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常用方言词中,有个“重”字,音仲。此字口头使用上有三类相近的词义:一是“再”,二是“还”,三是“更加”。广州话这样使用“重”,是普通话所没有的。但在古汉语中却较常见。《管子》:“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通之。”这里的“重”正是再三之意。屈原《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朱熹注:“重,直用反;能,叶,奴代反。重,再也,非轻重之重。”音义注释  相似文献   

2.
竹篙     
“竹竿”,广州话叫“竹篙”。“篙”,原指船篙。《广韵·豪韵》:“篙,进船竿,古劳切”。“篙”,《集韵·豪韵》也作“(木篙)”。《方言》:“所以刺船谓之(木篙)”。“居劳切”。音义与广州话俱合。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陶侃)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李白《涩滩》诗:“渔人与舟子,撑折万张篙。”韦皋《云溪友议》:“泊舟江瀨,俾篙工促行。”《太平广记·郑德璘》:德璘使佣篙工者五人而迎之”。“篙工”即撑船工人。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诗:“黄帽传呼睡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普通话所说的“脖子”,广州话叫做“颈”。这个“颈”字是广州话保留古汉语影响的一个例子。据《说文解字》:“颈,头茎也。从页,(?)声。”《广韵》说:“颈在前,项在后。”《广韵》的解释,即前人所说的“析言”(分析地说),如果笼统地说(前人叫“浑言”),颈和项都是指脖子。所以《左传·囊公十八年》原注说:“颈之与项,亦一物也。”“颈”,可以用于人,指人的脖子,如《荀子·荣辱》:“小人莫不延颈举踵而愿曰”。又如《荀子·强国》:“譬之是犹欲寿而(歹勾)(刎)颈  相似文献   

4.
缅歌     
时值戊寅初春,开国总理盲寿。报载;洛安人民为周,巨夹塑造铜像;各级领导满怀深情地举行迎接仪式.国人为之角然注目。览之恩之,泪如泉涌,遂成缅歌_仆今君百寿兮.国人安怠?感君尽瘁兮,·c潮漱药!仲奏有憾兮,鹿马一掸;忒志上钮息付啬杯知外馒自伐兮,祸起萧墙;生灵涂炭兮,国即沧亡。苍天托任兮,壮哉君降;旅法挥旗兮,王洲澈荡。“三山”何重兮,长城何长?君有矢志兮,救民炎凉。遵义显义兮,谁个能忘?而衣l亦公‘杏涵拥份。缅歌@宋庆元$徐州铁路工务二段~~  相似文献   

5.
刘文汇同志的《“太半之赋”辨析》一文,对“太半之赋”征收的时间等问题作了新的探讨,读后很受启发。但文中若干观点及对一些史籍的摘引和理解,是可以商榷的。 一“太半之赋”征收的时间 刘文认为秦收“太半之赋”是始于二世皇帝胡亥之时,它的主要依据是《淮南子·兵略训》的一段记载:“二世皇帝,……兴万乘之驾,作阿房之宫,发闾左之戍,收太半之赋。”其实,这则资料只记述了秦二世曾有“收太半之赋”之举,却未说明此举是他始为。“收太半之赋”是秦政府推行暴政的一种税收政策,秦二世时有,秦始皇时未必就无,如《淮南子·兵略训》把“作阿房之宫”和“发闾左之戍,收太半之赋”并举,视它为秦二世暴政的表现之一,但建阿房宫却不是始于秦二世,而是秦始皇肇端。《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相似文献   

6.
“嫉妒”,是一种历史悠久、根深蒂固的社会疾。中国第一个最伟大的诗人屈原,可以说是死于“嫉妒”的;因此,他对“嫉妒”有着甚深的愤慨,单是在《离骚》中就反复说到四次:“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  相似文献   

7.
“提封田”考问题的提出臧知非“提封田”之名,首见于《汉书·地理志》卷下,在《汉书》其余志,传及其他汉代文献中则云“提封”,其用法和含义与“提封田”相同,系“提封田”之省。对其含义,古今学者,颇多歧见。《汉书·刑法志》云“同方百里,提封万井。”注苏林曰...  相似文献   

8.
滚水     
“开水”,广州话叫“滚水”,水开了也叫水滚了。“滚”的本字应为“涫”。《广韵·换韵》:“涫,沸也,古玩切。”《春秋繁露》:“茧待缫以涫汤而后能为丝。”《史记·龟策传》:“肠如涫汤。”涫,后人多写作滚。段注《说文解字》涫字条云:“今江苏俗语沸水曰滚水。涫即滚,语之转也。”《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元来做鲊的,最要刀快,将鱼片切得雪片也似薄薄的,略在滚水里一转,便捞起  相似文献   

9.
以民为天     
偶翻《汉书》,读到《郦食其传》中“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深以为然。兴之所至,又查阅到汉初民本思想之集大成者贾宜在《新书·大政上》云:“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又,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读通鉴论》有云:“人之所同然者即为天”,“民心之大同者,理在是,天即在是。”综上可知,所谓“以民为天”,就是当权者要把人民作为安身立命的依靠,要把人民的利益看得最高、最大、最神圣。“以民为天”,乃治国之本。《书·五子之歌》曰:“民惟(通‘为’)邦本,本固邦宁。”意即百姓乃国家之根本,唯民生安宁…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传统的人本精神在中国哲学史上,管仲是较早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家。他说:“夫霸王之所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霸言》)。又说:“齐国百姓,公之本也”(《管子·霸形》)。管仲还强调人心向背对政治兴衰的重要性,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下令于流水原者,令顺民心也”,而要顺民心,就要“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绝灭,我生育之”,“不强民以其所恶”(《牧民》)。更为可贵的是,管仲还提出了百年树人的思想。他说:“一年之…  相似文献   

11.
1.驵与侩中国古代对交易中介人这一角色的最早称谓,当是见于战国时期作品《吕氏春秋·尊师篇》的“驵”,文中为论证“得之于学”的益处,举六个或出身微贱,或曾作奸为盗的“刑戮死辱之人”为例,说他们后来分别师从孔子、墨子及其高足,“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其中一位是“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所谓驵,是一种与商业相关的职业。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列举一年获利之巨可富敌封君贵族的若干行业,其中有“节驵会”一种行当,而《汉书·货殖列传》则写为“节驵侩”。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驵”的本意是“牡马”;“侩…  相似文献   

12.
贾让"治河三策"--水利决策史上的杰出代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末年的治黄战略家贾让,针对汉代黄河河患频发的原因,提出了以“宽河行洪”思想为主的全面治理黄河的上、中、下三种不同对策,上策主张滞洪改河,中策提出筑渠分流,下策则为缮完故堤。贾让还对此进行了对比选优和评估。贾让“治河三策”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从《易经》里“乾为马”的论述到秦始皇兵马俑的威武壮观:从汉武帝“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到“马踏飞燕”的雄姿:从唐太宗“昭陵六骏”的长啸到徐悲鸿笔下的奔马……马的艺术在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其风格、内涵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器”的时代语境分析,指出“器”可用于人物品评,并为正面词语,既可比喻人之器能(“器用”),又可直接喻人。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刘勰作《文心雕龙·程器》篇,从比喻人之器能的角度看,是为了表明理想人格需要贵“器用”而兼“文采”,鼓励文采之士培养“器用”;从喻人之义看,《程器》通过论“器”(“人”),在结构上和《原道》进行呼应,并将《文心雕龙》中的谱系完善为道—圣—文—器(人)。  相似文献   

15.
贺雪峰 《开放时代》2001,(9):124-127
读《黄河边的中国》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折磨。曹锦清先生生动形象又不无激情的文字,让人读后有痛快淋漓之感。受到的折磨则是黄河边农民当前的困境和作者不时表现出来的对中国农村向何处去的迷茫。相信每个关心中国的人,近年都会受到这种折磨,因为媒体上到处是关于农民负担过重的让人不安的消息。笔者近年从事农村调查,心中一直积满郁闷,对曹锦清先生的文字也就有更加切身的感受。 《黄河边的中国》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关于黄河边的中国农民生活现状的画卷,而且试图为我们提供一个看农村的视角,即“从下向上看”和“从内向外看…  相似文献   

16.
《庄子·德充符》篇中的畸人形象是庄子笔下描写畸人最多的篇章。庄子通过对畸人形象的描绘来诠释理想人格。《庄子·德充符》可以说是对“德”充满礼赞的篇章。从不同向度阐述六位畸人形象的形成依据,以及畸人形象蕴含的“德”之意蕴。  相似文献   

17.
打阿嗤     
阿嗤,表声之词,北方人叫喷嚏(音替),广州的打阿嗤就是打喷嚏。嚏,最早见于《诗经·邶风·终风》:“愿言则嚏。”其诠释是:“愿,犹思也,盖他人思我,我则嚏之也。”又谓:“今俗人嚏则日‘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宋苏东坡《元日》诗:“白发苍颜谁肯记,晚来频嚏为何人?”诗人用的“频”字实在形象生动。元康进之《李逵负荆》杂剧:“打嚏耳朵热,一定有人说。”这个韵语料是当时流行的俗谚。又《散曲》描写闺情:“不怕人尤(歹带)(滞留),只怕被人调戏,因甚无个阿鹊地(的),没工夫说里(哩)!”(笺注:阿  相似文献   

18.
关于企业几个内部控制规范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曾经有过灿烂的内部控制文明,据史书记载,周代“在内部控制、预算和审计程序等方面”在古代世界是无与伦比的;宋代在理财方面即规定了每笔财赋的出入都要经数人之手,以实现相互牵制;《论语·卫灵公》、《黄帝内经》、《老子·道德经》、  相似文献   

19.
“归”     
广州话中的“去归”、“翻归”(有时“翻”“去”二字连用作“翻去归”)的“归”,表示“回家”、“返家”的意思,这个“归”字,保存了很古的意义。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归”字条解释说:“归,女嫁也。从止,从妇省,声。”《诗经·周南·桃天》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句,这里的“归”,意思也是指女子出嫁,出嫁的女子又是以男家作为自己的家的。  相似文献   

20.
    
普通话里“他”、“她”这两个第三人称代词,广州话统称为“渠”,没有性别之分。这是保留了古汉语的用法。《三固志·吴·赵达传》:“女婿昨来,必是渠所窃。”这里的“渠”就是指代“女婿”,相当于今天普通话的“他”。“渠”用作女性第三人称代词的时间较迟,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