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覃光 《广西经济》2015,(2):59-61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近年来,容县把推进城镇化战略作为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来抓,大力实施城镇"扩容提质"战略,加快构建新型城镇化结构体系,城乡建设得到快速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型  相似文献   

2.
要围绕扩内需深化改革,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更是实现区域协调、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滨州市县域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滨州经济迅猛发展的主要支撑。加快滨州市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立足比较优势,提升特色经济水平;以园区建设为抓手,高效集约利用资源;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增强县域发展后劲;加快推进城镇化战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规律证明,在工业化初、中期,一个地区的快速发展,无一不是工业化与城镇化共同推进的结果。特别是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平台和空间,有利于产业和人口聚集,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省十一次党代会基于“四区、两带、一线”的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提出了“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地区,要全力加快发展,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区”的新要求。因此,加快我省东部城镇化步伐,对于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综合经济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是枣庄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近几年来,枣庄市突出“南联北靠、对接半岛、工业强市、环境优化、壮大中心、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战略,实施城镇转型,狠抓基础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  相似文献   

6.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指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如何理解“城镇化扩大内需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怎样积极稳妥推进滨州城镇化?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既具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结合区情实际和发展需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广西着力推进城镇化跨越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城镇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城镇体系日趋完善,城镇形态日益优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明显加快。"十二五"时期,我国将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广西也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全区跨越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全区的城镇  相似文献   

8.
广西小城镇建设的制约因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 “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广西城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城镇化整体水平并不高,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城镇体系不健全,发展不平衡。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不仅会影响广西城镇化建设的进程,而且会制约广西的发展步伐。广西具有特殊的区情,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农村幅员广阔,就业压力大,区域要素市场不发达,加快推进广西城镇化意义更特殊、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加快推进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兴桂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9.
加快黄石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完善城乡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开放先导战略、扩大对外开放的现实途径,是深入实施“三大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于推进全市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战略中重要的一环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而统筹城乡能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在城乡统筹的视角下,加快城城镇化发展需要多方面转变与创新,要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实现空间与产业格局的城镇化转型,实现政府管理、劳动保障、城镇投资等多种机制与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是新时代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新时代,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需从理论方针、结构模式和体制机制三大层面入手,宏观把握两大战略推进的指导方针,着力打造"和而不同"的结构布局,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关系从异化分离到全面融合,开拓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张兆玺 《魅力中国》2013,(23):399-400
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核心任务。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本文详细分析了河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SWOT分析。并提出了加快推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李明 《中国经贸》2010,(20):120-121
城乡一体化是新时代背景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必然阶段,是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也是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差距缩小,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过程。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呈加快发展的趋势。然而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存在比如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城镇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完善,城乡二元体制尚未破除,城市带动农村的作用不强等制约因素,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要求紧迫。“十二五”时期,坚持以解决“三农”问题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城镇化进程中碰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制约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推动城镇化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城镇化发展是扩大国内需求、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动力。但是,目前城镇化进程中碰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制约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必须把握城镇化进程中各种问题的症结,采取有效的措施妥善解决,引导城镇化健康有序地发展。当前城镇化推进中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基础.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以下简称“两化”)。是加快建设“中部壮腰”工程的重大举措.是恩施州在武陵山实验区建设中晋住次的新机遇.是遵循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规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恩施州城乡同发展共繁荣、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6.
赵弘 《中国高新区》2014,(11):20-2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讲话把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这既是解决北京城市病和区域环境问题、推进区域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我国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时期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实现京津冀区域优势互补、打造以创新为特征的中国经济第三增长级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需要。回顾京津冀区域合作历程,从1986年天津市提出建立环渤海区域合  相似文献   

17.
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首先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本文就加速推进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抓手,围绕“十二五”期间构建“一轴两群”为主体的城镇化格局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夏行 《宁波通讯》2014,(5):23-25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宁波应把推进小城市培育发展摆在更为重要的战略位置,探索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新型小城市培育发展之路。这里的"小城市"特指处在战略要津、连接城乡、融合农村、引领区域具有较强辐射力  相似文献   

19.
包礼斌 《老区建设》2009,(23):20-21
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镇建设工作,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对于加快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加快新型城镇化既是象山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象山实现半岛崛起和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象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象山县委、县政府积极实施桥海兴县战略,以规划为先导,大力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人居环境日益优化,城市化水平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