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战后冷战体制下中日陷入无邦交的僵局,中国政府推行"人民外交"政策。同时,日本民间组织日中友好协会成立并开展了一系列的中日友好活动,包括文化、体育交流活动。中日两国的民间友好交流推动了中日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  相似文献   

2.
中日复交三十余年来,国际形势和中日两国的国情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日关系也迎来了新的历史转型期。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如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和修改历史教科书等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与东海大陆架等现实问题,是阻碍当前中日关系顺利发展的三大“瓶颈”问题。因此,恪守中日签订的三个原则,巩固既有成果,提高战略对话层次,以及加强民间交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改善中日关系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宝耿 《上海经济》2006,(10):77-77
由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和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小泉政权后中日关系展望”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9月23~24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中国前驻日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与交流基金会会长徐敦唁、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会长武寅、日本和平交流21世纪代表本泽二郎等60余名中外专家参加,会议由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蔡建国教授主持。其中”中日经济关系的展望及其对政治关系的影响”引人注目,与会专家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4.
李桃 《理论观察》2011,(1):71-72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民间社会”的作用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民间外交也已经成为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条重要渠道。长期以来,民间外交作为中国整体外交的组成部分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民间外交的学术研究.进而服务于中国民间外交的实践.已日益成为各方普遍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日本政府悍然决定“购岛”,在危害中日关系大局的错误道路上迈出了危险的一步。迅速激化的钓鱼岛争端背后,隐藏着日本政府怎样的野心?日趋紧张的中日关系,我们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6.
与轰轰烈烈的官方外交相比,民间外交更亲和、更朴实、更易接受;恰如唐诗所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中美乒乓球外交、中日民间外交的经典案例来看,这些从民间获得的灵感都在当时推动“大球”、震撼世界,成为中外外交史上的空前杰作。作为民间外交的领导者、组织者,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在出访前接受了《中国报道》的采访。中国报道:在去年联合国峰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倡议,中国外交也在国际社会中推行“和平外交”新战略;请问对外友协在新的一年中有何新动作?陈昊苏:中国外交历来遵循“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7.
Q《环球财经》:您认为把握中日关系的核心要点是什么? A 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暧昧的问题,首先应该整理一个框架来考虑。中日关系往大处说包括政治、外交、经济等方面,往小处说包括个人之间的交流以及文化交流等等,覆盖面很广。从文化层面而言,神户国际大学毛丹青老师主创的《知日》杂志,详细地介绍了日本的文化,非常贴近日本的生活气息,是一本很好的杂志。中国国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读一读。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剖析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全过程 ,阐述了当代中日关系从来都是战略关系的观点。中日关系是我国外交战略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处理好中日关系 ,不但对处理中美关系、中俄关系都会产生正面效应 ,而且对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大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任何情感化的言行 ,都不利于我国的国家利益。文章认为 ,对“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应全面理解 ,“面向未来”才是目的 ;同时 ,对日关系还要积极贯彻新一代领导人提出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作者认为 ,中日战略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 ,并提出了中日两国可以进行战略合作的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东京论坛的使命是促进中日交流合作、民心相通,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21世纪以来,总体稳定发展的中日关系遇到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在创新公共外交过程中,先后由中国日报社和中国外文局与日本非政府组织言论NPO联合举办的二轨综合对话平台北京—东京论坛横空出世,汇聚两国各重要领域的政要精英、智库学者、商界精英等有识之士,坦诚对话,深入沟通,  相似文献   

10.
友好交流成果丰硕──“现代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陈景彦1994年9月16日至19日,由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主持,在长春松苑宾馆召开了“现代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和我国各省市的134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日本国胜沈阳总领事情大和滋地总领...  相似文献   

11.
尽快启动中日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是打破中日关系困难局面的重要途径,势在必行。中日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经济互补性强,两国的双边自由贸易迅速发展,这是中日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基础和有利条件。为尽快启动中日自由贸易区的进程,要消除影响中日关系的政治障碍,既坚持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政治标准,又要将政治经济分开,消除不必要的猜疑和疑虑,对谈判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课题有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12.
曾海燕 《特区经济》2010,(5):201-202
近年来,湖南民营企业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为湖南经济的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湖南民营企业出口与湖南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揭示出湖南民营企业出口对湖南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由此提出了扩大湖南民营企业出口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美国对东亚地区事务的参与以及美日同盟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整个地区政治、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日关系中的美国因素、美日关系中的中国因素、中美关系中的日本因素,在冷战后时期形成紧密的战略性互动,从而使中美日关系呈现出复杂的态势。这其中,美日关系的变化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尤为引人关注,中美日三角关系的变化将决定整个地区安全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日经济关系的转折点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中日经济关系实际上经历了两个阶段,已经由昔日中国对日本的单向依赖,转变为中国与日本的相互依存。中日经济关系稳步、健康发展的关键,不在中国,而在日本,在于日本能否战胜自卑情结,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中国,把中国看成是一个平等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这一点不但对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东亚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合作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15.
How does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affect employment of multinationals in the home country? Does the impact of outward investment differ among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sectors? Using data on Italian MN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Italian outward FDI on local employment between 1998 and 2006. In particular, we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existing between employment in the parent company and employment in foreign affiliates by distinguishing according to host-country location and sector of activit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ffects of Italian outward FDI on domestic employment differ according to the sector and the country of destination.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a weak but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of labour substitutability is found for Italian MNEs producing low-technology products in foreign affiliates localized in high-wage countries. On the other hand, a significant North–south complementarity relationship in labour demands appears in the High and Medium-high- technology sectors. In the service sector, we find strong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employment in the parent firm and employment in foreign affiliates: in particular, this regards Italian MNEs producing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s both in Western affiliates and CEEC locations. These results are robust when we control for endogeneity of output and parent wages.  相似文献   

16.
谢超 《特区经济》2010,(12):75-76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经济贸易以及国家外汇储备量显著提升。那么外汇储备量高是否必然就是好事呢?其实也不尽然,外汇储备量大也可能带来很多弊端。外汇储备量与我国的宏观经济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偶联在一起相互影响。那么外汇储备究竟如何影响我国经济,而我国又应该采取何种货币政策呢?本文就将就这些问题作初步探讨,希望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日关系的改善,中日两国确立了东海划界前的临时安排,东海合作开发进入实质性阶段,从而深化了中日能源合作的发展,推动了东亚能源共同体的建设。但是,相对于以煤钢联营进行经济、能源合作,最终建立起包括政治、经济、安全合作等在内的欧洲共同体,东亚能源共同体的最终实现还将有很长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中日能源战略合作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对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这一市场对我国的国际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影响正日益显现。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我国2006年10月至2012年9月的出口额、外汇衍生品交易量、人民币汇率水平等月度数据通过建立实证模型,发现外汇衍生品市场对出口贸易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同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外汇衍生品交易与出口规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的结论,提出进一步发展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the equity risk factors that explain cross variation of stock returns and predicting future macroeconomic growth. For the first time we incorporate a new foreign exchange risk factor, providing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 factors and the business cycle. The methodology involves the performance of a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uture macroeconomic growth against the lagged returns of five risk factors (market risk premium, size, value, momentum and foreign exchange risk). The results are validated with Granger causality tests and out-of-sample dynamic forecasting. They show that the foreign exchange risk factor contains strong, stable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mental information concerning future macroeconomic growth. Firms that are sensitive to the foreign exchange risk thrive when an economic upturn is anticipated and firms that are insensitive to the foreign exchange risk will have larger returns when an economic downturn is anticipated.  相似文献   

20.
陈文章 《亚太经济》2007,(6):99-10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水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已成为世界各国公共管理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水资源,是两国共同的目标。本文在对中日水资源基本状况、水行政立法、水资源管理、水开发利用等方面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日水资源合作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中日水资源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