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PSR模型的佳木斯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基于PSR模型框架,从压力、状态、响应等3个准则层入手构建佳木斯土地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与变异系数的综合确权法测算各指标权重,对佳木斯市2000~2012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划定其安全等级。研究表明:2000~2012年,佳木斯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系统的压力指数整体低于状态指数与响应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波动形变化趋势,压力指数从0.084上升到0.129,下降到0.041,再上升到0.157;土地生态安全状态指数呈现先增长又下降的变化趋势,从0.158增长到0.251,再下降到0.208;土地安全状态响应指数呈现平缓的增长变化趋势,从0.140增长到0.308;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共同决定佳木斯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综合指数,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呈现先增长后下降再增长的变化趋势,从0.381增长到0.494,下降到0.464,再增长到0.673。考察期内佳木斯土地生态安全整体处于临界安全状态,2012年上升至较安全等级。该结论为佳木斯市制定改善土地生态安全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山西省太原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构建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方法,选取了16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建立太原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综合评价该市2009—2019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太原市土地生态压力、状态、响应指数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综合指数从研究期初的较不安全区间过渡到临界安全区间,最后达到研究期末的较安全区间;土地生态安全主要障碍因子将向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方面转移。研究表明太原市政府采取的保护土地生态安全的各项措施和政策有了初步成效,但仍要注重对主要障碍因子的进一步管控。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作为保障首都生态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北京市西北生态涵养区的生态健康程度反映了生态文明战略部署下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成效。本文通过构建北京市西北生态涵养区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该区域的生态健康程度,为生态涵养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研究方法:PSR模型、层次分析法(AHP)。研究结果:(1)基于PSR模型构建的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压力、状态和响应系统3个准则层和10个评价指标,涵盖涵养区自然生态和人类活动影响;(2)研究区4个时段的健康指数分别为0.673、0.664、0.650、0.687,生态健康等级为一般。研究结论:北京市西北涵养区生态健康状况较为稳定,在保持西北涵养区建设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需要加大生态建设的力度,进一步提高生态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态安全评价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以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张掖市为例,基于PSR模型构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张掖市农业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采用障碍度模型对影响张掖市农业生态安全的障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张掖市农业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安全等级经历了"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发展过程。人口密度、农膜施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居民受教育程度等指标是影响张掖市农业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张掖市以后应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缓解土地污染问题;提升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提高居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预警问题及其时空格局变化,旨在为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文章运用PSR模型构建预警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各指标权重,对2000—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警情格局进行综合分析,并利用GIS技术分析其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6年土地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变化,最后运用障碍度模型探索其障碍因子。[结果](1)2000—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综合预警指数总体呈上升态势,生态预警状态由"较不安全"转为"临界安全",警度亦由"重警"变为"中警"。(2)从空间格局来看,空间上各县域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差异明显,研究初期西部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状态优于东部地区, 2016年呈现出中部高、东北—西南部低的态势。(3)近17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各县域土地生态环境状况有所改善,安全状态经历了"极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发展历程。(4)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单位面积耕地农药负荷、人口密度、单位面积耕地化肥负荷、土地垦殖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单位面积耕地地膜负荷等。[结论]研究期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得到明显的提升与改善,并在良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态安全指农业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处于一种健康、平衡、不受威胁的状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农业生态安全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基本要求。近年来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由于农业生产中资源不合理利用以及经济发展粗放等行为,其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因此,本研究选择甘肃河西走廊地区重要农业区的三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2008-2017年农业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因子障碍度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7年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生态安全水平在不断提升,农业生态环境在逐渐改善。(2)张掖市农业生态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向“较安全”转变,武威市农业生态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上升至“较安全”等级,酒泉市农业生态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向“临界安全”转变。(3)影响张掖、武威、酒泉农业生态安全的障碍因素有重叠又有不同,其中“森林覆盖率”“农膜使用强度”“居民受教育程度”等因子是影响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生态安全共有的障碍因素,各区域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土地生态安全是生态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研究力度逐渐增大。文章基于DPSIR模型构建沈阳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对沈阳市2010~2017年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2010~2017年)沈阳市土地生态安全指数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呈现"较安全—不安全—较安全"变化过程;(2)研究期内(2010~2017年)土地生态安全压力指数呈下降趋势,土地生态安全驱动指数、状态指数、影响指数和响应指数呈上升趋势。研究结果为沈阳市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PSR模型的齐齐哈尔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PSR模型构建城市土地集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客观赋权法和主观赋权法相结合的最优赋权法确定各指标体系权重,并借助综合评价模型,评价1998—2008年齐齐哈尔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综合值。结果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近10年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基本处于不集约状态。因此,应积极制定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措施,为未来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对福建省2004—2015年的耕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对2016—2025年的安全状况进行预测,以指导区域耕地合理、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运用PSR评价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熵权法确定权重,采用无偏GM(1,1)模型进行预测,通过障碍度模型确定障碍因子。研究结果:(1)2004—2015年福建省耕地生态安全值呈曲折上升趋势,安全级别从较安全级上升为安全级;(2)预测结果显示,2016—2025年福建省耕地生态安全状况维持在安全状态,但安全值呈直线下降趋势;(3)通过障碍度模型得出未来10年福建省耕地生态安全的障碍因素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状况及农业生产活动方面。研究结论:2004—2015年,福建省的耕地生态安全状况总体较好,未来10年的耕地安全状况还需通过出台惠农政策、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及宣传耕地生态安全知识等措施加强。  相似文献   

10.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及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PSR”模型构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广州市土地资源安全状况进行纵向和横向评价分析,并以R/S分析法对其未来安全趋势进行预测,以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市辖10区2市安全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广州市1995—2005年11年中土地资源生态安全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主要是来自城市建设需求、生态环境和人口增长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治可持续性对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针对南方丘陵区的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研究相对较少。根据南方丘陵区土地整治区域特征,引入PSR模型,从土地整治社会福利、生态安全和资源经济三个层面出发构建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武冈市的土地整治项目区为样区,实现对该项目区的土地整治可持续性评价。结果显示:项目区土地整治社会福利、生态安全和资源经济三个层面的可持续性得分分别为0.815、0.732、0.753,可持续性评价综合得分为0.768。表明该项目区的土地整治工作具有中度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今后的土地整治工作中,应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并在项目完成后加快相应规划的实施以确保土地整治项目所带来的成果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基于DPSIR模型构建郑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客观赋权,计算得出2010~2018年郑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值和五个子系统的安全评价值.最后引入障碍度模型,探究影响郑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的障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18年郑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快速城镇化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从时空维度开展省域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有重要意义。基于DPSIR框架构建指标体系,通过组合赋权-TOPSIS模型揭示四川省2013—2019年土地生态安全时空演变趋势,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与障碍度模型识别其空间分布格局与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时间上,四川省土地生态水平呈“V”型波动上升趋势,总体较为安全;空间上,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表现为“四周低中心高”圈层化分布特征。(2)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呈集聚分布空间格局。成绵德城市带是高值集聚的空间主轴,川西地区与川东北达州、巴中市是低值集聚地区。(3)地均GDP、科研投资占GDP比例、人均耕地面积与耕地机械化程度是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的障碍因素。为促进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土地集约利用与控制机制,加大科研投入,实施全区生态管理。  相似文献   

14.
根据区域土地生态安全一般性评价指标,结合鸡西市土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土地资源生态压力、土地生态环境状态和土地生态环境响应三方面出发,构建了有20项指标组成的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原理和相关分析法,计算出了鸡西市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综合值。研究表明:鸡西市从1996-2005年,生态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等级均处于临界安全状态。为了提升鸡西市土地生态安全级别,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PSR方法的山东省耕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构建"压力—状态—响应"(PSR)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山东省2007~2016年间耕地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耕地生态健康状况呈现逐步改善的发展趋势。但是,耕地生态安全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人口的增加、工业化迅速发展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基于优度评价法的西藏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目的:构建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西藏7个地(市)的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状况。研究方法:优度评价法,可拓理论。研究结果:西藏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的总体程度不高,所有地(市)表现出基本安全或不安全状态;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状况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一江两河"中部地区最好,藏北和藏西北地区最差,其他地区居中。研究结论:优度评价法能较好地应用于区域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所涉及的评价指标众多,数据量较大,评价体系具有明显的高维、非线性的特点,本文采用投影寻踪法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应用模拟退火算法优化投影方向,将高维数据投影到低维空间上,根据优化出的一维投影值计算评价区域的土地生态安全度及主要影响要素.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评价结果客观科学,...  相似文献   

18.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3个方面构建山东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加权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2001-2006年山东省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处于风险级.进而通过聚类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20个单项指标,发现经济因素是造成2001-2006年山东省土地生态不安全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山东省土地生态安全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及其立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我国土地生态安全方面的主要问题有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贫瘠化等,围绕这些土地生态问题,我国已经制订了《环境保护法》和《土地管理法》等综合性法律,又制订了有关的专项法规。为了进一步维护土地生态安全,也有待进一步对土地生态安全法律体系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基于PSR模型的我国资源安全 演化轨迹模拟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对国家资源安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引进PSR模型,构建了中国资源安全动态跟踪评价指标体系,以翔实的数据统计为依据,运用AHP和Delph i等方法对1991~2007年影响我国国家资源安全系统的压力、状态、响应各因素的变化轨迹实施了模拟跟踪。对跟踪结果分析表明,尽管我国政府和有关机构采取了积极的资源安全响应对策,但是国家资源安全总体水平仍呈下降态势,根本原因在于人口、GDP、资源贸易等压力在逐年增长,导致资源安全状态较为脆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