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天空要水     
中国是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分布很不均匀。也许再过几年,中国每个家庭四分之一的用水量将有可能来自“天上”。全国政协委员温克刚提出:在合理利用现有水资源的同时,迫切需要开辟增水新途径。开展人工增雨,开发空中水资源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利用现有的人工增雨(雪)技术开发空中水资源,可增加5%到25%的降水量。这对于有效缓解中国水资源紧缺状况,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人工增雨主要是采用相应的人工催化技术方法,改变云降水的发展过程,达到增加降水的目的。现在全世界已有20多个国家开展了这项…  相似文献   

2.
人工增雨是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业务,充分利用空中云水资源,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是抗旱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业效果如何,能产生多大效益,是抗旱指挥决策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气象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应用序列试验评估方法,运用周边各台站的降水资料,估算作业点自然降水量,再与作业点实际降水量进行比较,对雷阵雨过程人工增雨的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
樊纲 《经济导刊》1994,(6):43-45
如何搞“人工增雨”"经济沙龙"专栏主持樊纲我们这次还是要谈点有关"公共物品"与政府职能的话题。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前几天播出了一个节目,讲"人工增雨"的事,说是一个旱区搞人工增雨,老百姓都很拥护,花钱少,效果好;当地政府也支持,甚至动用了"行政手段...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库调蓄水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地下水库是水资源人工调蓄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都独具功效,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目前应该大力开展对地下水库相关理论问题与实践技术的研究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指导实际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操作性强的应用规范。地下水库技术对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岩溶山区、滨海地区、地下水超采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理论和实践均证明:人工增雨对农牧作物增产为正效应,本文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干物质生成量占总干种的百分比与需水量的线性关系,求算1毫米降水对产量的贡献率,并给出人工增雨增产的效益评估模式。  相似文献   

6.
所有形式的水资源(包括河川径流、地下水等),从根本上来说都来自雨水,因而雨水利用不仅仅是指雨水集流的家庭利用和雨水的农业利用,而且还包括人工增雨、水土保持、水源地涵养、城市防洪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等水资源利用的各个方面。这种概念的雨水利用是广义上的雨水利用。而狭义的雨水利用指对雨水的原始形式和最初转化为径流或地下水,土壤水阶段的利用。就狭义的雨水利用而言,其内涵至少应包括:解决人蓄饮水的家庭利用、集流补灌的农业雨水利用、用于消防、城市绿地灌溉的城市雨水利用与雨水的地下水补给利用。  相似文献   

7.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吉林省在全国领先 1958年.吉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并首试成功,从此拉开了中国气象史上人工影响天气的序幕。1987年5月中旬,大兴安岭北部发生了森林大火。省气象局长带领作业人员汪学林、金德镇、甘露林、李占柱等人连夜飞赴加格达奇机场.共飞行人工增雨作业5架次.作业区下风方增雨27毫米.为森林灭火起到了重要作用。1998年。吉林省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人工影响天气联合开放试验室,在技术、装备、人才和科技科研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8.
解决陕西水资源短缺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陕西省水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陕西实施山川秀美工程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提出了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加强污水资源化、实施空中增雨工程、科学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环境经济》2004,(10):10-11
争夺天然绿洲的水资源来进行人工绿洲建设,建成了人工绿洲,可天然绿洲因为失去了水资源保障,退化面积是新建人工绿洲的3倍以上。有关专家呼吁,在极端干旱的生态脆弱区,受水资源条件的影响,应慎建人工绿洲。  相似文献   

10.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了人类的一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进入21世纪,随着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水资源紧张的年代,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更令人堪忧:一是我国水资源相对数量严重短缺。二是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很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