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金融形势脱离常态,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受到冲击.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法,经验检验了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计量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和流动性这两个微观特征变量对信贷供给有显著影响,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信贷供给变动的作用明显,而中央银行货币净投放政策效果不大,货币政策变量与商业银行微观特征变量的交叉项系数不显著,可能原因是经济刺激政策、金融创新及影子银行扭曲了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2.
3.
作为金融危机后能够回应中央银行还能做什么的最新备选项之一,负利率政策一经问世便以其形式突破、逻辑反常等特点而广受关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再度将负利率政策带回研究前沿.伴随全球负利率政策实践扩大化与长期化,近年来国外围绕负利率政策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按照从理论构思到现实实践的逻辑,对负利率政策的实现策略、产生动因、运行机理、传导效果以及评价争议进行系统归纳总结.结合负利率政策违背传统认知的特性以及调控效果有限的事实,本文认为此类政策在实践层面上能否被推而广之仍需观察,在理论层面上如何被纳入宏观分析框架亦有待探寻.  相似文献   

4.
《经济研究》2017,(12):105-118
负利率政策自从在欧元区和日本实施以来一直备受争议。许多学者认为由于存款作为银行体系资金来源的特性,存款利率难以突破零下限,因此负利率环境将导致银行净息差收入减少,对银行盈利和信贷供给带来负面影响。本文认为,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中银行并不依赖存款发放贷款,因此负的存款利率不会损害银行业的存款和信贷供给。本文基于信用货币理论和贷款创造存款机制(LCD)建立了一个微观基础的DSGE模型,对存款利率零下限在负利率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进行量化分析。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存款利率零下限严重阻碍了负利率的传导,这可能是欧洲和日本的负利率政策效果不够显著的重要原因。在存款利率可以顺畅通过零下限的条件下,中央银行可以采用大幅度的负利率政策来应对通缩型衰退。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我国2003年1月~2008年12月月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市场传导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从货币政策到信贷市场传导过程中,我国货币供应量M0、M1和M2和与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稳定关系;从信贷市场到实体经济传导过程中,我国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与GDP、CPI、CUS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稳定关系,但是有一定程度的梗塞.  相似文献   

6.
毕静 《经济论坛》2022,(1):64-77
国际金融危机后,日本、欧元区、丹麦、瑞士、瑞典等发达经济体的央行政策利率相继打破"零利率下限",全面开启了"负利率时代".目前实施负利率政策的经济体总量已超全球经济的30%,"负利率"政策已逐步演变为全球货币政策操作的"新常态"之一.负利率政策目标可划分为两种类型.欧元区、日本与瑞典推行负利率政策是为了抵抗通缩,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而丹麦、瑞士则以压低本币汇价,维持汇率稳定为目标.负利率作为创新型的超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对传统货币金融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挑战,究竟是穷途末路还是绝处逢生,仍有待时间的检验与考量.文章首先从政策层面、银行层面及市场层面对负利率的涵义进行了详细阐述.然后分别介绍了日本、欧元区、丹麦、瑞士及瑞典五个国家负利率政策的实施背景及具体实践内容.最后对各国负利率政策的实践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检验负利率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8.
岳双喜 《时代经贸》2008,6(19):155-156
本文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中的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信贷渠道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信贷渠道存在的不畅问题,针对传导渠道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探析——基于传导渠道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双喜 《经济师》2010,(1):94-95
文章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中的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信贷渠道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信贷渠道存在的不畅问题,针对传导渠道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陈雪峻 《经济师》2002,(6):18-19
文章分析了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从中找出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 ,同时根据我国货币政策各传导途径的特点 ,对如何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效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和梳理了国外文献对负利率问题研究的演进过程及新进展,主要包括负利率与经济增长关系,负利率与资产价格关系,“零利率下限”和“负名义利率”。作者对现有研究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指出了下一步研究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可能会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金融稳定等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存在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且从利率市场化间接度量的维度来看,在考虑以直接效应来衡量的贷款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的实际风险承担水平上升;但是在考虑以价格约束效应来衡量的存款利率市场化之后,其效果并不明显。(2)从利率市场化直接度量的方法来看,直接引入虚拟变量的研究发现贷款利率市场化会使得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变得明显;进一步从利率市场化综合度量的维度,引入整体的利率市场化指数的方法则发现,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银行的实际风险承担水平会上升。(3)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在不同类型银行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大对利率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汇率改革前后,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发生了系统性的改变。在均值意义上讲,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大降低了利率波动的幅度,利率对汇率的反馈机制有了一定的加强。实证检验证明,汇率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大能稳定利率波动的假设只在长期内存在,而短期内人民币弹性的增大实际上加剧了利率的波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商业银行产权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以及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数量型货币政策操作框架的有效性开始下降。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行为的分析,基于其极大化经营利润的诉求,论证了利率走廊系统的运行条件及机制。研究认为,完善的制度安排、商业银行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竞争的市场、高效的实时清算系统等是利率走廊系统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在利率走廊系统运行过程中,当货币市场被注入过多流动性时,其可能转化成地板系统;价格型货币政策操作框架能够实现分别进行资金价格调控与资金数量调控,从而使货币政策操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得到提高。由此论文从利率走廊系统的构建、中央银行的职责、商业银行的行为等方面,提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从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汇率的决定与外汇市场供求、经常账户平衡、央行货币政策、相关资产价格、经济基本面、国民收入及国际收支账户等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关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要从外汇市场拓展到本外币政策深层次协调,从涉外经济拓展到内外经济协调发展,同时在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下对国际货币体系和主要货币的变化趋势进行系统的监测预测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贷市场的利率决定:一个经济解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中国农贷市场,供给方垄断和总供给不足的双重约束造成了市场分割,而分割的市场状态进一步导致了"多重均衡利率"的存在:关系借贷一如既往地维持着名义上的零利率,而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式金融市场中的利率也是分别决定的。由于正规金融和非正式金融之间的高利差状态普遍存在,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以下两个结果:(1)高利率驱逐低利率导致"挤出效应";(2)寻租性的套利活动。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供给,从根本上缓解严重的供给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利率市场化的角度,使用马尔科夫体制转换自回归模型(MS AR)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1996—2017年)利率水平决定机制的非线性变化。通过计量模型识别出我国利率水平决定的两个体制,即“财政主导”(1996—2005年)和“货币主导”(2006—2017年)。我国利率决定机制改变的时间轨迹与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关键时间节点相吻合。这表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利率调控方式由财政主导转向货币主导,为进一步的利率市场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解释了中国不同城市间房价溢出效应、收入对房价的跨区影响,以及利率调整对不同城市房价的区域异质性影响。本文利用GVAR模型对该框架进行了实证,结果显示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房价波动对其他城市具有较大的溢出性,而中西部城市的房价溢出性则不明显。一线城市和东部城市的房价波动不仅受本城市人均收入变动的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其他城市收入变动的影响,而中西部城市的房价则主要受本城市收入变动的影响。利率变动对一线城市和东部城市的房价影响则较大,而对中西部城市的房价影响有限。本文结论具有明确的政策含义,比如政府应通过稳定一线城市房价以达到稳定全国房价的目的,促进公共产品均等化,实行地区差异化的房地产政策等。通过利率调整来调控房价也是一个可行的政策选项。  相似文献   

19.
利率波动性是衡量利率变动整体效果的指标,从实证角度搞清楚利率波动性对失业的影响,并比较利率波动性和利率水平对失业影响的大小程度,对于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利率波动性对失业的影响是反向的,并且存在一个时滞效应,只有滞后两期的利率波动性才会显著地对当期失业产生影响,这一影响要大于当期利率水平对失业的影响。利率波动性可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监控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从微观视角看我国汇率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企业融资方式与汇率稳定性、不同融资方式的企业对利率和汇率的敏感性的差异等微观视角看,根据我国经济的微观基础,选择符合"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汇率政策是:短期内保持联系汇率不变,长期内要逐步实行浮动汇率政策。利率市场化需要汇率制度的配套改革,即利率市场化和浮动汇率要同步进行,才能建立起适应国际经济和国内经济变化的利率--汇率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