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的"历程     
最近有机会到越南一行,不论在南部的胡志明市还是在北部的河内市,或是在高速公路两部,举目环视,扑入眼球的又一个熟悉而亲切的镜头,那是"美的"广告.我因长期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工作而到过世界许多地方考察和调研,但在广告林立的国外市场里,极少发现我国企业或产品的广告,而"美的"却与国内众多企业不同,十分注重广告品牌之事.平时除了经常在国内各大媒体不断地做广告外,还到国际市场做广告,实属明智之举,有力地促进其企业的经营成功.  相似文献   

2.
<正>有一家饮料企业,去年曾经接受了一家广告公司的建议:要做大销量,先做品牌;要做品牌,先做广告。于是该企业投入了200多万做了广告,但产品照样没有卖动。广告公司说广告投入力度不够,结果又追加投入了300多万,产品还是卖不动,市场告急。这家企业就问广告公司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正品牌大手笔投电影,钱花得倒是痛快,但别忘了要把钱花好。本期营销大讲堂将探寻品牌与电影的那点事儿……贺岁喜剧《私人订制》植入广告收入超过8000万元,将2013年电影广告市场推向高峰。2013年中国电影广告市场或达28亿元,其中植入广告增速最快突破10亿元。电影广告成为品牌娱乐营销不可或缺的一环。电影,品牌营销的新宠广告植入是把双刃剑2013年品牌恋上了电影,看好电影广告植入的娱乐营销效益,广告植入成主流。而电影制作公司也开始纷纷寻求合适的品牌植入,平衡收支。然而电影广告植入是把双刃剑,植入得自  相似文献   

4.
《品牌》2018,(2)
广告费从哪里来?广告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销售?本文通过对多个案例的追踪分析,认为围绕心智流量,企业营销需要从渠道、内容、市场、技术、广告、传播、媒介等着手,将品牌及产品信息触达到这些用户,通过产品、服务、用户三者高度匹配,直达用户‘心智九度’,最终实现心智流量转化,并带来新客和提升复购率。广告不应成为企业品牌和营销的"放大器",而应该要做忠实的"显示器",有规划地提升品牌九度才是企业成功并持久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周伟婷 《成功营销》2014,(3):134-137
品牌大手笔投电影,钱花得倒是痛快。但别忘了要把钱花好。本期营销大讲堂将探寻品牌与电影的那点事儿……贺岁喜剧《私人订制》植入广告收入超过8000万元,将2013年电影广告市场推向高峰。2013年中国电影广告市场或达28亿元,其中植入广告增速最快突破10亿元。电影广告成为品牌娱乐营销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6.
吴明 《中国市场》2005,(4):73-73
晋江众多的鞋厂多半都把安踏的成功归结为广告的先行一步.事实也是如此,安踏聘请孔令辉最早走上"明星路线",比晋江的大部分鞋厂老板们一拥而上仅仅早了一年多.不过,总裁丁志忠至今否认安踏的成功是因为广告.他说:"做广告能让品牌的知名度获得提升,请形象代言人能让品牌的个性更鲜明,信赖度更高;但这些还不是品牌的全部,品牌要真正在消费者中深入人心,需要稳定强大的市场网络作支撑至于要让消费者认同一个品牌的独特价值,就必须在内涵上下工夫,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一个成功的品牌要经过多年的市场考验."丁志忠更愿意将媒体广告看作是一种促销手段,广告策略只是企业市场战略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广告是每个企业极其重要的行销手段之一,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要做不同的广告:产品广告、促销广告等。但这里面绝大多数属于商业性广告,好象属于非商业性的公益广告天经地义要由政府、福利事业单位来做,因为企业不愿意把巨额的广告费花在这种"收不到实效"的广告上,其实不然,一个企业如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广告》2006,(9):132-135
传统广告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品牌传播的需要,在中国正面临角色的危机。 张惠辛:广告行业到底扮演是什么角色? 以前.中国没有自己的广告专业话语.基本都照搬国外(尤其是4A公司)的广告话语。而国际4A广告公司在品牌传播中的既定角色是完成策略的创意表现。在海外,一些大型企业营销部门、市场研究部分都已经非常发达与完善.策略已经做得非常深入。因此,它对广告公司的策略与策划能力要求不高.只是要你表达它的策略.把策略表现得更容易被注意、更容易被接受、更容易被记忆。所以.在这种需求的长期刺激下.传统的4A公司将创意这块研究得非常透彻.发展得非常迅速。  相似文献   

9.
质感     
徐鸿 《中国广告》2003,(5):25-26
朝日是日本的一个啤酒品牌。在广告风格上,日本人的啤酒广告与那些欧美的啤酒广告有所不同,它不像喜力可以做得很另类有趣、也不像百威可以做得轻松幽默而不失人性化。相对来讲,它的广告非常严谨朴实,但是从市场回馈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广告却是很有效的。随本篇陈列的作品大致有三类,一是原产日本的典型即在日本制作完成的广告,二是用日本  相似文献   

10.
"全聚德"、"东来顺"、"咸亨酒店"等来自全国各地的110多家中华老字号企业5月11日在福州发表第一份共同宣言,呼吁老字号企业团结起来,传承"中华老字号"品牌文化,积极创新,走向国际市场,让中华老字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品牌服装营销模式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的营销是成功的一半",入世以来,巨大的市场为我国服装品牌的经营创造了机遇.但品牌经营的过程并不是请请形象代言人、打打广告这么简单,而要求企业经营者必须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敢于打破传统营销模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品牌独特的经营优势,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相似文献   

12.
<正>"品牌制胜"乃企业做强做大、长盛不衰的秘诀,已成为当今企业营销界的共识,更是咨询培训业的招牌菜。但是在化工行业,一直有单品牌与多品牌并存的市场格局,也因此衍生了"做品牌"与"做渠道"的  相似文献   

13.
《光彩》2016,(11)
全国个体私营企业的同仁们: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告是推动个私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渠道.富有感染力、表现力和创意感的广告是宣传企业产品、传播企业文化、打造企业品牌、塑造企业形象的有效手段.严格遵守《广告法》,拒绝虚假违法广告,有助于规范企业自身经营行为,营造公平竞争、诚信有序的广告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4.
整合传统营销与数据库营销:"1+1》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企业的营销实践中,根据自身实力情况和行业特点,不同的企业采取的营销手段不尽相同。广告、公关和促销活动是企业在进行产品推广和品牌推广时常用的传统营销手段,但都无法保证将信息传达至所有目标用户,甚至重点潜在市场的用户也不能确保有效覆盖。广告业界那句著名的天问:"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分析宝洁公司在中国所经营的成功营销经验包括广告和多品牌经典营销策略;始终秉承"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做顾客真正需要的产品;塑造了完美的企业形象。提出了产品与广告的完美组合是使宝洁取胜市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品牌与广告     
《品牌》2006,(12):53-53
<正> 美国著名的广告研究专家拉里·赖特早在几十年前根据他对市场发展的研究就尖锐的提出:未来的营销之战将是品牌之战,是为获得品牌主导地位而进行的竞争。品牌将被视为未来的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正因为如此,许多企业把创建品牌作为企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进行,即使现在,大多数企业还在使用最简单的方法推销自己的品牌,他们认为,只要花大钱做广告,产品一定可以成为品牌产品,这种照猫画虎的宣传内容,粗制滥造,不但没有新意,好像只要天天在电视上做  相似文献   

17.
<正>"企业要办得更成功,必须把握住"三大战略"即:品牌经营战略、资本经营战略、文化经营战略",这是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龚清概在2004年12月7日,陈埭镇商会举行第三届第一次会员大会上对企业家发出的强调。他勉励陈埭镇企业家弘扬诚信守法精神,解决好产业发展中的"五大落差",把握住"三大战略",把陈埭市场继续做强做大做久,为晋江加快新一轮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不管你把广告说得冠冕堂皇,还是贬得一文不值,广告都不卑不亢地存在着。归根结底,广告是门技术,我称之为卖货的技术——也就是促进销售的技术。树品牌无非是为了长久地卖货,所以做品牌说白了也是为了促销。问题的关键是:由于产品同质化时代的来临,加之消费者越来越"狡猾",广告没那么好做了。每天开进电视台一辆奥拓,开出一辆奥迪的好事几乎没有了。在这种形势下,广告这门技术就无法抱残守缺,而必须与时俱进了。目前解决同质化难题的流行药方是:树品牌。你不是产品同质化了吗?好办!找出品牌差异进行区隔,树独一无二的这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告》2007,(4):22-23
问题及挑战:美标已经在中国市场很多年了,面临品牌老化的问题。此外,竞争对手很强,大家都在做广告,而且是轰炸性的,消费者在购买此类产品时,往往是哪个品牌广告做得最多,就买哪个品牌。  相似文献   

20.
日化行业一直以其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着无数企业进入这个市场,市场增长拉动广告迅速提升。近几年来,化妆品/浴室用品类电视广告投放表现出持续增长的势头。由于日化行业准入门槛不高,导致本土日化品牌长期以来鱼龙混杂。进入本世纪以来,纳爱斯、飘影、蒂花之秀等本土品牌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等各电视媒体投放广告,掀起了本土品牌挑战国际品牌的第一轮高潮,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