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看似有利于小股东的私有化,实际上是大股东精心谋划的一个“局”。在这个局中,零散的事件影响着小股东的判断,当我们将其贯穿起来,便可看出大股东私有化的真正用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华北制药和电广传媒为例,对比分析了政府股东主导下的“以股抵债”方案及其实施对上市公司各相关利益人的影响。我们发现,虽然两个方案存在一定差异,但是由于作为控股股东的政府在制定方案时的角色定位矛盾,因以不能损及政府股东的利益为基本前提,导致两公司“以股抵债”方案均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根本上解决大股东欠款问题,同时却为控股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提供了机会,强化了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因此,为了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股东必须科学定位自己的角色,在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做出一个选择,或者通过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律机制对政府股东的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大小股东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津 《商业时代》2007,(16):78-79
我国上市公司大、小股东在博弈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现状,即:小股东“搭便车”从中获利和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本文基于博弈论对这种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周妍 《商》2014,(31):150-150
近年来,公司治理的研究问题从经理人和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转移到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分析。本文通过博弈模型对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关系进行了分析,首先选用智猪博弈说明小股东的“搭便车”心理,然后对大小股东的完全信息下的博弈分情况讨论,解释了“用脚投票”的现象,最后根据博弈分析结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公司股权高度集中的背景下,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成为公司治理中的核心问题。我国上市公司大、小股东在博弈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现状,即:小股东“搭便车”从中获利和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对小股东利益进行侵占。基于博弈论中的“智猪博弈”对这种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规范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治海 《安徽工商》2001,(9A):18-19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大股东在证券市场上对小股东进行剥夺的形象描述,以致于要求保护小股东的呼声,一浪盖过一浪。目前,绪如设立外部董事、独立董事,发展投资基金,要求体现“三公”等做法,吸引了众多小股东的眼球。然而,这些尤如童话一样美丽的做法,究竟能对小股东起到多少的保护呢?  相似文献   

7.
《新财富》2012,(9):76-85
从盛大网络、阿里巴巴到分众传媒,中概股私有化事件近年此起彼伏。尽管阿里巴巴等私有化的原因可能是大股东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得多数公司的起因是中概股频遭做空机构狙击,  相似文献   

8.
王济武 《新财富》2003,(6):82-89
不应该只是业绩差的上市公司退市。对于小股东而言,极差公司应该退市;对于大股东来说,上市公司的股价难以反映其高质量的资产、高盈利水平时也应该考虑退市。包王刚家族出售船务资产全面转型受到上市规则的限制,因而私有化。同时,为整合集团内部资源,会德丰系将历史上形成的多达16家上市公司的结构,经过多次私有化退市行为而精简为7家上市公司控制链。  相似文献   

9.
陈见丽 《商场现代化》2007,(4S):159-161
本文以2001年~2005年度深、沪证券交易所206起公开谴责案例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受公开谴责上市公司的数量特征,揭示上市公司的“小股东控制”问题。研究显示,在因违规而受到公开谴责方面,控股权较分散的“小股东控制”公司的数量比控股权较集中的“大股东控制”公司的数量要多,且数量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这表明控股权较分散的上市公司容易发生违规行为,警示人们要关注业已存在的上市公司“小股东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使得股东大会的权力事实上转移到了大股东手中,股东大会基本上体现了大股东的意志。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大股东股份不能流通,其价值由每股净资产体现,大股东这种与中小流通股股东价值相背离的价值观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行为异化的根源。股权分置改革将使得大、小股东的财务冲突得到极大缓解,有利于上市公司财务行为的规范。  相似文献   

11.
《新财富》2005,(10):83-83
2004年度股东大会上,中金岭南流通股股东以高票表决通过2005年度增资配股预案。但与以往大股东配股时的多数情形一样,中金岭南的大股东——广东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同样选择了放弃配股权。而几个月后.在股权分置改革上海投资者恳谈会上.当众多投资者提问“如果股权分置改革方案通过了.大股东还会放弃配股权吗?”,中金岭南的大股东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我们不再放弃配股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小股东诉讼为切入点探讨了"大股东控制"的治理问题。经研究得出结论,在现行的制度安排下,"小股东诉讼"并不能有效地保护小股东的利益,更达不到治理"大股东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唐正国 《中国市场》2014,(38):128-130
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怎样保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是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但是,在不同经济实力的公司中都会存在所谓相对的大股东和中小股东,在上市公司中,由于公众持股,股权更加分散,中小股东的数量巨大,这种大小股东的差别会更加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协调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害关系便成为治理好公司的关键所在。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一种新的股东大会投票方法——股东一人一票制,作为对资本民主的一股一票制的补充,提升了小股东权力,限制了大股东或者控股股东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陈文寿 《商业时代》2006,(28):68-68,70
股权分置改革是对不合理的股权结构的改革,股权结构变化后,公司治理结构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本文提出由于股权结构的分散而给股改后的公司治理带来了中小股东放弃公司控制权、“内部人控制”以及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加剧三个新问题。如何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将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根据沪深两地的《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04年修订)》第10·1·1条规定,是指“上市公司或者其控股子公司与上市公司关联人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者义务的事项”。近年来,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其对上市公司的控股地位,做出不利于小股东的决策,使小股东利益受到侵害的事件频频发生。其中就包括有控制地位的股东利用箕优势地位,与公司进行关联交易的时候谋取个体利益而损害小股东的利益,这种不公平关联交易现象在我国公司运行实践中相当严重。如何在这种关联交易中保护好小股东的合法利益,就成为当前证券市场上一个热点问题。“在当前情况下,加强和完善对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公司法律制度,是我国股市健康运转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陈见丽 《商场现代化》2007,(10):159-161
本文以2001年~2005年度深、沪证券交易所206起公开谴责案例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受公开谴责上市公司的数量特征,揭示上市公司的“小股东控制”问题。研究显示,在因违规而受到公开谴责方面,控股权较分散的“小股东控制”公司的数量比控股权较集中的“大股东控制”公司的数量要多,且数量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这表明控股权较分散的上市公司容易发生违规行为,警示人们要关注业已存在的上市公司“小股东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上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层出不穷,引起了市场监管部门的关注,大股东资金侵占的行为往往非常隐蔽不易被察觉,伴随着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使得审计难度不断增加,审计失败不仅会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也给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带来隐患。物流企业与传统制造业不同,往往不存在实物的流转,因此注册会计师对物流企业审计的难度有所提升,为了避免审计失败,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如何识别与应对大股东资金侵占异常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物流企业大股东资金侵占的动因及后果;其次针对资金侵占的风险点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了注册会计师应当识别并重视的四个特征;最后对审计人员如何应对物流企业的资金侵占舞弊问题提出了建议。希望帮助注册会计师识别大股东资金侵占现象,降低审计风险,规范资金侵占行为的发生,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不受损害,保障物流企业的合理运营。  相似文献   

18.
基于有限注意理论,借助2013—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从合作与竞争双重视角实证分析了监督型机构大股东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多个监督型机构大股东持股所有权比例及竞争性程度与企业投资效率呈现倒“U”形关系,即当大股东持股比例及竞争性程度均较低以及当企业中存在两个以下监督型机构大股东时,监督型机构大股东之间的合作与竞争都表现为对企业投资效率的积极治理效应,并且在国有企业、两权分离度较低和外部监督较弱的企业中,多个监督型机构大股东需要更高的竞争性程度才能使企业达到较高的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监督型机构小股东的存在可以缓解大股东过度合作与竞争引发的企业投资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9.
保护小股东利益,是目前各国公司法研究人员的热点问题,我国新公司法也对此问题作了较多的补充和修改。保护小股东利益是目前公司管理的需要,但也存在诸多弊端,这是平衡大股东和小股东利益的现实原因。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存在的这对矛盾,只是暂时的,保护小股东利益的理念随着良好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也会最终不将存在,自然也就不存在平衡股东间利益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以股抵债”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长英 《市场周刊》2004,(12):68-69
目前,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大股东或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直接侵害了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导致一些上市公司陷入经营困境。研究通过对”以股抵债”这种以纠正控股股东的侵占过错行为为前提的债务重组方式必然性、优缺点、定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以股抵债”是目前解决在我国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产生的控股股东长期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