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已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巨额外汇储备使得货币供应量增加,银行信贷规模不断扩大。结合2006年至2013年季度数据,基于VAR模型运用协整方法探讨我国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及银行信贷规模的关系,并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予以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三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外汇储备的增长促进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进一步推动了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外汇储备作为我们国家的资产同其他经济变量一样,存在一个适度规模的问题。但是近几年来,由于众多因素交错影响,我国的外汇储备急剧增加(截至2010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已达24542.75亿美元),而随着汇率的变化及当下国际金融形势的不确定性,我国的外汇储备将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因此对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研究,不论是对于理论研究还是对于国家的金融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通过对三种外汇储备量计算方法的分析,得出计算外汇储备量适度规模模型并借此分析我国在09年应有的储备量,与官方公布的实际数据相比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外汇储备作为我们国家的资产同其他经济变量一样,存在一个适度规模的问题。外汇储备的持有量应该满足我国对外汇储备规模的需求,但是近几年来,由于众多因素交错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国对外汇储备的需求,相应地也带来了一些成本过高、加大宏观调整难度等负面的影响,所以必须对超额的外汇储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外汇储备规模的定量分析,本文将通过对三种外汇储备量计算方法的分析,得出计算外汇储备量适度规模模型并借此分析我国在2004~2006年应有的储备量,与实际数字相比并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改革简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由央行主导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是造成外汇占款的根源所在,在这种制度下,外汇储备直接进入到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其数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央行资产负债规模的扩大,由此形成了外汇储备数量与基础货币供给的联动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我国的外汇储备额迅速持续快速增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学者也对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本文首先简单的介绍了有关外汇储备的基本概念、作用及过多储备的弊端;接着通过对外汇需求的分析逐步建立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模型,并对我国当前的外汇储备规模进行分析;最后,对我国当前过高的外汇储备提出了几点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新的外汇体制运行起,我国外汇储备急剧上涨,长年居于世界首位,2013年达到3.82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适当规模的外汇储备可以抵御外部经济冲击,但高额外汇储备也增加了资产损失的风险。因此,如何改革使高额外汇储备保值增值,优化外汇储备结构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一鸣 《时代金融》2014,(12):26-27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飞速上涨。巨大的外汇储备规模在给我们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阐述了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详细分析了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并据此提出了我国外汇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贸易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外汇储备增加较快,同时也增加了我国外汇管理和货币政策执行难度。在这种形势下,单凭国际收支统计数据分析很难阐明外汇储备超常增长部分的资金性质。本文从如何进一步提高非现场监管能力,更好发挥外汇分析预警功能的角度出发,提出建立全方位的比较分析体系,确保外汇管理决策者及时准确的了解外汇收支变化,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外汇储备:难以承受之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光宇 《银行家》2007,(2):11-15
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持续增加,高额的外汇储备引起了外界许多的关注和议论。事实表明,当外汇储备已不再是多多益善时,我们要做的或许是从改革现有外汇管理体制入手,建立一套高效统一的外汇管理协调机制,从而达到外汇管理与运用的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我国现在已是外汇储备第一大国。这种状况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实力强大,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不利影响。为此,弄清外汇储备规模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对我国制定相应的外汇管理政策是非常有必要。本文利用协整分析从实证上阐述了各经济变量对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出相应优化外汇储备规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及规模趋势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基于此,本文(以1979-2006年度数据为样本)采用协整检验和方差分解方法,对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主要因素和外汇储备量之间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外汇储备的规模趋势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及净进口等因素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最为显著,我国外汇储备在短期内仍会保持增长的势头,并根据结论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郭晓毅  甄妮 《中国外资》2012,(12):56-57
近年来,出口创汇一直受到我国政府的支持,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使我国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事实证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于庞大,增长速度过快,管理效率低,使我国的外汇优势渐变成了使用困难,如何对我国巨额的外汇进行合理的使用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近年我国外汇的增长情况,并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现状,建议外汇应当发挥其在改变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逐年增加,巨额的外汇储备既给我国带来了很多优势也面临巨大的风险,文章通过分析外汇巨额外汇储备的利弊,对我国外汇储备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放松汇率管制、多元化外汇储备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黄金储备适度规模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洁卿 《上海金融》2005,(11):34-36
近几年,我国外汇储备逐年增加,在美元汇率逐步走低情况下,面临了巨大的外汇风险.为了规避外汇风险,我国政府可调整国际储蓄结构,减持美元,增持黄金储备.本文提出此项政策建议并探讨了黄金储备合理规模以及实现途径,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量高速增长,总量跃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外汇储备的收益率低,机会成本大,汇率风险和政治风险都比较大。高额的外汇储备已对经济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因此,采取改革当前的结售汇制度、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调整储备币种结构、增加黄全持有量和建立战略物资储备等管理措施,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可以提高外汇储备的收益,降低外汇储备的风险,进而有利于储备资产的安全,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出口创汇一直受到我国政府的支持,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使我国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事实证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于庞大,增长速度过快,管理效率低,使我国的外汇优势渐变成了使用困难,如何对我国巨额的外汇进行合理的使用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近年我国外汇的增长情况,并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现状,建议外汇应当发挥其在改变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1年以来,持续的双顺差促使外汇储备量迅速积累,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政府不得不加大货币投放量来回笼外汇市场上过多的外汇。通过建立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量(M1、M2)之间的双对数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外汇储备的增加确实推动了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且外汇储备变动给M1带来的影响大于M2。因此,应适当控制外汇储备规模消除外汇储备超额增长的制度性原因,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积极进行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在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超常增长。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我国国际收支仍呈"双顺差",但顺差规模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大量"热钱"涌入,使外汇储备增加从而对我国货币政策造成影响。本文从理论上阐明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与货币政策的内在联系,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量高速增长,总量跃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外汇储备的收益率低,机会成本大,汇率风险和政治风险都比较大.高额的外汇储备已对经济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因此,采取改革当前的结售汇制度、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调整储备币种结构、增加黄全持有量和建立战略物资储备等管理措施,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可以提高外汇储备的收益,降低外汇储备的风险,进而有利于储备资产的安全,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外汇储备持有量-适度量模型及其应用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首先通过外汇储备增量分析,找出了能较好解释外汇储备变动的三个主要变量:贸易差额,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外债增加额,在此基础上运用OLS方法建立了我国外汇储持有量方程;然而,在借鉴国外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理论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实际外汇需求,构建了我国适度储备量方程;最后论述了外汇储备持有量和适度量不一致时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并主要结合进口这一变量阐述了利用上述持有量-适度量模型进行外汇储备规模管理和调控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