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整体上市作为未来几年内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关注①。但目前关于整体上市对中小投资者利益影响的实证研究非常缺乏。文章对我国整体上市企业是否可以减轻大股东对小股东侵占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整体上市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整体上市的企业,随着流通比率的提高,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程度减少,而分拆上市的企业却没有这个现象;当控股股东是国家时,大股东对小股东的侵占程度更高,但整体上市时,国有股权对上市公司的掠夺会减轻。文章为我国整体上市治理和资本市场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纳什谈判解的概念,从“专有管理才能”的间接交易这一角度分析控制权利益,认为:控制权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是所有者获取“专有管理才能”所支付的代价,是“专有管理才能”的间接定价形式。本文分析的主要政策含义是:控制权利益对于管理者有激励作用,过度强调对控制权的限制可能会损失“专有管理才能,”这将成为公司治理的机会成本;限制控制权利益不能单纯地通过减少管理者手中的权力,更重要的是依靠产权排他性权威形成的有效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3.
王光英 《董事会》2013,(12):100-100
公司控制权是企业家掌控企业的根本权利、控制权决定公司发展命运,也决定着企业家经营和占有公司利益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已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和突出矛盾,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是导致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进行剥削的主要动因,因此,控制性股东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与中小股东权益受侵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规模就成为衡量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私有收益规模的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进行侵害行为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制约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侵害行为的建设性意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规模较大,平均占每股净资产的比率达到7.5%,但从时间序列上看,2004年比2003年的水平有所下降,这说明中国的投资环境及对投资者的权益保护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度量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本文比较分析了度量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不同方法,构建了控制权发生转移的数据库,计算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有收益。除宏观因素外,公司规模、交易价格、公司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净资产也会影响控制权的私有收益。  相似文献   

6.
美国公司治理: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回顾了美国公司治理体制的形成与演变历程。文中指出,伴随美国公司治理体制的不断演变,公司控制权已经从所有者手中转移到了内部的经营者和外部的监控者手中。最初,经营者和监控者都是以增进或保护所有者权益为初衷来介入公司事务的,但经过数十年的演化后,二者一道从股东手中攫取了大部分的公司控制权,实现了对公司的联合控制。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代理理论以及以其为理论背景的股东价值论的兴起,是美国公司治理晚近的一个主要进展,但在这个时期里,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日渐式微的基本态势,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观。本文讨论了美国公司治理体制的世界性影响,并指出它不是一种理想的公司制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国光瓷业民营化为例,研究发现公司业绩并没有在“国退民进”之后表现出极大改善,相反正在急剧恶化。我们运用产权理论详细分析了民营化前后的所有权安排,指出民营化后的所有权安排并没有显著改善。基于这种所有权安排的控制权收益是导致公司业绩恶化的直接原因,“国有”时期的控制权收益体现在上市公司为政府的多元化经营目标服务,偏离了企业以盈利为导向的经营目标,而“民营”时期的控制权收益则体现为民营股东从上市公司转移资源。因此,通过完善证券市场的基础法律环境,约束甚至严惩控股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是保证国有上市公司“国退民进”取得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上海家化控制权之争是由于上海家化公司治理的缺陷而导致的资本方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较量。本文通过回顾上海家化控制权争夺事件,发现上海家化公司治理中出现了利益博弈、股权分散、董事、监事制度缺陷问题,并提出寻找共同信任与利益、优化股权结构、重视董事会、监事会职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回顾了控制权私利测算方法的相关文献,描述了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的现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充分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特有的制度背景建立了一个改进的控制权私利度量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利水平进行了度量,进而对控制权私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论文最后总结了实证结论,并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股权结构和控制权配置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在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形成了标准的委托代理关系。为了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包括投资者、经理、工人之间的关系,必须设计出一套制度安排,这就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控制权的配置是最主要的功能。控制权的配置必须把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资本所有权有机地结合起来,它通过公司权力机关的构造、权力产生基础的确定、权力的分解与配置等来构建公司股东之间、股东与公司之间,乃至公司内部有关主体之…  相似文献   

11.
陈捷 《董事会》2010,(7):34-34
从2007年开始,年纪轻轻的任蓬勃就一直担任亚宝药业董秘职务。身兼公司副总经理的任蓬勃还曾经是亚宝药业上市办主任、证券代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利益相关者问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作者对企业不同经营目标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及影响程度进行了排序研究.对企业在不同规模及经营目标情况下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的差异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企业在追求不同经营目标时.它的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程度是不一样的:不同规模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重要性是有差异的。本研究有利于不同规模企业以及相同规模企业在追求不同经营目标时能准确把握和重要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定位。将为企业更好的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和益.提高各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和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提供有用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3.
鉴于学业情绪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外学者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业情绪,并在这一领域开展了研究。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学业情绪的概念、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逐渐意识到北极的重要性,正积极维护和实现其在北极地区的利益。世界各国对待北极的态度正发生变化:北极附近国家从互不相让到开始联合对外,北极以外国家对北极的态度也开始从被动参与向积极参加相关事务转变。作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兼顾不同方面群众利益,实现利益和谐.但是当前我国社会中分配领域存在三大因素,即制度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造成人们收入差距扩大.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利益和谐,就要求政府在再分配政策上进行调整.通过再分配政策的导向和措施,使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趋向和谐,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控制股东目标函数和企业经营风险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逐利本性会使控制股东谋求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动机更为强烈,由此带来成本的增加和利润的减少,使得企业经营风险增大.本文采用2007~2011年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证实了现金流权与经营风险负相关,控制权和两权分离度与经营风险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为背景,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了家族企业的控制权配置模式及治理后果。研究表明:随着规模扩大、参与国际竞争程度提升,传统家族权威治理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引入职业经理人是我国家族企业治理转型的必然趋势;诸如国美等治理实践中频发的"控制权冲突",根源并不在创始家族的控制权让渡,而是源于权力制衡缺失引发的控制权私利;优化权力配置,形成核心控制权、一般控制权和现金流权之间的合理匹配与均衡,是实现创始家族和职业经理人互惠相容,确保治理转型成功的关键与微观基础。本文从控制权视角深化了对家族企业治理的理解,也为化解当前我国家族企业"集体转型之痛"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提“质”关键。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布局,引入战略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是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母公司转让所持子公司上市公司股权是引入积极股东的一种路径。母公司转让所持有子公司的股权可能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丧失对子公司的控制权,另一种则是不丧失控制权。对后者而言,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对股权转让所产生的投资收益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而对于股权处置产生的所得税,是计入损益还是计入权益,准则没有明确规定。本文将结合未丧失控制权下股权转让之案例,对相关准则及列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企业股权转让之所得税费用列报处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外学者采用多种方法对人力资本收益进行了计量,本文在对中外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述评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解决人力资本收益计量问题提出建议,以期对人力资本收益计量的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美国的许多州相继修改公司法,强制性要求公司不仅要为股东服务,还要为利益相关者服务,这使得传统的“股东至上”理论开始正式受到“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强烈挑战.如何处理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员工及政府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成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然而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只关注股东的利益,没有揭示其他利益相关者为企业创造的财富,也没有揭示他们在企业总财富中享有的份额及利益.这种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不仅不能反映企业中的各种契约关系,而且不能激发人力资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正确引导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行为,从而制约着企业的经营效率和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