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周竹梅  盖婧  孙晓妍 《会计之友》2021,(17):100-107
文章利用A股上市公司2008-2018年的数据,以投资者视角实证检验了融资约束与商业信用价值的关系,探讨了"替代融资理论"与"买方市场理论"的适用性.实证检验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提供的商业信用平均价值为0.531元,表明商业信用正向促进企业发展.相对于非融资约束企业、国有性质企业而言,融资约束企业、民营性质企业所提供的商业信用平均价值更高.该结果表明:在我国目前的商业信用体系中,融资约束企业、民营企业是商业信用的提供主体,与非融资约束企业、国有企业相比,更有倾向通过提供商业信用来增加销售、扩大市场份额,该结论支持"买方市场理论".上述研究方法及结论是对既有文献的有益补充,对进一步理解商业信用价值的影响因素及相关金融风险具有政策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竹梅  盖婧  孙晓妍 《会计之友》2021,(17):100-107
文章利用A股上市公司2008-2018年的数据,以投资者视角实证检验了融资约束与商业信用价值的关系,探讨了"替代融资理论"与"买方市场理论"的适用性.实证检验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提供的商业信用平均价值为0.531元,表明商业信用正向促进企业发展.相对于非融资约束企业、国有性质企业而言,融资约束企业、民营性质企业所提供的商业信用平均价值更高.该结果表明:在我国目前的商业信用体系中,融资约束企业、民营企业是商业信用的提供主体,与非融资约束企业、国有企业相比,更有倾向通过提供商业信用来增加销售、扩大市场份额,该结论支持"买方市场理论".上述研究方法及结论是对既有文献的有益补充,对进一步理解商业信用价值的影响因素及相关金融风险具有政策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竹梅  盖婧  孙晓妍 《会计之友》2021,(17):100-107
文章利用A股上市公司2008-2018年的数据,以投资者视角实证检验了融资约束与商业信用价值的关系,探讨了"替代融资理论"与"买方市场理论"的适用性.实证检验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提供的商业信用平均价值为0.531元,表明商业信用正向促进企业发展.相对于非融资约束企业、国有性质企业而言,融资约束企业、民营性质企业所提供的商业信用平均价值更高.该结果表明:在我国目前的商业信用体系中,融资约束企业、民营企业是商业信用的提供主体,与非融资约束企业、国有企业相比,更有倾向通过提供商业信用来增加销售、扩大市场份额,该结论支持"买方市场理论".上述研究方法及结论是对既有文献的有益补充,对进一步理解商业信用价值的影响因素及相关金融风险具有政策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最新研究发现,商业信用是企业特别是受到信贷约束的中小私有企业获得外部融资的一种重要替代方式,企业使用商业信用可能是出于融资性动机。本文对商业信用的融资性动机的理论和证据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分析了商业信用作为一种非正规的融资渠道对于中小私有企业成长的重要意义,结合我国制度背景对商业信用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融资约束、商业信用与民营企业财务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资难和融资贵是民营企业的经营难题,直接影响其财务绩效,在面临资金压力情况下,民营企业利用商业信用进行赊销赊购也能体现自身的良好融资。文章以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民营企业为研究样本,选取符合民营企业运营特点的财务比率,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民营企业财务绩效的综合指标,并利用OLS回归模型检验了商业信用调节下融资约束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与民营企业财务绩效呈负相关关系,且在其他条件一定情况下,商业信用呈倒U型调节融资约束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进一步重视商业信用的效用水平,遏制其盲目扩张商业信用的规模,并有助于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制定科学的商业信用使用机制,高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8—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商业信用对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文采用投资对托宾Q的敏感度来衡量企业投资效率,结果发现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越强,企业资本配置效率越高,商业信用能够提高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与投资和托宾Q值的敏感度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商业信用对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因企业终极产权性质和地区金融发展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商业信用对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作用在民营企业和金融市场相对不发达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进一步检验了商业信用提高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途径,结果发现商业信用可以显著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提高企业资本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2005—2014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研究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区域金融发展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其商业信用融资比例要显著高于非成长期的企业;所在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越高,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比例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与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地区相比,在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成长期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大于非成长期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的情况更为显著,说明金融发展水平对不同生命周期企业之间的融资差距具有“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8.
《企业经济》2019,(10):150-156
基于2007-2016年中国上市民营企业非平衡面板数据,探究通货膨胀预期、高管社会资本分别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并检验了高管社会资本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预期通货膨胀率与商业信用融资显著负相关;高管社会资本与商业信用融资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发现高管社会资本能够弱化预期通货膨胀率对商业信用融资的负面影响。据此结论提出如下建议:政府应加强维护较为稳定的宏观经济状态,将通货膨胀控制在合理范围中以缓解其对民营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负面影响;民营企业应加强其高管社会资本关系网络的构建,尤其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期,以降低其商业信用融资门槛而获得更多融资。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7—2021年我国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客户信息数据,从供应链视角考察了政府背景大客户对民营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背景大客户显著提升了民营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水平;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随着民营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水平的提高,政府背景大客户对民营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促进作用在增强;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政府背景大客户能够强化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优化资本市场信息环境、降低经营业绩波动来促使民营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政府背景大客户对民营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正向效应,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强时期、供应商集中度较高企业以及信贷可获得性较差企业中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丰富并拓展了政府采购的职能,以期为优化民营企业供应链融资策略、纾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2003~2019年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区域社会资本指数,检验各省份社会资本差异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位于社会资本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会减少对商业信用融资的使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社会资本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产生影响,且在会计信息质量高、正式金融融资能力强、国有企业以及行业竞争激烈的企业中,社会资本与商业信用融资的关系更显著,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能够调节社会资本与商业信用融资之间的关系,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社会资本负向影响商业信用融资的作用会被强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2012—2015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企业融资约束状况与不同地区金融环境的关系,并基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视角,比较不同所有权性质对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和金融环境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差异。研究结论为: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比国有企业大;金融环境越好,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越低;改善金融环境对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系数比国有企业下降明显。结合实际提出政策建议:拓展融资渠道,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缓解地区金融环境的差异等。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融资刚性约束及相应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探讨和解决这种融资困境,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中小企业融资刚性约束视角对其融资困境表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这种刚性约束具体表现为:信用短缺的刚性;资本市场制度环境的刚性;商业信用的刚性;融资成长周期刚性和担保设计体系的刚性,并提出建立中小企业信息查询系统、推进区域内中小企业集群模式融资、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系统等是解除这种融资刚性约束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2009—2013年我国沪深非金融类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现金—现金流模型,从金融生态环境视角实证研究了政治关系与企业融资约束的关系。研究发现,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约束,政治关系缓解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但是在金融生态环境好的地区,政治关系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蔡晓青 《财会通讯》2021,(13):63-66
本文基于2001—2018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担保物权改革是否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状况,并且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物权法》出台与企业融资约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担保物权改革能够有效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本文进一步从股权性质与地区金融发展的角度探究担保物权改革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发现担保物权改革对非国有企业以及处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差的企业的融资约束缓解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破除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障碍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选取2005~2020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金融改革对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改革有助于促进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异质性检验显示,金融改革对制度环境较差和融资约束较高的民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大;机制检验发现,金融改革有助于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促进民营企业创新,从而提升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鉴于此,应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励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200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及商业信用网络位置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面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时,企业会选择提升商业信用融资,企业的商业信用网络中心位置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多性商业信用融资。进一步研究表明,面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时,商业信用网络中心位置的企业是通过提升企业的议价能力与系统性风险地位进而提升商业信用融资的。面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升,商业信用网络中心位置会缓解企业对银行信用的依赖,但当企业自身能够获得银行信用青睐时,商业信用网络中心位置会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商业信用。因此建议企业在经济政策不确定高时充分融入商业信用网络,以商业信用资源弥补企业的银行信用不足,同时监管当局需要合理引导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避免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资源的过度倾斜。  相似文献   

17.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民营企业信用评级不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利用不同股权的融合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以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视角进行研究发现:国有股权参股能显著提升民营企业信用评级。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国有股权参股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经营风险,提升民营企业信用评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管理层代理成本、国有股权制衡度、行业竞争程度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高时,国有股权参股对民营企业信用评级的提升作用更有效。研究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承载着巨大制度红利,有助于实现民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对国有资本和民营企业具有“1+1>2”效应,对混改政策实施效应和民营企业是否引入国有股权有重要决策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Heckman两步法,考察了媒体监督如何影响企业融资状况的变动。结果表明,媒体监督通过声誉机制显著削弱被曝光公司的内外源融资能力,增大其融资成本,产生融资约束效应。通过细分外源融资方式,媒体监督对债务融资影响最大,股权融资次之,最后是商业信用融资。相比于国有企业,媒体监督对民营企业产生更强的融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9.
商业信用作为企业最为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对企业及整个供应链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以业商业信用融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会计信息可比性在两者关系中起到的影响.结果表明:债务担保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之间显著负相关,且担保规模越大、存在高风险担保时这种负相关更为显著;会计信息可比性能显著提升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并进一步发现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债务担保与商业信用融资关系具有显著的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20.
商业信用作为企业短期外部融资的重要渠道,日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话题。基于A股上市公司2007—2020年数据,实证检验股票流动性对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股票流动性与商业信用融资规模显著正相关,即流动性越好,商业信用融资规模越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融资约束大、行业竞争激烈以及地区市场化程度高的公司中作用更明显。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股票流动性通过降低第一类代理成本、提高信息透明度来增加商业信用融资。最后,采用工具变量法、地区固定效应以及替换关键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存在且稳健。研究从市场微观结构角度,探索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因素,拓展了流动性治理相关研究,同时为缓解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