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对区域PRED系统的复杂适应性特征作了深入的分析,建立基于CAS理论的区域PRED系统协调发展演化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经济社会、水资源环境、人口规模和土地利用等方面选择24项指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框架构建了水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对辽宁省2002—2016年水生态文明状态利用TOPSIS方法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显示:辽宁省水环境质量在监测期内呈恶化趋势,水生态压力逐渐增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生态响应程度;区域水环境维护力度、水生态涵养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匹配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系统论为研究基础,分析宁波市的协调发展状况。我们视宁波市的协调发展为一个系统,其中又包括人口、经济和环境三个子系统,区域的协调发展需要系统内各个部分相互合作相互制约。人口、经济、环境三个系统互相存在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其中,人口的活动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而环境又是人口发展的支撑;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资源,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经济发展所生产的生活资料支持了人口的可持续发展,人口发展又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资源。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主要城市投资环境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投资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它关系到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能否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本文在构建了城市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对辽宁省14个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小城镇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着力点,产业是新型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布局直接影响新型小城镇发展的质量与水平。新型小城镇产业布局更强调有利于促进产城融合、促进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促进城乡一体化、促进有序发展。在理论探讨基础上,从经济支撑、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与区域协同四大维度构建了我国新型小城镇产业布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模糊综合评价计量模型,并通过协调度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修正,最后以湖北省为例进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6.
产城融合是一定区域范围内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协同共进、良性互动的一种科学发展状态,是城镇化与高科技结合的理想形态.本文构建了高新区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张江高新区为例,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其产城融合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张江高新区产城融合已达到较高水平,环境、安全等城镇化质量指标对产城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科学发展系统包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大系统。其中,全面发展系统包含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4个方面;协调发展系统包含城乡协调、区域协调、经济社会协调和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4个方面;可持续发展系统则从人、资源和环境的和谐发展程度来设计。根据山东省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山东省科学发展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以测度山东省的科学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基于协同学理论,以煤炭资源型区域的经济、环境、社会子系统协同发展水平和序参量为切入点,深入探讨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区域协同发展的现状与影响因素。通过对黑龙江省煤炭资源的序参量进行分析,包括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污染物排放、就业情况等方面的指标,揭示了煤炭资源型区域的基本特征与优劣势。构建了3个子系统,即经济系统、环境系统和社会系统,并通过对每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分析了煤炭资源型区域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经济系统中,关注了煤炭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在环境系统中,关注了煤炭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在社会系统中,关注了煤炭资源开发与居民生活的关系。研究发现,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区域存在序参量不平衡、3个子系统协同发展水平不协调等问题,由此提出了一系列系统协同发展的对策,旨在提高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区域协同发展水平,为其他类似地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未来我国交通发展的重点方向。结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特点,从规模、结构、服务品牌和效益4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综合交通运输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正态分布作为隶属函数,构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综合评价方法。最后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该评价体系和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建立了我国住宅建设项目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涵盖经济、环境、社会、项目技术及管理等4个方面.以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为依托,利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并用一个实例对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合理的,所构建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在住宅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方面,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基础设施系统应具有持续有效地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的能力,长期保持使用价值,并与城市协调发展.因此,应从基础设施系统的可持续性及其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两个方面综合衡量基础设施系统的长效性.本文以S市为例,基于其2001~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首先构建基础设施系统可持续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评价S市基础设施系统的可持续性,然后采用DEA方法评价其基础设施系统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最后根据可持续性及协调性评价结果,综合分析S市2001~2010年基础设施系统的长效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以2000~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甘肃省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循环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波动较大;资源循环利用指数处于较高水平,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指数处于中间水平,且二者呈现出高度相关性;经济社会发展指数较低,对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相对有限,但是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能够剔除多指标间存在相关性及信息重叠的特点,对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利用该模型对广东江门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尽管过去10年江门市物流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但与周边地区相比仍较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熵权赋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和分析了2005~2015 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土地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关系及演化特征。研究表明,从时序看,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与土地基本处于低级耦合协调状态,人口发展和土地扩张仍是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而科技系统发展持续低迷,创新驱动格局尚未形成。从空间看,京津冀各城市耦合协调水平整体提升,逐渐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沿京津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蔓延的协调发展格局,而城市各系统协调发展呈现空间分异特征,“协调高地”与“协调失灵”局面并存。因此,应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形成人口多中心分布格局,强化土地利用协调管理,促进区域经济、科技、人口、土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油企业跨国投资环境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的投资环境评价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缺乏针对性,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本身也存在不足.鉴于此,基于中国石油企业跨国投资的特定目标,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中国石油企业跨国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模型.模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定量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增加模型输出结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结合实例分析,模型重点突出了东道国政治、法律环境因素在中国石油企业跨国投资环境评价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区域水资源条件、供需水系统、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等方面,研究分析了影响可持续利用的代表性指标,运用三标度法构造的拟优传递矩阵可不必进行一致性检验,并有效确定了评价对象受各指标的影响程度。以辽宁省为例,基于模糊数学法构建了评判模型,综合评判了辽宁省2016年水资源可持续状况。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该区域水资源整体处于"一般"的可持续利用水平,与专家意见和实际状况基本相符;基于三标度和模糊数学的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强、评价结果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用发展的生态水利学构建和谐梁子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的生态水利学就是利用生态水利学的理论实现区域可持续与和谐发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大系统的有效统一,这就有效的解决了粱子湖流域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上看, 创新要素之间以及创新要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本文界定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 从创新要素、 创新环境、 系统交互性、 创新绩效4 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密切值法对我国 30个省市自治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性水平进行了评价。 实证结果表明: 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性发展不平衡, 北京、 广东和江苏位于前3 名, 东部地区明显好于西部地区, 系统交互性差异较大。 最后针对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 DEMATEL 方法从创新环境、 创新投入、 创新产出、 创新合作和创新绩效5 个方面构建了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熵权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 依据可拓学原理建立了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评价模型, 对我国31 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评价, 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后指出各省市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策略, 为未来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发展提供决策指导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互联网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商务应用与发展环境4个维度构建互联网发展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估算区域的互联网水平;基于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限模型,分析互联网与区域创新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创新有边际效应递增的促进作用,以知识积累、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门限变量时,互联网发展与区域创新能力均存在明显的单门限效应;中国各区域的知识积累、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因此,应加强中、西部的联动效应,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加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