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能只关注技术的积累、人才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氛围的积累,即要形成一个重视创新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处在各层面的员工都坚定地落实这个战略。  相似文献   

2.
企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必然受到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特征深深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建立,其中,有些传统思想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后,在新的企业文化建立过程中,要吸收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摈除文化糟粕,形成新的文化氛围,建立新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有积极影响,同时也有消极影响。企业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人本思想、贵和尚中的思想、伦理道德观念等会对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有利于培育忠诚文化、和谐文化、企业家的修己安人等;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比如:不利于创新文化的建设,易形成中庸文化,权力差距大,压抑了员工参与性、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培育等。如何有效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摈弃消极影响,提升企业绩效,本文提出了一些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5.
传统道德是历史范畴,不能简单地全盘接受,如过去供奉“天地君亲师”讲的是天人感应,体现的是君权神授.这些不能继承.传统道德要与现实结合起来,好的加以吸收,这点不应有疑虑.马克思主义也是从旧文化中发展起来的.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党的一贯方针.弘扬传统美德要有可操作性,这是个老问题.我赞成搞一些通俗易懂的东西,并在报纸上开辟专栏宣传讨论,比如“三字经”,它有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一个特定的阶段形成的观念、传统、风格,并用其来统一职工的行动规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激励职工奋发努力,以实现企业的目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社会主义企业精神,引导广大职工更好地发挥主人翁作用。”这就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努力适应新形势,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强自身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以诚动天下     
据《战国策·秦策三》记载,公元前271年,范睢见秦王,秦王亲自恭迎,屏退左右,问以强国之策,但范睢三问不答。秦王再次恳言求教后,范睢自我表白一番说:“臣并非因为怕死才不敢说话的。即使知道今天在大王面前说了这番话后,明天就要被杀头,臣也不会害怕。如果大王相信臣的计策,并按此推行,那么死亡也不值得臣担忧,癫狂也不值得臣羞耻。因为五帝这样的圣人,三王这样的仁主,五霸这样的贤君,以及乌获、孟贲、夏育这样的勇士,都无一不死。死,乃是人所不能避免的。既然人人都是要死的,而我的死能对秦国稍有裨益,这就是臣最大的心愿,臣又有什么值得担忧呢?臣所担忧的,只是怕臣死了之后,天下之士见臣忠心耿耿却惹来杀身之祸,人人都缄口裹足,不肯来秦国为大王效劳啊!”范睢的这一席话,说得委曲周密,恳切动听,把范睢襟怀之忠诚,言辞之真挚,表达得淋漓尽致,范睢也因此赢得了秦王的高度信任。把这种“披肝沥胆,倾诉肺腑”的政治权谋应用到企业经营而形成的“以诚动天下”的谋略,是指企业在其经营活动特别是推销商品或服务过程中,要尽量地把自己的诚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做到不仅推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还要推销自己的意见和思想,使顾客在感受到自己诚意的同时接受自己的产品。  相似文献   

8.
黎想 《秘书工作》2013,(1):47-47
◎原文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擎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飧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  相似文献   

9.
王杰 《企业导报》2011,(20):168-169
本文创新性地对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形成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系统性地提出在以培育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条件下,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浓厚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当今,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信息网络名词的出现,以及传统文化对新兴的科技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本文将通过对传统文化名词的重新解读,进一步探究传统文化对互联网科技创新发展的影响.最后,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文化,更好地使我国走上互联网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11.
杨磊 《管理观察》2018,(13):112-113
通过对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必要性分析,及优秀传统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内容分析及维度分析,说明二者的契合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也符合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现代化的需要,同时结合对目前传统礼仪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角度提出了优秀传统礼仪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异常激烈的的竞争面前,地勘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大力培育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笔者认为要真正形成有生命力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进行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3.
文化个性是旅游产业的灵魂,文章从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入手,指出湘西旅游发展的核心资源在于湘西特有的民族文化,但是仅有保护是不够的,对湘西的民族文化进行发展和创新才是最好的保护,也才能形成湘西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文章还指出湘西民族文化创新的一条思路,就是以“农家乐”的形式挖掘和创新湘西村野文化。  相似文献   

14.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那些发展较快势头较好的民营企业,往往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随着整个企业界对培育健康、成熟的企业文化的重视,我们应当认识到,民营企业要进行文化创新,既很适时也很必要。 1、这是企业进一步发展,适应管理创新的需要。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大多是在亲朋好友的共同参与下进行创业的。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壮大,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保守、心理不平衡、缺乏理性等性格弱点的消级影响会渐渐地暴露出来。部分老员工在思想观念上难以跟上企业的发展,以及在有的企业内部还可能出现一部分老员工为了保护既得利…  相似文献   

15.
刘铭宝 《价值工程》2011,30(4):12-12
为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助力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对海南新一轮文化改革发展作出战略部署,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为此,文章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如何积极地进行文化创新,才能充分体现时代要求,更好地实施海南新一轮文化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与企业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振群 《企业经济》2003,(11):82-83
创新是新经济最基本的特征。企业要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创新,即实现观念、制度、技术、管理、经营和产品等方面的创新。企业在创新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实现持续发展。企业能否持续创新,要受很多因素制约,从企业内部讲,最重要的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创新的基础。一、企业文化与企业创新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强调“企业即人”,认为企业中人、财、物的管理应是一个有机系统,其中人处于管理的中心和主导地位。美国一家调研公司曾作过调查,表现出色的公司,员工往往都有一套较清…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作用于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又作用于企业创新,企业创新最终体现在企业产品上,因此企业文化和企业创新要"知行合一"才能不断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下去,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或君乱于上,臣治于下;或臣乱于下,君治于上。二者苟逢,何者为甚?"一千多年前就提出的"唐太宗之问"恰恰也是今天的企业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当下创新、创业、创客化日益成为职场热门关键词,与前一个时期管理界对执行力的热捧形成鲜明对照。如果这也算是一种"颠覆",那么与其说这是管理者对执行不力的失望,不如说是出于自己决策导向不明的无奈。联想到《贞观政要》中所提及的类似于"执行不力与决  相似文献   

19.
在创意经济时代,发展文化产业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化的物质层面。要发展陶瓷文化产业,更不能简单地将个人创意融合于陶瓷产品。要实现陶瓷文化产业的真正可持续发展,本质上还是要深入分析企业文化创新的精神内涵。由此,基于陶瓷文化产品创新特性的发展现状和兰卡斯特(Lancaster)模型,从产品特性"光谱"的角度去剖析陶瓷文化产品创新特性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陶瓷文化产品创新特性设计的对策,从而实现蕴藏在广大民众间的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在现阶段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社会里,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被企业所重视。没有企业文化的创新,职工思想就不能活跃起来,技术潜力就不能被挖掘,技术革新就不能向前推进。辩证地认清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更好地通过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带动企业整体发展,才能有效地将"文化力量"转变为"生产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