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文章旨在研究京津冀地区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差异,为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方法]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强度指数,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强度的敏感性。[结果](1)2000~2015年期间,北京市以林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天津市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河北省以耕地和林地为主;(2)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0年的4 498.0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 655.65亿元,2015年下降到4 547.64亿元,其中,天津市、唐山市、沧州市和廊坊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为7.16%、15.8%、7.62%和14.73%;(3)土地利用强度的变化对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较小,生态系统能够适应目前土地利用的变化。[结论]应该根据京津冀地区城市特点,制定差异化政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1996年、2000年和200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研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层面分析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然后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定量揭示了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型的比较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型,已成为区域土地利用研究过程中重要的系统性方法。基于不同研究途径、研究目的和不同分析角度的动态模型具有不同的建模机理和解释功能,动态的、基于过程的模型比经验的、随机的和静态的模型更适合于预测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建立在不同空间分析基础之上的动态模型在表现形式和分析能力上有其不同的优缺点。本文通过对其优缺点的分析评价,提出了建模的新思路,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研究方法作出新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大庆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庆地区为例,融合ETM 与SPOT遥感影像,结合GIS技术,定量分析研究了区域内土地观结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的相互转化状况,基于生态学中的马尔科夫模型,通过1986~2001年的转移矩阵,分析了土地利用各种斑块的转化状况,其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从认识论及相关学科角度,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学科理论很广,每种理论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结论:明确将土地利用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模型不多;不同土地利用变化的理论解释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时空尺度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伟 《农村经济》2005,(3):100-102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宏观尺度、微观尺度和土地利用变化模型与方法等角度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在今后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应当加强对不同尺度土地利用变化问题的综合研究,促进研究所涉及相关理论的综合及模型的集成。  相似文献   

7.
基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研究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96-2005年,区域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变化幅度较大,交通用地变化较快.人类活动对区域土地利用干扰度较强,且有增强趋势.各地类重心分布发生一定偏移,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重心偏移较明显,有向北移动趋势.人口、经济、政策等人文因素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人为影响程度是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基于黄土高原近30余年来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变化(LUCC),分析该地区LUCC及其环境效应,为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地统计和趋势分析等。研究结果:(1)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结构整体上未发生变化,仍以草地、耕地和林地为主,但植被覆盖度提升显著;(2)黄土高原LUCC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影响程度存在区域性差异,其中黄土高原中部丘陵沟壑区主要由人类活动导致;(3)黄土高原LUCC对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土壤水分及碳循环等生态环境过程将产生长期的影响,植被恢复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消极的作用。研究结论:黄土高原植被生产力已接近水资源承载力阈值,提升人工植被稳定性、促进水资源平衡仍为现阶段促进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近十年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河北省近10年土地利用的类型变化、数量变化、程度变化和区域变化;指出了当前河北省土地利用中存在的诸如耕地占补平衡在空间上不对称、平原地区林地减少、北部山区和平原地区未利用地增加等问题;得到了人口、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效益等影响河北省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给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制定和完善土地管理机制、发展经济和保护耕地并重、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并重等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回顾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历史;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组织与项目;对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的论述。文章为系统地了解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和发展态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1990年和2005年泰山区的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为数据源,运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提取其中的属性数据,获得近15年来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园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变化量最大,其中园地减少了53.93%,主要开垦为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了44.40%;林业用地增加了18.90%,主要由园地、耕地和未利用地转换而来;耕地总量减少了5.44%;未利用地减少了34.13%.并找出了研究区耕地浪费的原因和农业结构调整混乱、建设用地迅速扩大等问题,提出了严格保护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审批等建议,为凋整人类自身活动、优化配置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成都市主城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RS和GIS技术对成都市主城区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主城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主要是城市绿地与耕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相互转化,城市绿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面积为6 850hm2、占2000年城市绿地面积的41.47%,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面积为5 323hm2、占其面积的31.01%;②主城区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达2.74%;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中以交通用地变化速度最大、年变化率达13.45%,其次是建设用地和耕地、年变化率分别为9.68%和-5.10%;③主城区土地利用程度呈现增强趋势,其总体变化值为0.134。这说明在主城区土地利用变化中,交通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速度在整个城区的扩张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主城区土地利用集约度会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以济宁市任城区为研究对象,获取研究区域2001年、2006年和2011年三期Landsat ETM与TM影像,通过ENVI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分析了研究区影像的光谱特征以及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建筑归一化指数(NDBI)以及水体归一化指数(NDWI),利用决策树算法确定各地类的综合阈值,建立决策树模型,得到了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结果并取得了良好的分类精度。同时通过对研究区2001至2011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分析得出研究区在研究期内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最终得出结论:(1)利用决策树分类能够获得较高的分类精度;(2)任城区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在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中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集约化农区县域种植业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曲周县统计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将自然社会经济信息整合,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性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方法、多元线形回归方法,分析了县域种植业土地利用变化和驱动力.结果表明曲周县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在种植结构的变化上,夏粮播种面积比较稳定,而秋粮、棉花、蔬菜面积有较大波动,主要的驱动力是价格的波动和土地质量,尤其是上年价格指数对农户种植业土地利用有很大的影响,显示出较强的蛛网效应.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时空的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为例,通过对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新增度和土地利用耗减度的计算,研究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运用马尔柯夫模型,构建土地利用结构转移矩阵,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加强耕地保护动力机制建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以及进行综合治理,控制水土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面向国土管理决策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前沿的核心问题.新时期面向国土资源管理决策的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战略意义.本文对其研究目标、主要内容、技术方法和关键问题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循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循环之间的关系,提出减少碳排放、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土地资源管理建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1)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循环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地利用变化会增加碳排放,如土地利用非农化、土地开发、农地利用集约化等;二是土地利用变化会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农地利用粗放化等;(2)土地利用行为与碳循环的作用机制可从土地利用的个体行为和社会群体行为及其相互关系中寻求解释。研究结论:为减少碳排放,一方面应限制建设用地过度扩展,着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另一方面在农村地区应落实和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并加强农田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8.
以2001~2007年为研究时段,对环京津地区31个贫困县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的分析,得出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并未明显加重该区域人民生活的贫困程度,但相关扶助措施也未明显改变该区域的贫困状况;文章对该区域贫困的相关原因进行了分析,试图为环京津贫困带的经济发展及制定反贫困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土地利用优化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了解土地利用优化调控的内涵及基本模式,国内外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进展格趋势,对研究LUCC与我国土地利用调控的结合方式和途径具有重原意义。对此,本文作了系统的阐述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山北坡经济带在新疆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动情况及其相应产生的经济效益做具体分析,其中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及产业聚集、升级是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最终得出结论: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仍然不够合理,地区差异显著,经济效益产出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