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料发酵对原料的利用率相对较低,以正交实验优化工艺条件对几种发酵增强剂在发酵过程中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研究,复配3种酶作为发酵增强剂使用,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用量分别为5000、10000、15000U/kg原料,醪液总糖消耗率和淀粉利用率的平均值分别为90.98%与91.78%,结果达到传统高温蒸煮与低温水解发酵工艺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李冬 《现代食品》2022,28(2):99-105
以黄河故道地区民权贵人香酿酒葡萄和鲜桂花为主要原料,对桂花白葡萄酒酿造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桂花白葡萄酒的最佳工艺参数:发酵温度12℃,鲜桂花添加量20 g·L-1,残糖保留10 g·L-1.该条件下制得的桂花白葡萄酒酒精度12%vol,残总糖10 g·L-1,总酸6.1 g·L-1,澄清透亮有光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豆腐柴叶为原料,酵母菌为发酵菌种,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体系pH值和接种量为主要影响因素,发酵液中酵母菌数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酵母菌对豆腐柴叶发酵的优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豆腐柴叶酵母菌发酵的优化工艺为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16 h,体系pH值3.5,酵母菌接种量0.15%.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羟丙基木薯淀粉和乙酰化马铃薯淀粉复配对低钠荆楚风味草鱼鱼丸冻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羟丙基木薯淀粉比例的提高,鱼丸凝胶强度先下降后升高,羟丙基木薯淀粉添加量为14%时凝胶强度最高,高于玉米淀粉组;硬度、黏性、胶黏性、咀嚼性均先下降后上升,羟丙基木薯淀粉添加量为14%时最高,高于玉米淀粉组;弹性、回复性、凝聚性与玉米淀粉组差别不大。羟丙基木薯淀粉和乙酰化马铃薯淀粉复配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鱼丸冻融稳定性,对鱼糜制品的改良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饴糖是食品、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制造饴糖的传统方法是先将原料加工成淀粉,然后液化糖化,最后过滤浓缩制成饴糖。用玉米直接生产饴糖,是以玉米粉碎粒为原料,经液化和糖化过滤出渣,最后浓缩制成饴糖。 直接生产饴糖,工艺简单,成本低,而且出糖率从原来的60%提高到80%左右,所得的糖渣制酒,每100千克可出酒8千克,用酒精喂奶牛出奶量比原来提高12%,是发展农村企业的好项目。其生产工艺如下: 一、粉碎 玉米清洗晾干后用粉碎机  相似文献   

6.
一、糖化:称取用粉碎机粉碎的新鲜玉米粉500千克置于缸内,每缸加水量是玉米重量的3倍,加入麸曲50千克混合搅拌均匀后用塑料布封缸口,每日搅拌一次,第二天开始取样化验糖液,当糖液达10%以上即可结束。常温糖化时间为3~4天。 二、酒化:糖化结束后用四级酵母液100千克,平均加入每缸中拌匀后用塑布盖口,每日搅拌1次。一般酒化7~8天酒精度为6度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7.
以成熟龙葵果、蜂蜜、白砂糖作为原料,用果酒酵母和活性干酵母,通过优化工艺、确定单因素条件、设计正交试验,酿制龙葵果酒。实验确定的优化发酵条件为:含糖量17%;发酵温度26℃;果酒酵母和活性干酵母比例为3:1,加量1.3%;发酵时间5d;酿制的龙葵果酒色泽浅黄,酒味芳香,口感醇厚;总糖含量8%~10%;酒精含量8.5%;pH为4.1~4.4。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黑芝麻、枸杞、鲜牛奶为主要原料,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出黑芝麻枸杞酸奶的最佳制作工艺。结果显示,当黑芝麻:枸杞(1:1)复合粉添加量为10.76%,白砂糖添加量为2.36%,发酵时间为7.27 h,发酵菌粉接种量为0.21%,此时感官评分为86.9分。此时制作的成品酸奶具有浓郁的黑芝麻及枸杞清香,口感良好。  相似文献   

9.
马自强  李应彪  王陈强 《现代食品》2020,3(5):100-105,115
本文以加工番茄为原料,模拟工业生产工艺制备番茄汁,添加从酸奶中分离鉴定所得菌种,驯化制成复合发酵剂,研究优化发酵番茄汁的加工工艺.发酵菌种鉴定结果为植物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合感官评价法优化获得了制备发酵番茄汁的最佳工艺:白砂糖添加量10%、发酵时间14 h、发酵剂添加量1‰、发酵温度37%,发酵终点PH值3.96.  相似文献   

10.
实验室马丁法提取小麦A淀粉,以乙酸乙烯酯为酯化剂制备A淀粉酯化淀粉.以反应取代度为指标,研究了各反应因素如酯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PH值对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低取代度A淀粉酯化淀粉最佳条件为反应pH值10,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0.5h,酯化剂用量25%.  相似文献   

11.
杨潇  周唯  张燕 《现代食品》2021,(6):181-187
本研究以新鲜的苹果和香蕉皮为原料,以红糖、糖蜜等为糖原制备发酵液,采用品红-亚硫酸法测定发酵液中的甲醇含量。研究利用分光光度法对发酵原液进行为期3个月的测量,分析发酵过程中甲醇含量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以香蕉皮为原料的发酵液中,糖蜜发酵液的发酵速度相对较快,且甲醇含量较低,糖蜜更适于作为香蕉皮发酵液的糖原。以苹果为原料的发酵液中,糖浆发酵液中的甲醇含量相对较低,糖浆更适于作为苹果发酵液的糖原。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不同发酵液中甲醇含量最大值均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规定最大限定量2 g·L-1,且在发酵90 d后甲醇含量均未超过0.2 mg·mL-1,因此自酿水果发酵液中的甲醇含量是安全的,不存在消费者所担心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以新鲜的宁陵金顶谢花酥梨为原料,通过自然发酵、酵母菌发酵、乳酸菌发酵制作梨酵素,对比切丁处理和打浆处理对梨酵素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切丁处理后,酵母菌发酵优于自然发酵和乳酸菌发酵,梨酵素的还原力为2.40,多酚含量为35.57 mg·mL-1,羟自由基清除率为90.35%,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1.31%,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92.17%。打浆处理后,自然发酵比菌种发酵效果好,酵素液的还原力为2.36,多酚含量为34.81 mg·mL-1,羟自由基清除率为88.89%,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0.17%,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91.74%。  相似文献   

13.
"订单粮食"作为一种新型的实现粮食产销衔接的经营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实施中却存在履约率太低的问题,步履艰难。为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提出战略型"订单粮食"模式,即以建设中国式农场为主,以营造"订单"氛围为辅,努力将种粮大户和散户吸纳到粮食产业化经营体系下,开辟中国的农场时代。  相似文献   

14.
低温长时间发酵搅拌型酸乳品质较优,但在生产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直投式发酵剂性能稳定但发酵时间较长.本文通过直投式发酵剂低温长时间发酵搅拌型酸乳工艺优化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分析不同的接种量、发酵温度、牛奶蛋白质含量等发酵条件对直投式发酵剂低温发酵搅拌型酸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投式发酵剂Y436A低温长时间...  相似文献   

15.
张建佩  王瑞云 《现代食品》2022,28(1):80-82,86
本文以牛乳、乳清蛋白、牛奶浓缩蛋白和白砂糖等为原料,以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为发酵剂,经灌装发酵制成一种蛋白含量为5.0 g/100 g的高蛋白凝固型酸奶.同时还检测了酸奶的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分析了产品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薏米为原料,加以沙棘汁进行发酵制得一种新型薏米沙棘醋口服液。以感官评价为指标,对发酵时间、初始酒精度、发酵温度和醋酸菌种子液接种量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醋酸发酵工艺正交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薏米沙棘醋最佳醋酸发酵工艺为:起始酒精度8%vol、醋酸菌接种量9%,32℃恒温发酵6 d。  相似文献   

17.
18.
主要探讨了以鸡油菌为原料,利用鸡油菌孢子液体深层发酵,获得菌丝体与发酵液的混合液。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多因素多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出饮料的最佳配方,制作鸡油菌孢子发酵型饮料。对鸡油菌孢子发酵型饮料进行了感官质量的评定,结果表明:发酵120 h时发酵液的感官最好,多糖含量最高,发酵饮料的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为发酵液>稳定剂>柠檬酸>白砂糖,发酵饮料的配方以46%的发酵液、0.22%的柠檬酸、0.18%的稳定剂(CMC-Na)、7.5%的白砂糖时制得的发酵饮料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