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宿俊乾 《发展》2008,(6):18-19
一、白银市节能降耗的紧迫性 甘肃省白银是国家“一五”期间随着铜资源开采建设起来的有色金属工业城市,被誉为“中国铜城”,位居全国有色金属资源型城市第一位(以从业人员计),位居全国资源型城市第十四位,白银市累计上缴国家税收238亿元。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般特征是受到资源耗竭规律、经济效益递减规律、环境成本递增规律的影响,加之传统的开采方式,白银工业的重化工特征和高能耗特征更为突出。就能耗来看,全市能耗总量549.8万吨标准煤。国家强力推进“十大节能工程”建设,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是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白银这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城市,主要是指伴随矿物资源等的开发而兴起的城市,通常简称矿城。我国建国后西部新兴的城市大多具有资源开发背景。目前,许多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型产业效益滑坡,还造成了这些城市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直接威胁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全国的范围来看,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已演化为具有代表性的“四矿”(矿山、矿业、矿城、矿工)问题。在2004年的“两会”上,解决“四矿”问题已上升到与解决“三农”问题相提并论的高度,成为国务院在下阶段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
李志俭 《发展》2003,(3):43-46
党的十六大关于“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与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持续产业。”、“加强东、中、西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若干个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等战略部署,为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实现经济转型,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工业化和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地处国家既定的西部开发重点地带———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的核心部位的典型资源型城市白银市如何抓住这一…  相似文献   

4.
李志俭  张励 《发展》2006,(11):9-12
相关背景: 白银,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铜资源的开发而建设起来的资源型城市。早在西汉时期,白银便有青铜冶炼的历史。明朝洪武年间,就因创办“日出斗金”的官方冶炼机构“白银厂”而闻名全国。白银市因矿得名,因企建市,因铜而辉煌,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摇篮。白银为全国有色系统输送了成千上万的技术骨干和产业工人。从1956年折腰山矿山大爆破至今,白银累计为国家生产有色金属500多万吨,曾创造了铜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同行业第一的辉煌业绩,缔造了驰名中外的中国“铜城”。几十年来,白银一直以初级产品的生产输出为主,是中国的原材料基地,为民族工业的成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岁月无边,矿有尽时。作为资源型城市,如果不在资源鼎盛时期及时发展接续产业,最终将无法摆脱资源枯竭的法则。我国有429座资源型城市,其中54座城市面临“矿竭城衰”的威胁,云南东川因资源枯竭而导致撤市改区,大庆等一些重要城市因资源不足而被迫减产,中国煤城阜新的危机一度引起举国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白银由于已探明铜资源日趋衰减,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主导产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城市经济发展跌入低谷徘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曾经光焰照人的白银,一度陷入了“矿竭城衰”的厄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工业是山西最重要的支柱产业。煤炭资源的长期持续开发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形成了一批高度依赖煤炭的资源型城市。但现在,“一煤独大”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也成为山西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一项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6.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工业是山西最重要的支柱产业。煤炭资源的长期持续开发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形成了一批高度依赖煤炭的资源型城市。但现在,“一煤独大”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也成为山西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一项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信息》2009,(7):68-69
牙克石(满语)意为“要塞”,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林城”“林海明珠”之美称。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主旋律下,牙克石市各项事业得到新发展。从过去的小作坊生产到现代化生产管理,从林业为主的采伐,到工、农、林、牧、副、商综合体系的形成。内蒙古牙克石市用5年时间,在全国20多座森工城市中成功实现经济转型,步入快速发展轨道,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森林工业之都”的城市发展目标正在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8.
从今年起国家全面停止大兴安岭林区商业性采伐,标志着自开发建设以来延续了50年的商品材生产任务宣告阶段性结束,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和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将成为大兴安岭林区未来一个时期的主体功能定位。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林业生产将由木材生产和资源管育双重任务向单一的资源管育转变,林业企业职能将由生产经营向公益事业转变,  相似文献   

9.
呼伦贝尔市是内蒙古乃至全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可以说,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呼伦贝尔市是以资源开发为主而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逐步形成了以森林采伐、煤炭采掘、土地屯垦、逐水草养牧为主的资源依赖型经济,成为典型的“资源立市”型城市。长期的资源开发,使呼伦贝尔市形成为资源型城市,  相似文献   

10.
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发以来。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林区的职工群众和林区的林木资源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自从1998年国家实施天保工程以来.由于国家林业政策的调整和大兴安岭林区资源危困加剧.林区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林区人民的生活前景怎样?林区如何发展?这个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林区人民的生活,更关系到我国北方的生态建设和国家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信息》2007,(17):27-27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在国内外的探索与实践扣,既有成功的经验,也不乏失败的教训。我国有矿业城市178座,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然而,近年来矿业城市在发展中面临当许多困难和问题,全国有54座城市陷入“矿竭城衰”的困境。这不又仅是资源型城市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垦大战略问题。国家“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指明了方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张泽顺  张再芳 《发展》2007,(7):58-59
实施“天保”工程,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林业,实现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国有林区一次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要想创造性地实施“天保”工程,解决国有林区深层次矛盾,促进天然林资源和林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处理好管护、培育、开发、精简四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能源供应基地,在国家“碳中和”战略全面启动的背景下面临着经济转型和环保约束的双重压力。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综述基础上,对资源型城市近年来的转型发展进行了梳理,发现当前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成长型资源城市产品单一,高技术加工能力有限”“成熟型资源城市产业落后,思想难以转变”“资源枯竭型城市环保投入大,遗留问题多”“再生型城市系统发展能力须进一步提升”“缺乏内生动力,市场化水平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实际上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已经有了一些常规的应对思路和实践,但为了系统考量当前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充分结合国家的“碳中和”战略要求,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转型对策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彭燕飞 《中国高新区》2013,(12):108-113
如何弥补地缘不足、破解资源约束、创新发展路径,是众多三线城市国家高新区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益阳国家高新区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围绕”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千亿园区”的发展目标,注重引进和发展“两型”产业,推行资源节约,实施环境保护,倡导“两型”生活,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赶超跨越之路。  相似文献   

15.
刘峭峻 《中国经贸》2014,(6):211-212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资源需求巨大,而与此同时,又源源不断地产生大量废弃资源,如能有效对其进行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既能替代部分原生资源,节约资源,又能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笔者认为,开发城市矿产是完成循环经济的最后“惊险一跳”,有此重要环节,才能促进循环经济向物质闭环流动型的理想状况发展。本文阐述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视野下,开发城市矿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并以广州为例,探讨开发城市矿产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刘峭峻 《中国经贸》2014,(8):266-267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资源需求巨大,而与此同时,又源源不断地产生大量废弃资源,如能有效对其进行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既能替代部分原生资源,节约资源,又能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笔者认为,开发城市矿产是完成循环经济的最后“惊险一跳”,有此重要环节,才能促进循环经济向物质闭环流动型的理想状况发展。本文阐述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视野下,开发城市矿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并以广州为例,探讨开发城市矿产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柳晨 《北方经济》2015,(6):45-47
资源型城市通常拥有某种丰富的矿产、森林或石油等自然资源,城市依托自然资源而兴起、发展,以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并且资源型产业产值在地区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较大。2013年12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首次界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其中已有208个城市进入资源成熟期和衰退期,出现了资源枯竭、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速度减慢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是指依托于自然资源的开采,依靠矿产和能源的开发与经营而建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城市。按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划分的标准,中国目前现有以煤炭、有色金属等为主的资源型城市118个,分布在22个省(自治区),其中30多个城市面临资源枯竭问题;现有的8000多座矿山中,400多座资源枯竭,2/3已进入“中老年期”,正在加速枯竭进程。资源型城市受到资源、市场因素的影响,正在面临或者将普遍面临着资源衰竭、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单一、地方财政困难、下岗职工就业压力大、经济增长缓慢甚至萎缩、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位于小兴安岭的黑龙江省伊春市素有“红松故乡”之称,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然而,由于长期的过度采伐,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伊春林区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局面,所属林区的16个林业局有12个无林可采。  相似文献   

20.
2014年,山西省制定资源综合利用鼓励机制,通过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外资参与开发利用“城市矿产”,推进“城市矿产”治理工程,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