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江会 《财经研究》2007,33(9):124-134,143
文章认为由于“机会主义”和“善意错误”的存在,致使投资银行在价值认证中面临“可信性”问题。文章利用C-F模型,探讨了投资银行声誉对解决“可信性”问题的意义,并通过分析投资银行声誉与发行企业质量、IPO抑价和承销费用之间的关系,发现投资银行声誉机制具有“信号显示”、“价值发现”和“补偿激励”等重要功能。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可信性问题,投资银行声誉机制的这些功能在我国基本不存在,因此我国投资银行很难发挥价值认证作用,这是我国证券发行市场有效性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企业声誉的转换机制:合法性和认证竞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声誉源自企业社会绩效,然而企业社会绩效是一个客观流量,企业声誉则是一个主观存量,正是合法性机制促成了这一转换,而认证竞赛则是合法性机制在特定制度环境下的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投资银行声誉、IPO质量分布与发行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构建投资银行声誉的静、动态分析模型,对投资银行、IPO质量与新股发行抑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运用统计分析技术和方法,对有关推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对投资银行的声誉与其承销的IPO质量之间的关系来说,1999年是一个分水岭;(2)影响投资银行声誉的主要因素是其综合竞争力;(3)IPO上市五日抑价与公司业绩缺乏统计上的显著性,而主要受企业规模、发行比例、中签率、新股定价的管制程度、上市地点与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责任精神的微观经济后果与机理以及审计师声誉在其中的影响机制。采用最小二乘法、倾向得分匹配法、工具变量法等,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外部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相关审计理论等,以2011—2020年沪深A股数据研究发现:在其他因素给定的条件下,责任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司价值提升;审计师声誉在其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在市场化水平较高区域和非国有企业,责任精神对公司价值提升的促进作用以及审计师声誉的部分中介效应更为明显。为应对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和国计民生问题,政策制定者在重视完善正式制度的同时,更要加强对非正式制度的引导和约束。文章丰富了责任精神相关领域的研究,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投资银行声誉、IPO质量分布与发行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构建投资银行声誉的静、动态分析模型,对投资银行、IPO质量与新股发行抑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运用统计分析技术和方法,对有关推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对投资银行的声誉与其承销的IPO质量之间的关系来说,1999年是一个分水岭;(2)影响投资银行声誉的主要因素是其综合竞争力;(3)IPO上市五日抑价与公司业绩缺乏统计上的显著性,而主要受企业规模、发行比例、中签率、新股定价的管制程度、上市地点与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声誉价值损失量的大小是决定科研人员是否履约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探讨了科研人员违约时影响声誉价值损失量的因素及其与声誉价值损失量相关关系;建立了声誉价值损失量模型;提出提高科研契约履约率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徐浩萍  罗炜 《经济研究》2007,42(2):124-136
本文从“事后的”IPO折价、投行市场份额的增长和发行公司质量等多个角度检验了中国投资银行声誉机制的有效性。和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从市场份额和执业质量两个维度衡量投资银行声誉。其中,投行执业质量用投行承销的IPO公司会计业绩“变脸”率来衡量。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单纯考虑市场份额或执业质量时,这些变量对IPO发行折价均无显著影响,但若同时将两者纳入分析框架,并考虑其交互作用,投行声誉的作用就能显著表现出来:市场份额高且执业质量好的投行可以显著降低IPO发行折价,并且能够在未来获得更多数量以及更高质量的上市公司认可。  相似文献   

8.
品牌:企业价值创造系统中的声誉资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企业的价值创造中,品牌不仅是一个名称、标识或图形,而更是“无形资产”中的声誉资本。本文通过对企业的声誉资本在企业价值创造系统中的地位和关系要素、作用等问题的讨论,力求增加对品牌的这一无形资产的理性认知。  相似文献   

9.
证券监管者声誉和承销商声誉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构建不对称信息结构下的两阶段博弈模型,应用Bayes法则对证券监管者声誉和承销商声誉的动态化以及二者声誉变动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模型结论显示,监管者对承销商的违规或错误评估行为的“宽容”以及任何“下不为例”的监管思维不仅会加剧自身声誉的下降,而且会导致承销商评估失误概率的上升和承销商声誉的下降,表明监管者声誉和承销商声誉具有一损俱损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企业家声誉机制内涵入手,对企业家声誉机制作用机理进行了经济学及管理学两方面的分析,指出建立有效的企业家声誉机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公司丑闻、声誉机制与高管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3~2008年发生丑闻的公司高管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作为非正式制度约束的声誉机制对高管变更的影响。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公司业绩、董事会特征以及股权集中度并不能有效解释丑闻公司高管变更的原因。相反,声誉惩罚却显著提高了丑闻公司高管变更概率,并分别将这些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变更的概率至少提高了8.02个百分点和2.46个百分点。进一步研究还表明,声誉惩罚显著降低了丑闻公司董事长变更后继续担任公司其他职位的概率。研究结论证实,在转型期的中国,作为非正式制度约束的声誉机制能够在改善公司治理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电子商务市场是典型的双边市场.双边市场理论认为,卖家、买家和提供交易平台的企业共同构成了三位一体的商业生态系统。卖家和买家群体持续扩充,平台企业利润不断提升,以及实现平台繁荣是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发展目标,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任问题却是阻碍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在法律制度和信用体系等公共秩序缺失背景下,声誉机制作为一种自发的私人契约,一定条件下保证了卖方承诺、买方集体惩罚可置信,形成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能保证平台繁荣实现。专用性投资缺乏,信用评价存在噪音,声誉机制效果减弱,将会使声誉机制作用的发挥受到抑制。而第三方契约服务作为有组织的私人契约,能形成直接的管制,较好地弥补声誉机制不足。结合理论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了实现网上交易信息开放和共享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常常被认为是医疗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依据,但政府的过度干预会导致医疗声誉机制的扭曲。改革现行“管办不分”的医疗卫生体制,由市场声誉取代政府行政干预,通过重复博弈建立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解决医疗卫生领域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方军雄 《财经研究》2011,(12):16-26,38
声誉机制是维系市场经济有序运作最为基础的机制之一。文章以审计市场作为切入点系统检验了声誉机制在中国市场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声誉受损之后注册会计师显著提高了其审计质量,市场也作出了恰当的反应,即审计质量改善的注册会计师其客户流失率明显较低、而审计收费明显较高。职业声誉的约束作用在中国再次得到验证,这进一步说明了独立审计职业声誉机制在新兴市场依然具有治理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声誉机制的网上交易柠檬问题解决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对柠檬问题的经典分析背景产生了一定影响,交易者在网络环境下表现出比传统经济更严重的投机倾向,柠檬问题也随之有恶化的可能。通过说明柠檬问题的产生,推导出其在网络环境下有加重的可能;阐明了双元打分声誉体系的运行机制,分析出其缺陷所在;探讨引入买方质量表现因子的声誉机制效率问题,比较分析了同时引入买卖方质量因子的声誉机制有效性;提出了一个基于声誉机制的解决网上交易中柠檬问题的改进模型。  相似文献   

16.
Using the reputation model of Kreps (1982), Vickers (1986) and Barro(1986), we develop a dynamic game model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manager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SOEs) in China and the government as the enterprise’s owner. Employing the model, we show that even a noncoopertive manager will not intrude the owner’s interests until the last period of his term in order to maximize his long term utility.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some phenomenona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 such as “insiders’ control”, “59 phenomenon” and excess on-the-job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7.
创业投资的报酬分配机制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因为它未能使投资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化,为了弥补报酬激励合同的不完备性,通过构建声誉模型,分析了声誉机制对创业投资企业的激励作用,并对我国构建创业投资企业声誉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