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国有制的重新认识黄友芹,魏勤农国有制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社会经济的直接组织者和调节者,国家通过行政命令对企业活动及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进行调控,这样,企业形态就必然表现为国家直接控制的国有制。人们在观念中也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2.
在最近一个时期,不少人在探讨宏观控制机制时,往往偏重于财政调节手段和金融调节手段,而对于经营性调节手段、所有权约束性调节手段和示向性调节手段有所忽视。这是不对的。本文试图对这三种调节手段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门生  赵洪江 《技术经济》2013,(8):82-86,117
从不同所有权类型的激励效果出发,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约束下,研究了私有产权与国有产权在产业间的配置问题。基本结论如下:私有制下企业经理工作努力水平、创新投资、成本降低投资高于国有制下的水平,但私有制下的公共投资低于国有制下的水平:就某一产业来说,从社会整体效益来看,存在国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的权衡问题;具体而言,当产业外部收益较大且产业重要程度较高时,应采取国有所有权形式,否则应采取私有所有权形式。  相似文献   

4.
资产经营责任制和股份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经济理论界近年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争论中,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还是资产经营责任制,是两条不同的改革思路。本文拟对二者做些粗浅的比较分析。股份制——直截了当的所有权变革有些同志主张用股份制取代目前的国家所有制和带有准国有制特点的集体有所制。他们希望通过产权的分割,即在国有制铁板一块的格局中揉进集体和个人的产权,将入股各方的责、权、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调整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使重大的经济决策趋于优化;通过所有权的分散,制约经营者和劳动者的行为趋向,在企业资产所有权上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利益均衡机制,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者。同时加强横向联系,有效地集中和使用社会闲散资金,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5.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国有制形式改革势在必行。可视企业与国家的关系相机选择如下四种模式:一权分割;两权分离;所有权多元化;所有权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作者认为,股份制改革不是要改变公有制的性质,而是要把现存国有制的行政化占有方式改变为社会化占有方式;股份制的分散产权特征和国家对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集中产权特征是相统一的,股份制可以成为国有制的一种形式;股份制的改革不是变国有制为集团所有制,在现实运动中它不可能把国有制演化为集团所有制;股市制的改革不会造成一个以剥削为主的食利者阶层,股市的存在和投机性也不会必然地破坏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与传统和改良的公有制形式相比较,现代公有制形式有以下两大基本特征: 1.它是公众所有的公有制。传统的公有制形式,无论是国有制还是集体所有制都有一个基本特性:“共同所有制”,即在全国范围或某一局部范围内的劳动群众共同所有制。在这些实行共同所有的公有制形式中,生产资料所有权具有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因而是一种集合所有权。与  相似文献   

8.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理论界有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管理、政策约束和宏观调控下,在生产资料为主体的条件下,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活动的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调节手段;另一种意见认为,所谓  相似文献   

9.
股份制是私有企业制度的自我扬弃,那么,股份制的扬弃形式是什么企业制度呢?国营企业制度又将改革成什么样的企业制度呢?如果回答了上述问题,那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上就连接起来了;微观基础再造问题就解决了。本文认为,这种企业制度是企业内阁制。企业内阁制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条件。一是企业权力转移到“技术结构阶层”手中,这是企业内阁制的物质前提。它解决内阁是谁的问题。二是国家对企业的国产资产采取优先股形式,这是生产资料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如果不是国有制,而是私有制,企业则成了股份制。三是保障劳动者对其劳动力的所有权。这是已经被政治经济学忘记了的生产关系的另一方面。没有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自由择业权、自由消费权及企业管理权),内阁只对国家负责,不对本企业劳动者负责,企业则成了国营企业制度。只有三个前提都具备,企业才能成为内阁制企业。对于资本主义来说,实行国家优先股,增加劳动者的企业管理权,股份制就成了内阁制。对于社会主义来说,改国营制度为国家优先股,恢复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企业管理权,国营制度就成了内阁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实行股份制,一方面能使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从而增强微观基础的活力,另一方面国家可以通过控股方式保证必要的宏观控制,因此,它不失为一种理想的企业改革目标模式。在推行股份制的步骤上,本文主张分三步走:第一步,实行所有权主体一元化,经营权二元化,即所有权归国家一方,经营权归企业和国家双方;第二步,实行所有权主体二元化,经营权主体一元化,即所有权归国家与企业双方,经营权归企业一方;第三步,所有权主体多元化,经营权主体一元化,即所有权归股东,经营权归企业。最后,本文还就实行股份制所必要的宏现环境作了详细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正> 一、两权完全分开还是适当分离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适当分离。但是,社会主义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的两权分离,无论在其分离的起点,即导致分离的原因,还是在分离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相互关系上,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引起社会主义国有制经济两权分离的本质原因是传统的国家所有、国家经营的体制与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相悖,压抑了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因此,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先后沿着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思路展开。显  相似文献   

12.
<正> 计划调节是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通过制定并组织执行不同形式的计划对国民经济进行指导和管理,以使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一种调节机制。它包括两种形式,一是指令性计划,即国家通过直接下达具有强制性或约束力的指标来保证实行的计划;二是指导性计划,即国家的计划指标只作为参考,主要靠运用经济杠杆来引导实行的计划。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两种计划形式都要自觉运用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自觉运用,就是计划调节。有一种观点,把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说成是计划调节的第三种形式,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的自发调节,限于小商品的自发调节,是局部的,而且是小范围的。资本主义的自发调节是全局性的和大范围的”。这样把不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们在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问题上一直存在这样一个认识误区,这就是将公有制等同于国有制,将国有制视作为公有制的唯一实现形式。即使承认在国有制之外还有集体所有制这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但同时又认为一与国有制相比,后者是公有制的低级形式,它的发展方向仍然是公有制高级形式的国有制。事实上.国有制不能等同于公有制,国有制不是在任何时期、仔何领域都能起或都应该起主导作用的公有制形式。国有制改革:解决7原有问题又不断产生出新问题众所周知,我国国有经济是建国初期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公私合营等途径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的经济活动舞台在世界市场,跨国公司行为主要受市场法则的支配和调节。中国跨国公司是公有制公司,在经济运行的很多方面要受到计划的调节,正确处理和协调国有制公司的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中国跨国公司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以及相关的争论中,是否在国有制下不触及产权改革,而依靠引入像相对业绩比较这些技术手段实现国有制的效率,以往的产权理论尚未回答这类问题。本文论证了在纯国有制或者说集中所有权下,国家调控政策的巨大影响以及国家所有者和政策调控者身份的重合,加上国家无法准确把握政策的影响度,会造成这种判断信息的失真。这也说明,相对业绩比较无法取代产权改革,只能在国有经济比重不高的情况下才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远秀 《经济学家》2003,(6):111-113
一、现行概念的模糊和混乱的表现民营经济是相对于国营经济而言的,除了一部分国家经营的经济形式(包括公有国营和私有国营)以外,所有的经济形式都是民营经济,包括:1.国有民营经济,如实行承包制、租赁制和股份制的国有经济,在这类经济形式中,资产的所有权是国有的,只是将经营权让渡给民间—自然人或法人经营。2.集体所有制经济。集体经济无论是传统的集体所有制还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股份合作制和合作经济,相对于国有经济都属于民间经营的经济形式。3.外资经济。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虽然“三资经济”在我国总是被单独提出,…  相似文献   

17.
国有制改革的几点思考谢适汀,刘凤芹通过明晰产权关系,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改革思路,无疑是深化国有制改革的十分有益的探索。现在的问题是国有制的产权关系应该如何明晰,能否形成人们构想的国家(政府)专司国有资产所有权、企业专司全部法人财产处置权的格局。如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围绕“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谈谈计划和市场作用的覆盖范围及如何覆盖的问题。所谓“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是指为了保持社会需求和供给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合理,国家根据整个国民经济有计划地协调发展的总体需要,依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各种手段自觉地调节社会经济的各种比例关系和市场供求关系,以此去引导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管理方法。它不仅包括一系列的经济调节手段,而且包括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计划调节的实质是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为实现社会经济运行的自觉平衡而采取的控制手段,它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公有制。我国社会主义目前建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关于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問題的討論,到目前为止,还沒有得出大家一致同意的意見。有些同志,或者由于离开经济关系而从上层建筑的角度出发,或者从经济关系的角度出发而混淆了田賦和地租的界线,因而在土地国有和私有方面作出了不同的論断,我认为这就是問题的关鍵所在。譬如主张国有制的同志們,有的把国有制实行期限局限于秦汉两朝,有的断至隋唐,有的下推至明清之际。这些同志之所以在时間断限上出現意見分歧,主要是由于从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把国家对土地財产的支配控制作为土地所有权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地权让渡的理论探索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地权让渡有其必然性,地权的让渡同时具有长期性.从让渡的过程入手,给出了地权让渡内涵和路径的价格解释.让渡的"约束松散的政府地权"、"约束紧密的政府地权"、"约束松散的农民地权"、"约束紧密的农民地权"四个阶段构成的让渡过程实质是以价格为杠杆而进行的利益的让渡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否对不同阶段的地权主体做出适当的约束,是土地资源能否最优化,农民利益能否最大化的关键."弱化政府地权、强化农民地权"的约束,保证地权让渡的基本实现;"明析地权界限,提高地权效率"的约束,保证地权让渡的最终完成.基于上述论述最后提出了实现地权让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