立足于存在论。  相似文献   

19.
数学和美学看似是不相关的两门学科,实际上数学中体现的美和美学具有的共同特点,那就是和谐。数学体现的美主要有简洁美、和谐美、奇异美、对称美、统一美等特点。本文主要从美学的一般涵义,数学美的特征两个方面论述美学和数学体现的美,以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魅力的女性形象,是空灵卓绝的一代才女。古典诗词熔铸了她的风神秀骨,她的自创诗更显示出其卓越的诗才和傲世的性灵。然而才高命薄,难容于世。本文以林黛玉自创诗为着力点,展示了她那孤标傲世、冰清玉洁、至真至情、宁为玉碎、虚无宿命的悲美风格,对林黛玉令人仰止的才情和冰清玉洁的品性,给予了高度的赞美。“才如江海命如丝”是对这一悲关形象的艺术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