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瑞平 《经济问题》2003,(4):11-12,28
经济全球化是目前国内讲得最多,分歧恐怕也是最大的一个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目前我们对经济全球化在认识上有哪些重大误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实现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些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这是党中央基于当今国际竞争态势以及国内发展客观要求作出的战略判断.即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点。解决好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技术水平低等国民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3.
网络营销的发展,既引发经济理论、经济结构、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变革,也引发企业作业模式、组织结构和政企关系等方面的变革,并直接导致消费者、劳动者和投资者经济活动观念的改变。发展网络营销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对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结构改善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素质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 持续、稳定、协心发展的方针是我国41年来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客观经济规律的正确体现.坚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是我们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条件.但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是什么?影响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是什么?这些都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一)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意味着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平衡协调,顺利运转,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不断向前发展.持  相似文献   

5.
“环境管理”与企业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任伍 《经济管理》2003,(19):48-52
企业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造成环境破坏,直接造成国民经济损失,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要打破生态技术壁垒,必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环境管理体系,变数量扩张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为质量提高的内涵型增长模式,建立“绿色核算”体系,打造生态环境管理格局,创造绿色产品品牌,改善企业形象,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福建省中小工业企业得到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层次渐进提升,内在素质日益增强,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特别是在缓解就业压力、活跃市场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大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增长方式上看,中小工业存在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综合能源消耗较大,人员素质不高,要素产出率偏低等不足。本文利用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和相关统计资料,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论述本省中小工业企业增长方式状况,并提出加快转变中小工业增长方式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省民营企业大多数已完成原始积累,有的已经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甚至成为国内同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推动了我省经济和社会面貌的发展,它是近年来我省吸收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经济部分,也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及人均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之一。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竞争格局的变化,一些“瓶颈”因素严重制约着我省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使其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发展。目前,我省民营企业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如何提升我省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区域的经济实力取决于区域拥有的物质资本存量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人力资本存量的数量和质量。在信息时代,区域的经济竞争能力取决于区域的人力资本存量的质量,即劳动者的素质。地区竞争力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产生与发展不仅与居民的科技投入密切相关,还将直接受到社会制度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制度不仅影响现有的劳动力素质,还直接影响未来劳动力素质的高低,从而不仅决定了区域现有的竞争力,还将影响区域未来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我想就中国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和如何进一步采取措施,减轻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确保经济增长8%等问题谈几点看法。第一,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稳定亚洲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去年下半年,...  相似文献   

10.
竹溪 《新经济》2007,(4):53-56
中国还是一块品牌可以快速成长的处女地,是品牌可以跳跃式增长的宝地。——李光斗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中国企业家的成功之道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所有企业家在孜孜求解的问题。而中国十大策划人、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给出的答案却是品  相似文献   

11.
邵宁 《资本市场》2014,(6):11-11
<正>经过30多年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之后,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外部因素正在发生变化:一是要素成本在快速上升。这几年能源、农产品、土地成本都在上升,我国的成本优势已经被大大削弱,成本优势下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直接,所有靠成本取得优势的企业和产业竞争力都在下降,有些产业还要退出,转移到综合成本更低的地方。二是技术来源已经开始出现问题。经过30多年的高增长,中外的产业差  相似文献   

12.
刘春泉 《经济师》2003,(11):252-253
改革开放 2 0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要实现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必须坚持经济适度增长 ,那么 ,影响经济适度增长的短期、长期因素是什么 ?如何才能实现经济适度增长 ?文章对此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证。  相似文献   

13.
程恩富 《经济学动态》2007,(1):20-120,F0003
李闽榕博士的研究成果——《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报告》,日前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56余万字,是一部深入研究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问题和开拓区域竞争力研究的创新之作。  相似文献   

14.
石清  杨静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8):F0003-F0003
一季度国民经济综合景气出现了稳中向好的阶段性变化,中国经济景气监澳4中心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规律预测分析,这将是经济增长趋势性回升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5.
吕筠 《经贸实践》2006,(1):37-38
从经济发展阶段性来说,中国已基本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但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以高投入、资源高消耗来支撑的。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与基础,粗放型发展的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产业竞争力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使国内竞争性行业的大企业大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金、人才、技术和资源,以提高企业和整个国家的竞争力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 目前世界上约有6.4万个跨国公司,它们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产,掌握了全世界70%的对外直接投资、66.7%的世界贸易、70%以上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中国要成为经济强国必须培养自己的跨国公司,增强企业跨国投资的能力。“走出去”主要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本文所谈的“走出去”战略以讨论境外直接投资为主,对杭州企业“走出去”状况进行分析,对怎样利用国外资源增强杭州产业竞争力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经济信息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实现产业信息化,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以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活动中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和利用能力,来增强其运行的有效性,提高其生产的效率,从而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信息化,增强国际竞争力。二是实现信息产业化,即发展信息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技术研究开发、关联主体竞争力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评论》2007,(4):20-27
直接把经济系统中多个技术开发相关利益主体竞争力引入罗默的两国技术研究开发增长模型中,考察研究开发部门、中间产品部门、最终产品部门,以及两部门工人竞争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发现:(1)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具有国际溢出效应、国内溢出效应和规模效应,而且在不同的竞争力结构下,效应不一样;(2)各利益关联主体竞争力对经济增长或具有增进效应、或抑制效应或"锁定"效应,具体效应取决于竞争力关系;(3)不同利益主体的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是不同的,它们与技术研究开发一起,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非收敛的主要原因和经济增长的源泉;(4)利益关联主体竞争力结构关系和行为模式将产生国家后发优势和先动优势;(5)国家研究开发支持和竞争力结构调整必须有效结合才能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一、传统理论的困惑与反思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在国民经济早期发展阶段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早已为探讨结构转变的经济学家所关注。一大批发展经济学家一再指出,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都离不开农业的先期发展或同时发生。除少数例外,对于大多数国家或地区来说,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都是农业发展的函数。农业的有效发展是整个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和主要希望所在。但是,传统经济理论并未充分理解农业对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真正贡献以及这种贡献的具体形式和内容。通常的看法是,农业是(或主要是)一种维持生计的产业部门,是人类赖  相似文献   

19.
《经济咨询》2007,(5):1-1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七大报告中的这种提法之变,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绝不仅仅只是两个字的改变,而是有着深刻的内涵,反映了党对经济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正像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所指出的,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时代经贸》2006,(12S):24-26
在明年,澳门特区政府将本着促进经济平衡增长和经济结构适度多元化,继续改善居民就业状况和生活素质,加强扶助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逐步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努力实现经济健康、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从促进经济平衡增长、改善居民就业与收入、稳健财政金融、优化产业结构、完善营商环境等五方面,下大力气提升澳门经济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