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研究》2018,(1):169-182
本文从增加值贸易的角度,基于WWZ(2013)方法测算了全球40个经济体的服务增加值贸易水平,利用WTO的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数据库构造了衡量协定开放度的服务行业覆盖率指标,运用Anderson&van Wincoop(2003)引力模型分析框架和泊松拟极大似然(PPML)估计技术,研究了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对服务出口的差异化促进效应。结果表明,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对服务总值和增加值出口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于开放水平越高的协定,这种正面促进效应越强;但协定对外国增加值出口的影响程度大于国内增加值出口。进一步地,本文还对各国服务出口的结构特征做了分组分析,并考察了缔约环境异质性对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的服务出口促进效应的不同影响机制。本文为中国进一步推进区域服务自由化,提升在服务贸易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提供了实证支持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1978~2004年全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并进一步以协整分析技术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对外贸易的两个方面———出口和进口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和短期效应。文章得到以下结果: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进出口贸易增加的格兰杰成因;长期内,出口、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且进口较之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强;短期内,出口几乎不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而进口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互联互通对中国及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促进效应逐步显现。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地域和国别范围开放的前提,借助中国与沿线国家2010-2017年的贸易、人口、共同语言等数据,以及互联互通因素的制度环境、基础设施联通及贸易畅通的水平量化数据,并引入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和亚投行成员国等影响因素,从出口和进口两个维度,以传统引力模型为比较基准,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下互联互通的核心变量及贸易非效率项对中国及沿线国家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整体水平偏低,进口效率平均水平落后于出口效率平均水平,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4.
在SNA框架(2008)下科学测算地区R&D资本存量,并利用网络DEA方法测度区域创新效率,以此为基础,利用空间面板模型考察2000—2015年我国各区域对内对外贸易开放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东部地区创新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开放度、对内贸易开放度提高均能显著提升区域创新综合效率。不同的是,对外贸易开放度能够促进区域知识创新效率提升,而对内贸易开放度主要提高了区域科技成果商业化效率;从地区影响看,对外贸易开放主要对东部地区创新综合效率具有提升作用,对内贸易开放则主要提升了中、西部地区创新综合效率。基于此,为更好地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提升,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DEA的方法,先测算出1986—2003年各省域经济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TFP增长,然后实证研究人力资本、国际进出口及FDI对三者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出口对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正向作用,进口负向影响技术效率,FDI的影响不显著。出口对技术进步和TFP增长有轻微的负向影响,进口对二者具有小幅度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FDI对技术进步和TFP增长的正向影响要大于进口。综合来看,对外开放能够促进TFP的增长,但是其影响只有人力资本正向效果的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胡颖  李维 《技术经济》2023,42(1):77-89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的关键。为此,基于2011—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东道国不同类型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分别对中国出口与进口的影响,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东道国不同类型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对中国进口的促进作用大于出口;(2)从中国对东道国出口来看,港口基础设施质量对中国出口推动作用最强,随后依次是公路与航空基础设施质量,而铁路基础设施质量的影响不显著,从中国自东道国进口来看,公路基础设施质量对中国进口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港口基础设施质量,而铁路、航空基础设施质量的影响较小;(3)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东道国交通基础设施质量会通过降低贸易成本而促进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4)交互项分析发现东道国公路、铁路基础设施改善对港口与航空基础设施及港口基础设施改善对航空基础设施贸易促进作用具有正向溢出效应,而公路基础设施改善对铁路基础设施贸易促进作用具有负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了技术标准贸易效应的理论机制。基于12个国家1994—2011年的国别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在一定程度上,技术标准对于进口和出口都有促进作用,但是,技术标准和进出口之间的关系总体上呈现出倒U型的特征;人口规模和贸易规模正相关,实际有效汇率和出口负相关,而与进口正相关;贸易伙伴国GDP的增加会促进出口,本国GDP和进口正相关;技术创新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于进出口贸易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我国30个省份1996~2007年间的出口贸易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产业结构、要素禀赋、贸易开放度对我国出口贸易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负效应,而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进步则具有正效应。产业结构不合理,要素禀赋中K/L比率较低,贸易开放度过高(即贸易依存度过高),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技术效率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而FDI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技术进步对生产要素的节约及优化都对我国出口贸易技术效率的提高产生了正向效应。对东、中、西部的区域出口贸易技术效率差异进行分析,发现三个地区的技术无效率函数中,西部的产业结构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效应,东部和中部的产业结构对于出口贸易的技术效率有正效应,但并不显著;FDI、技术进步对三个地区出口贸易技术效率有显著正效应,要素禀赋、贸易开放度具有显著负效应,但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9.
文化贸易发展对于提升一国“软实力”和打造“贸易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工业品贸易领域广泛存在“进口引致出口”机制是中国货物出口奇迹产生的重要原因,该机制在文化贸易领域是否同样存在对于中国文化贸易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基于中国文化贸易微观产品层面六位码数据,对文化出口指标进行了二元边际结构性特征分解,实证分析发现:第一,总体来看,文化产品进口对出口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进口引致出口机制在中国文化贸易中并不存在;第二,文化产品进口对文化产品出口二元边际并不存在显著的引致效应,文化产品进口对集约边际甚至还有一定的抑制效应;第三,上述结论在不同的二元边际指标和持续期分样本估计中均成立,尤其是二元边际水平较高的核心文化产品和具有较长贸易持续期的产品样本;第四,细分不同类别来看,目前仅在图书及其他印刷品比较标准化的文化产品贸易中,可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进口引致出口效应。总体而言,进口引致出口机制在文化贸易中未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可能是导致中国文化贸易发展相对迟缓的重要原因,未来如何更好地发挥文化进口对出口的促进效应将是强化中国文化贸易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对外开放与TFP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元庆 《经济学》2007,6(4):1127-1142
本文运用DEA的方法,先测算出1986--2003年各省域经济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TFP增长,然后实证研究人力资本、国际进出口及FDI对三者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出口对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正向作用,进口负向影响技术效率,FDI的影响不显著。出口对技术进步和TFP增长有轻微的负向影响,进口对二者具有小幅度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FDI对技术进步和TFP增长的正向影响要大于进口。综合来看,对外开放能够促进TFP的增长,但是其影响只有人力资本正向效果的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检验了我国1987-2008年间加工贸易进口和一般贸易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加工贸易进口和一般贸易进口的技术溢出均对我国生产率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加工贸易进口的正向技术溢出效果远大于一般贸易进口的正向技术溢出效果.同时,加工贸易进口和一般贸易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虽然长期显著地促进了我国生产率的增长,但这种正向技术溢出效应在短期内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由于加工贸易进口在租金溢出效应、竞争效应与人力资本流动效应上的优势使得加工贸易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大于一般贸易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服务贸易进口、FDI流入和生产率积聚效应等方面扩展了CH模型,并以APEC成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教研究了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动态变化规律,得出了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存在显著的积聚效应;本国R&D资本存量有助于提升技术效率,但是能否促进技术进步刖依赖于R&D投入强度;和通过服务贸易渠道获得的国际R&D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等三个一般性结论.  相似文献   

13.
首先运用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中亚国家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中国农产品总体在中亚国家不具有比较优势,但出口中亚国家的一些主要农产品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然后,运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和贸易结合度模型,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中亚国家与中亚国家进口的双边农产品贸易进行分析,得出中国与中亚国家总体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低,但在主要农产品贸易中互补性较强且贸易结合度紧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技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研究》2016,(8):72-85
本文在异质性企业分析框架下,构建了贸易自由化下中间品进口与企业技术选择的理论模型,分析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企业技术选择的影响机理,并利用2000—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考察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入世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应用高技术。进一步考虑企业生产率差异性时,发现这种促进作用与企业的初始生产率水平有关,仅仅显著促进中等生产率的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另外,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技术密集型出口企业技术升级的促进作用最强,对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技术选择的影响最弱。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2002年中国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检验了贸易开放对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对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并稳健的正向效应。本文进一步验证了贸易开放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来看,贸易开放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影响大于对低技能劳动力的影响;贸易开放对外资企业职工收入的影响大于对其他企业类型职工收入的影响;贸易开放对资本报酬者的影响大于对劳动报酬者的影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国内的收入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开放程度不均衡,一些地区和居民被排除在开放利益之外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1998 -2007年中国28个省区的相关数据,采用修正索洛模型和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中国省区历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和增长率,并利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R&D、人力资本、进口、出口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增长率则趋于下降,并且地区差距明显.地区间R&D、出口、人力资本对我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的正向作用并不明显;出口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而进口则对其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R&D、人力资本及外商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提高虽有促进作用,但它们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中的显著性则有所差异;另外,研究还发现,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下数字技术如何影响数字贸易是现有研究关注的热点,但对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数字贸易研究不足。利用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指数并结合各数字服务行业数据强度构建“出口国-进口国-行业-年份”维度的人工智能应用水平指标,围绕2017—2020年主要国家人工智能应用水平对其数字服务出口的影响展开理论剖析与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无论是出口国还是进口国,人工智能应用对促进数字服务出口都具有正向影响,在一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与一国基于经济层面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贸易效应相比,基于人工智能研发层面的贸易促进效应更显著,其中人工智能出版物的创新知识外溢效应比人工智能专利申请具有更强的数字服务出口促进作用,人工智能人力资本的出口促进作用最弱;除此,人工智能应用对不同性质的数字服务行业贸易出口均有促进作用。机制检验显示,人工智能会通过提升生产率水平与削减贸易成本影响数字服务出口。本文可为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服务贸易深度融合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戴娟 《经济研究导刊》2009,(13):173-174
根据1978--2007年湖南省进出口贸易与GDP的统计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技术、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湖南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短期效应不显著,但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并进一步发现,虽然出口对湖南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还不强,但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进口却抑制湖南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贸易水平、 产业结构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四川省1978年-2012年的GDP、 进出口贸易和三次产业的数据,运用ADF检验、Granger检验和回归分析研究四川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四川省的贸易出口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比进口强,但二者都有正向促进.四川产业结构变动与贸易进出口因果关系不明确,其中可能是省内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程度和贸易水平差异导致的,还需要进一步细分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动和贸易水平来找出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区域聚集非均衡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本文采用DEA方法将中国32个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增长,分别就出口和进口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在1998—2003年期间,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各行业的技术进步增长,而不是技术效率的提高;贸易开放度高的行业并不比贸易开放度低的行业具有更高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出口和生产率增长的关系不显著;但进口显著地促进了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增长。所以,调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模式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