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问题,不但反映了经济增长为各阶层带来的福利的丰裕状况,而且关系到效率和公平这两大社会经济福利准则的实现。本文从征税前后基尼系数、平均税率以及建立回归模型等角度分析了个人所得税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作用。分析发现: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扩大趋势;个人所得税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正向调节作用从2002年才开始显现;通过提高个税起征点、调整税率,对高收入阶层课以重税,同时增加低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是改善目前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镇内部面临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和消费一直不振的双重问题。笔者选取城镇最高20%收入组(高收入群体)和城镇最低20%收入组(低收入群体)作为城镇居民的代表阶层,以这两个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来代表城镇内部居民收入差距。通过建立满足消费最大化的最优收入差距理论模型,利用我国1985年~2009年统计年鉴数据和MATLAB数学软件测算出我国城镇内部最优收入差距路径,为以扩张消费为目的的收入再分配提供有意义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必将对各类人群的收入分配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其他群体相比,尽管中国低收入群体收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但是由于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低,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差,金融危机对其影响仍然巨大。因此,文章提出要以罕见的金融危机为契机将我国的收入差距缩小到合理的范围,建议在当前形势下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来调节收入分配:一是通过改变当前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二是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保障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稳定;三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通过就业实现收入保障;四是加大税收制度改革力度,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五是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  相似文献   

4.
胡红菊 《经济师》2008,(3):253-254
现行收入政策在提高城乡中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刺激其现实消费,扩大内需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在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及高低收入者消费差距方面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建立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三管齐下的社会保障和投入机制,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进而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化是巨大的,这种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了不同收入阶层的形成,各个收入阶层又形成了各自的消费者行为特征。低收入阶层主要是下岗职工、失业人员、靠打零工或摆小摊养家糊口的人、较早退休或内定退休的集体企业职工、停产或半停产企业职工以及领取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和孤寡老人。中等收入阶层主要由政府公职人员、国有企业职工、科教文卫人员、个体经营者等组成。他们的收入基本稳定,在满足日常消费之外有一定的结余。高收入阶层主要是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演艺界和体育界的明星,律师、医生等。各个收入阶层的消费为国家的宏观消费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立一个开放经济环境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收入不平等对经常项目的影响。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可以通过国内消费需求、低收入阶层贷款和高收入阶层持有国外债券三个途径实现对经常项目的影响。长期内,收入不平等改善能够提高国内总需求,减少低收入阶层贷款和高收入阶层的国外债券持有量;短期内,收入不平等改善会降低中国低收入阶层消费,促进美国低收入阶层消费增加;收入不平等改善会减少中国经常项目顺差,而改善美国经常项目顺差,金融深化则会放大其作用幅度。本文结论显示,维持合理的收入分配以及适度的金融自由化水平有助于我国经常项目"再平衡"。  相似文献   

7.
收入再分配对我国居民总消费需求的扩张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我国收入再分配与居民总消费需求的关系。文章利用分组的家庭户数据,用三种方法度量居民消费支出,估计了各收入组的边际消费倾向差异。研究中还将变量间的长期动态关系和通货膨胀因素纳入分析范围。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收入分配显著影响了居民消费。根据本文的模拟计算,即使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份额只有微弱的提高,也可以增加数百亿元的居民消费需求。因此,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加大居民收入再分配的力度,壮大中等收入者的队伍,提高农民收入,对刺激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居民收入差距看扩大消费需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购买水平;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对于缩小收入差距,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但收入差距却日益扩大,严重阻碍着消费需求的增长,为此必须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差距,扩大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笔者首先计算了几种度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从不同角度的分析得到了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结论;其次估计了我国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通过计量经济模型,检验了高、中、低各阶层可支配收入与收入分配差距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遏制高收入阶层可支配收入,可以减小基尼系数,从而降低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通过模型发现,我国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出倒U型规律,说明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收入分配差距有望缩小.  相似文献   

10.
收入分配与消费不足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我国消费一直低迷,消费需求相对不足明显存在。收入分配差距是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水平,必须千方百计增加普通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1.
张俊领 《经济经纬》2005,(4):105-107
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制约农村和谐社会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农民的外出劳务收入已经超过在家劳动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体。农民劳务收入与受教育年限正线性相关。影响农民劳务收入增长的教育因素主要有思想认识和制度安排两个方面。只有创新农村教育理念和体制,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农民劳务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收入不平等问题和人口生育率过低问题是当下中国面临的两大难题,但目前理论界关于人口因素与收入不平等关系的研究,很少从生育率视角来考察以及考虑代际收入流动在其中的作用.文章从理论与经验两个方面来考察生育率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理论模型表明:在关于代际收入流动的假设下,一个经济体中生育率的提高会使穷人比重提高,进而拉大收入不平等.进一步地,文章利用1970-2011年76个国家(地区)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发现:(1)总和生育率的提高会拉大收入不平等,如果每个妇女平均多生育一个孩子,将会使基尼系数增加0.025;(2)以出生率作为总和生育率替代指标的实证结果与基准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不同生育率测算指标高度相关且可相互替代;(3)对于代际收入流动弹性越高、收入水平越低或生育率越高的国家(地区),其生育率提高对收入不平等的拉大作用越大.文章关于生育率对收入不平等影响的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特征的考察,对于我国如何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下寻求应对严峻的收入分配问题之策提供了国际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演变及"十一五"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云 《经济经纬》2008,(3):13-16
笔者通过综合使用基尼系数、分组收入份额和分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等指标,多角度定量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过程,认为1985年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在不断扩大;收入差距加速扩大的局面在2006年开始出现扭转势头。立足于宏观经济背景,作者预测"十一五"期间分组收入份额差距将继续缩小,基尼系数将会降低,有望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十七大提出的"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农民收入结构比较研究——基于中部六省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六省成为我国区域经济中的重要板块,"弯道超车"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经济总量逐步提高。但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中部战略崛起的整体实施效果。分析了中部六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结构,认为政府应当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快提升农民收入,促进中部六省整体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结合中等收入国家的特点,提出如下理论假设:通胀所造成的家庭福利损失会影响中等收入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相关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后通过FGLS、差分GMM,以及系统GMM的方法对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国家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基础设施、债务水平、技术创新以及储蓄率这些影响因素之后,通胀对上述国家人均GDP增长率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使是在年均通胀率只有514%的东亚国家组,通胀对人均GDP增长率的平均影响也达到了123个百分点~221个百分点,影响比重达到了27%~48%。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通胀的调控,以确保我国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2002-2009年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不平等的构成及其联系进行研究。本文发现: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导致的;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对总收入不平等的边际贡献为正,转移性和经营性收入的边际贡献则为负;养老金和退休金是缓解收入不平等的最主要因素;食品、交通通信支出是城镇居民消费不平等的主要构成部分,前者的边际贡献为负,后者的边际贡献为正;收入不平等是消费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财政支农与农民增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怡 《经济与管理》2004,18(11):34-36
当前中国政府把农民增收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财政支农作为政府支持农业的主要手段,对农民增收的作 用不容忽视。但中国目前财政支农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不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必须理顺财政支农的思 路,转变传统的支农观,明确事权划分,注重支农实效,真正把支农资金用到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支点"上。  相似文献   

18.
薛继亮 《技术经济》2014,33(9):104-111
利用2000—2012年中国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年度数据,测度了全国和各省区的城乡居民在收入结构中分项收入上的差距对其城乡居民总收入差距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无论从全国层面还是省际层面来看,城乡居民在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上的差距较大,与城乡居民总收入差距的发展趋势不一致;不同分项收入对总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不同、影响性质相异;城乡居民在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上差距的拉大是导致城乡居民总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而经营性收入差距的缩小可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总收入差距。最后提出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优化城乡居民收入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CHNS数据,在测度收入不平等的代际传递性的基础上,通过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代际收入流动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程度的上升阻碍了代际收入的流动,而代际收入弹性的提高也会导致收入不平等状况的恶化。  相似文献   

20.
粮食核心区农民收入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农民收入自身,而且关系到农业稳定、粮食安全。从农民收入结构方面进行农民收入现状分析,找到制约农民收入的不利条件,有针对性地提出增收的政策建议。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