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有合法和非法之分.实践中,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常态多为非法解除.对于用人单位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应该对其行为应给予确认和保护.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对于用人单位非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予以否定和制裁.  相似文献   

2.
由于解除主体的不同,劳动合同的解除可以分为双方协商一致的解除和单方解除,而单方解除又分为劳动者单方解除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文章明确了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充分阐述了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三种解除方式的特征,以及不同解除方式的适用条件,规范劳动合同的合法解除,达到维护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程永元 《魅力中国》2009,(24):34-34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法》赋予劳动者的法定权利,单方解除行为不当有可能破坏劳动合同的效力和尊严,损害双方的合法权益,本文针对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权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我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签订和解除制度的规定体现了不完全契约理论在劳动合同签订和解除制度上的应用,规定了劳动合同签订时的法定义务和权利、合同解除的相关情形,充分保障了劳资双方的权益和合同的有效运行,同时给予了合同双方一定的自由,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某企业的领导下班后因生活琐事与邻居李老太太发生纠纷,第二天就授旨企业人事管理部门与在此工作的李老太太的儿子解除劳动合同。象这种违反法律、法规,随意解除职工劳动合同剥夺  相似文献   

6.
顾海霞 《中国经贸》2011,(18):97-97
我国劳动法律法规对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赔偿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这对于限制用人单位擅自解除劳动合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但是现行的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经济补偿也存在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了更好的保护劳动者也就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们找出了解决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秦成媛 《中国经贸》2011,(10):55-55
劳动合同的解除在劳动合同制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劳动合同法》对其作出了专章规定。但在《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后,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特别是围绕劳务派遣工解除劳动合同所引发的纠纷增加。鉴于该情形因自身特殊性而呈现出诸多个性化的问题,加之现行劳动立法存在诸多不完善,笔者对其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研究,试图通过有益的尝试,来深化我们对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推动相关法律问题在司法实践中的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8.
杜宁宁 《特区经济》2011,(10):260-261
我国劳动法规定,除特殊情形外,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欲解除劳动合同,应提前三十日通知对方当事人,这三十日的期间,被称为劳动合同解除的预告期。我国劳动合同解除的预告期制度存在简单化、一刀切的缺陷,使得这一规定的制度价值被遮蔽,而违反预告期规定的法律责任的缺失又造成了该制度的虚设状态。因此应在借鉴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解约预告期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我国的劳动合同解除的预告期制度。  相似文献   

9.
现行劳动者辞职权立法的规定与劳动合同期限的规定是冲突的,实践中造成了法律规定与合同约定之间的矛盾。我国劳动立法应限制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扩大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适用范围,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仅限于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完善劳动合同立法的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法》的大多数条款比较原则、抽象,不能满足劳动关系调整的现实需要。目前《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已被列入立法规划。本拟就劳动合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劳动合同缔约过失责任问题,劳动合同若干特殊条款问题,劳动合同终止、解除的界定及其法律后果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完善劳动合同立法。  相似文献   

11.
邵洪臣 《辽宁经济》2004,(12):92-93
<劳动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劳动法>赋予劳动合同法律约束力的同时,也赋予劳动合同当事人有条件的单方解除权和协商解除权,同时还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特别情形.  相似文献   

12.
《宁波通讯》2009,(6):25-25
案情回放:2009年1月,慈溪市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原告浙江衢州某科技公司诉称,从2005年开始,被告慈溪某进出口公司陆续向原告购买刹车助力泵、比例阀等汽车配件,原告向被告开具增值税发票,并由被告进行抵扣,被告通过银行电子汇划支付货款,但至原告起诉之日止,被告尚欠原告货款1013250元未付。遂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支付拖欠的款项。  相似文献   

13.
全亮  陶缙夕 《特区经济》2012,(1):258-260
劳动合同的终止与解除在本质上是劳动合同消灭的两种不同情形,但不论是现有的"并列说"还是"包容说",都未能准确把握劳动合同作为持续性合同的实质,因此都不可避免地导致实践中出现混淆及弊端。而《劳动合同法》对两者更具统一性的规定则有利于将现有的二元模式进行一元化改造。  相似文献   

14.
案情简介 2001年12月6日,原告中化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一纸诉状将被告某公司以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无正本提单放货为由诉至天津海事法院。原告称,2000年1月至2001年5月间,原告与韩国某公司签订服装贸易系列合同,由原告分期分批向韩国公司出口。合同签订后,原告分期分批委托被告承运出口服装,被告向原告签发了相应正本提单24份,而韩国公司并未付款赎单。  相似文献   

15.
禁止解除劳动合同条款是解雇保护制度的核心规范,我国劳动立法围绕禁止解除劳动合同条款建构了体系完整的解雇保护制度.禁止解除劳动合同条款之价值取向旨在通过限制企业解雇权而实现对劳工利益的保护,这种对劳工的倾斜性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负担.为缓解这种负担,我国需要修改劳动合同法第42条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吴晓萍 《特区经济》2009,(10):241-243
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成为各界争议最大、企业意见最多或说最害怕的条款。本文剖析了我国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用人单位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同时介绍了美、法、德三个具有代表性国家的劳动立法关于无固定期限合同解除方面的规定,认为劳动合同法实际上在很大程序上借鉴了外国国家的劳动法律规定及立法精神,体现了保护劳动者作为弱者的利益的国际趋势。最后还结合现阶段经济危机的环境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条件的规定作出评价并提出现实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1992年12月,兰州市工程师刘某(原告)因专利纠纷而状告香港某贸易公司业主何某(被告)。原告刘某诉称:1992年10月16日,其与被告签订了一份专利技术使用许可合同,约定将其拥有的机动车防滑履带专利技术使用权转让给被告,专利使用费为人民币300万元,一次付清。1992年10月18日,双方又签订一份利润分成与风险分担合约,约定上述300万元专利使用费作为原告的股份,加入被告拟在兰州投资成立的“××机动车防滑履带(中国)制造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8.
戴国华 《中国招标》2012,(42):39-41
案情介绍2003年10月15日,某施工企业(系第一被告)与国外某设计咨询公司(系第二被告)签订了一份4000型钻机采购合同(下称《采购合同》)。合同约定:第二被告设计并提供一台用于某工程项目施工的钻机,包括设计、现场设备安装调试指导直至设备正常运转以及施工指导等。由于第二被告没有制造能力,同年10月16日,第二被告与某钢结构公司(系原告)签订了一份钻机加工合同(下称《加工合同》)。由于第二被告在中国境内只设有代表处,没有在中国境内注册公司,同年11月8日,应原告的要求,第二被告、第一被告与原告达成加工合  相似文献   

19.
雷华 《中国经贸》2012,(24):63-63
劳动合同试用期,是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建立劳动关系时,依照法律规定.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订立劳动合同的同时,在劳动合同期限之内特别约定的一个供当事人双方互相考察的、合同解除条件亦无严格限制的期问。所谓试用期,目的是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相互考察,以决定是否建立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又称不定期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的一种类型,但目前仍有不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这一合同类型认识模糊,在实践中存在不少误区。本文从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和终止等方面援引国家现有政策法规,进行一些认识性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