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各地普遍提高了农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并实行了干部财产保险和干部养老金保险等,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但也有一些基层干部只受“香火”不“显灵”,农民群众对此很有意见。提高村组干部的工资和各种待遇,是为了弥补他们因工作忙而减少的个人经济收入,是为了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更好地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对村里工作尽心尽力的干部,享受各种优惠待遇,群众是没有意见的。但是如果只受“香火”不“显  相似文献   

2.
据调查,如今在农村干部中,除了那些软弱涣散班子不能胜任工作的之外,还有一种类型的干部同样不受农民群众欢迎,这种干部所做的工作,往往局限于向农民催粮收款等等,他们只是把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作为目标,至于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则很少去考虑也没有这方面的本领。农民群众称这种干部为“任务干部”。目前在一些贫困乡村,这种干部还占有一定的比例。更令人忧虑的是,在一些地方,任用、选拔、考核农村干部的标准,往往是仅看其能不能完成上级下达的某些任务,有没有催粮收款抓计生的“魄力”。农村干部肩负着带领农民致富奔…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段顺口溜 :“土地到户不靠你 ,大小事情不怕你 ,有了问题就找你 ,不来解决就骂你 ,你来硬的就告你 ,要钱要粮不给你”。这其中 ,“找你”、“骂你”、“告你” ,看得出我们的干部在“理直气壮”的群众面前是多么被动 ,而“不靠你”、“不怕你”、“不给你” ,则既反映出少数群众对权力的漠视 ,又反映出权力对少数群众的无奈。万事皆有源 ,农民群众“不听话” ,应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粗浅分析一下 ,这样几种原因显得更为直接。第一 ,少数干部胡作非为伤了农民的心。应该肯定农村干部绝大部分是好的。但也无庸讳言 ,确有一小部…  相似文献   

4.
近日,笔者到基层采访,发现一个村镇设立“干部去向说明栏”,上面详细写着相关部门干部当天的去向以及联系方式。只要看看公示栏,镇干部去了哪里、去多长时间一目了然,这个小小的公示栏被农民群众称为“民心栏”。  相似文献   

5.
莫把“联系点”当作“宴席点”党政机关干部在乡村建立"联系点"给农民出谋划策,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为新时期的农村工作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是,在一些地方,某些干部的联系点却成了"宴席点",群众对此很有意见。少数干部下到"联系点",名义上"扶贫"实际上"...  相似文献   

6.
去年,某村群众因对村组干部随意加重农民负担不满,齐心拒交集体上缴款,村干部就组织小分队上门“做工作”,见效果不佳,又动用法院出传票,把农民关在乡政府,并组织公安人员和法警上门抄家,牵走农民的猪、羊,搬走农民的电视机、缝纫机等物作上缴抵押,搞得鸡犬不宁。村组干部说:“现在的‘刁民’越来越多,实在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农村调研时发现,乡镇领导干部到村里用公款大吃大喝的现象已基本绝迹,农民对此十分高兴,但同时又为没有机会与干部们拉家常、交流思想而感到迷惘。因此热切盼望干部们仍能像过去老干部一样到群众家里吃“派饭”。所谓吃“派饭”,就是吃“家常饭”。笔者以为这样的“派饭”还得吃。因为吃“派饭”可以使干部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进而密切与群众的关系;可以从农村、农民的生活中了解乡情民意、风土人情;可以得到许多关于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有价值的信息;还可以从农民口中直接了解到他们思想深处存在的疑点、热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四川剑阁县农村 ,听到一些乡(镇)村干部抱怨他们那里的群众“不听话”、“不好管” ,说什么对老百姓“过去是没法有法 ,现在是有法没法”。什么是“有法没法 ,没法有法”呢?按他们所讲的意思就是 :过去国家没有制定现在这样多的法律法规 ,他们用“土办法”还能把群众“管住” ,这是“没法有法” ;现在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多了 ,农民遇事往往用“法”来与干部“理论” ,干部们过去管理群众的“土办法”不行了 ,这就“有法没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所谓“没法有法 ,有法没法”的现象呢?主要是一些乡(镇)村干部法制意识淡薄 ,思想方法和…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全椒县八波乡今年一改过去指派蹲点包片干部的做法,由40名村民代表聚集在乡政府会议室,“考聘”蹲点包片干部。代表们首先听取了22名乡干部1998年述职报告,量化打分评定工作实绩,做到“知披知己”,然后挑选合适人选。农民“考聘”蹲点干部,可以说是件新鲜事。众所周知,基层干部和群众面对面打交道最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希望干部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又要有审场经验,真心实意地带领他们一道奔小康。不难看出,干群关系好不好,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然而,有些干部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有的…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襄阳县朱集镇党委注意从农村实际和农民党员特点出发,创建了“党群共富责任区”,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相互联结、相互沟通的桥梁。朱集镇的干部说:“党群共富责任区”就象一座“引桥”,弥合了村与农户之间的“断层”。农民群众说“党群共富责任区”象一座“立交桥”,疏通了党群、干群中间的“阻塞”。应运而生地处鄂豫两省交界的朱集镇共有农村党支部31个,农民党员1560名,其中无职党员1250名,占近80%。在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加快农民奔小康步伐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村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当前农村党的  相似文献   

11.
“原书记,今儿个说啥也不能走,说啥也得在我这儿吃顿饭”。这个场面,是甘肃省陇西县德兴乡党委书记原德富经常遇到的事。如今在陇西县200多个村,农民拉着乡村干部不让走的场景,经常出现在村头巷尾。然而,过去农村干群关系可没这么和谐。以前,乡村干部进农户就是催粮要款,群众见干部就躲着走,把干部堵在门外不让进;现在,农村税费不收了,乡村干部由管理转向服务,为农民送技术,送信息,解决问题,群众就拉着你往家里走。  相似文献   

12.
李德新 《乡镇论坛》2014,(25):28-28
对于村“两委”干部来说,跑上跑下需要好体力,落实政策需要新知识,带领致富需要真本领,服务群众需要脑子活,一句话,村“两委”应该是青壮年干部挑起大梁、担当“主角”。但是,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欠发达地区,一方面由于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很难找到合适青壮年进班子;一方面不时出现青壮年干部中途“撂挑子”出去打工挣钱,导致村“两委”青黄不接,大量“花甲干部”难以如期“卸任”、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13.
干部为群众办事,要多看群众的“脸色”,因为群众脸色实际上是反映干部工作好坏的一面镜子,也是正确评判干部政绩的“显示器”。群众的“脸色”好看时,说明你的决策和言行是正确的,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就高,工作劲头就大;相反,当群众的“脸色”不好看,说明你在某些方面肯定有失误,或者是决策不当,或者是处理问题有偏颇,或者是忽视了群众利益。干部决策水平的高低、自身行为的公正与否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与群众关系的亲疏等,都必将在群众的“脸色”上得到充分显示。看群众“脸色”行事,是一种务实的作风,是秉公办事的前提,更是凝聚人心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现在 ,不少乡镇都宣称村村消灭了招待费 ,但据部分农民反映 ,有些村吃喝招待费并没减少 ,这是咋回事呢?原来 ,有些上级部门要求干部下村吃“派饭”、“便饭” ,只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 ,管得不严、抓得不死 ,个别馋嘴干部因此常常能借工作之便在村里“小酌一杯” ,这是问题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村财务却是要对群众公开的 ,并且不允许出现招待费。这可难坏了村干部 :对上不招待一下得罪不起 ,对下公开招待费又遭群众反对 ,怎么办?先“悬”着吧 ,于是就出现了“悬账”。这些“悬账”审计审不出 ,公开栏里见不到。对于公款吃喝的账目怎能一“悬…  相似文献   

15.
李自发  张翔 《乡镇论坛》2014,(35):35-35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民奔富路,干部先迈步”。这是甘肃省玉门市黄闸湾乡农民致富的真实写照,村干部带好头,群众跟得上。近几年,黄闸湾乡着重培养大学生村官,利用村干部到乡上开会的机会,每次都留足2个小时的时间对村干部进行科技培训,目前,黄闸湾乡已培训村干部8期、40余人次,使每人掌握了2—3门技术,果树管理、蔬菜大棚、家禽养殖等成为热门学科,这些“科技村官”又以各种形式在村里举办了科技培训班20余期,培训群众上百人次,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6.
今年夏收时节,射阳县的许多乡镇发动群众,打坝筑堤,清沟理墒。当时,部分群众不理解,说干部是“杞人忧天”、“吃饱饭撑得难受”、“劳民伤财”,甚至出现谩骂、抵触现象。对群众的“骂声”, 干部做了许多解释,可仍有人不相信老天爷会翻脸。在这样的困境中,有关乡镇的领导同志并没有动摇,他们坚定地说:“我们宁愿灾前听群众的骂声,不愿灾后听群众的哭声。”没想到,  相似文献   

17.
在《乡镇论坛》2006年2月上半月编辑部纪事《提醒大家当心骗子》一文中“,揭露骗子的伎俩,旨在使我们的农民兄弟在致富的路上少走些弯路”一句话深深地感动着我。“我们的农民兄弟”,多么亲切的称呼!“农民兄弟”,多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永远敬佩的名字!“我们的农民兄弟”——它深刻地反映了当今党群关系的鱼水情深,表达了干部与群众之间亲密无间的真情,也更加深刻体现了“乡镇论坛人”视农民为兄弟的人文情怀。是啊,因为有“我们”,山东的卢姓农民一颗受伤的心得到了抚慰;因为有“我们”“,农民朋友有话想说只管说”;因为有“我们”“,读者…  相似文献   

18.
张许安 《乡镇论坛》2013,(28):15-15
四川省剑阁县68万人口中90%是农民,受小农意识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农民“官”念比较浓厚,对新生事物接受较慢甚至有排斥的意识,尤其是在干部选用问题上,不少群众总认为已被“内定”,不相信自己的权利能得到落实,导致消极和对抗情绪出现。很多人抱着谁能给他好处,谁与他关系好就选谁的态度,导致选举出来的干部干不了事,能干事、能坚持原则的干部往往选不出来。同时,因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政策执行较差、宗派势力突出、法制尚不健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的民主意识受到制约,民主缺乏群众基础和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9.
莫做“三小”干部不少农民反映:目前,农村中"三小"干部现象较为普遍。何为"三小"干部?公款吃喝数额不大,"四菜一汤"外加两瓶"老酒";麻将、扑克输赢不大,十块八块钱来去;收礼受贿"名堂"不大,七八斤土特产品不赚。群众称这些干部为"三小"干部。而在我们...  相似文献   

20.
“三要”与“三不”时下,个别地方于群关系仍不融洽。当谈及根源时,很多人便脱口而出"干部向群众要钱,(收提留钱)要粮(收征购粮)要命(抓计划生育),干群关系怎么能好。乍一听,似有道理,细分析,其实不然,笔者认为,广大农民是愿意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问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