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光华 《经济学家》2002,(3):122-123
山东大学臧旭恒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居民消费--资产选择行为与制约当前城乡居民消费的因素及对策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最近已由上海三联书店与上海人民出版社以<居民资产与消费选择行为分析>为书名出版.该书运用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居民资产、消费与其他主要经济变量(如收入、利率、通货膨胀率、人口、货币供给量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居民资产和消费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该成果采用了系统、翔实、准确的数据资料和比较前沿的研究方法,对居民资产与消费选择行为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开拓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由山东大学消费与发展研究所臧旭恒教授等著的《居民资产和消费选择行为分析》(以下简称《分析》)一书,已由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全书共4篇17章,30余万字。该书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居民微观决策行为的综合研究,阐释了现代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两个重要变量——消费和投资,既有致用的政策意义,也有独到的学术价值。综观该书,主要体现出如下三个明显特色:  相似文献   

3.
张传勇 《金融评论》2014,(2):102-109
家庭金融是近年来金融学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随着我国收入分配主体的变化及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居民家庭的资产结构和资产选择行为发生明显变化,家庭资产总量分布不均和结构失衡等微观结构问题较为严重。这些问题不仅牵涉到居民的福利问题。同时也影响着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提升、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因此,本文从理论模型、实证研究以及模拟分析等视角对家庭金融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回顾,梳理出一个较为新颖和系统的家庭金融研究理论框架,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同时,对引导家庭资产合理配置,完善家庭资产结构,扩大消费需求以及调整宏观经济结构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转轨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各项制度不断变化,制度变迁带来的不确定性对居民资产选择行为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和决定了金融结构的形成与变迁.遵循这一理论逻辑,本文利用一个无限期界连续时间"消费一资产组合"模型,分析了制度冲击导致的不确定性对我国居民消费一资产组合行为与金融结构变迁的影响,为我国金融结构量性增长和结构失调提供了一种理论解释.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优化我国金融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消费的资产定价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消费的资产定价(comsumptionbased asset pricing)理论是近20年来逐步形成的。一般性和统一性是其显著特点:(1)它将消费选择理论延伸进了不确定性领域,传统的消费选择理论可以被理解为该理论的一个特例;(2)它“统一”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理论(APT),期权定价理论以及非金融资产的定价理论,从而成为资产定价领域的一个一般性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6.
行为资产定价理论综述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陈彦斌  周业安 《经济研究》2004,39(6):117-127
如何刻画投资者行为是资产定价理论 50年来发展的主要脉络。在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基础上 ,通过修正投资者的效用函数而发展起来的行为资产定价理论 ,对投资者行为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本文构造了行为资产定价的一般均衡研究框架 ,指出了此框架与行为金融理论的区别 ,并在此框架下 ,综述了当前流行的行为资产定价模型。文章最后分析了行为资产定价理论的下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徐磊 《经济师》2008,(4):258-260
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对乳制消费品的选择行为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文章基于消费行为学的角度挑选了酸奶产品进行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并且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其与居民选择行为之间的关系,在用SPSS软件对杭州市居民酸奶消费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时分析了消费状况与方式、产品属性及影响产品消费的各类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最后给出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8.
邢大伟 《经济论坛》2012,(1):98-100
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规模不断增加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居民资产选择行为的复杂性.针对金融资产中居民股票持有行为,运用二元选择模型分析了影响城镇居民持有股票的相关因素.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户主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水平和家庭金融资产总量是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邢大伟 《经济论坛》2010,(6):153-155
居民资产选择多元化是我国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日益提高、财富迅速积累的必然结果。本文以扬州为例,分析了农村居民家庭资产总量和结构的变化,探讨了资产、收入和消费的关系,重点分析了农村居民家庭储蓄高企的原因,提出了优化居民资产选择、降低储蓄比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概念界定,采用实地调查、网络数据抓取、文献资料整理等方法获得数据,围绕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变化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认为:(1)生态系统服务领域研究历经"功能认识""功能量化核算",并逐渐向"消费量核算"演进。(2)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是指被人类社会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部分,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采用生产法计量生态系统服务整体存量价值,后者采用消费法计量已实现的生态系统服务流量价值。(3)近20年,中国居民日常与外出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论文主要贡献在于弥补生态系统服务消费领域理论与量化研究的不足,推动生态系统服务消费领域研究,力求为相关施政方针制定与调整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资产定价理论的核心是行为公设,行为公设是对人的行为的公理化概括,资产定价理论是行为公设在资产选择问题上的具体应用。资产定价理论的正确性在现实中经受检验,当资产定价理论被现实证明存在缺陷时,最终必然追溯到行为公设上。资产定价理论与行为公设之间存在着因果和反馈关系,行为公设为因,资产定价理论为果,同时资产定价理论对行为公设作出反馈。要消除资产定价理论对实际结果的偏离,最终必然落实到行为公设上,因此必须加强对行为公设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顾客既可以在生产领域,也可以在消费领域与企业共同创造价值,在消费领域中,消费者会主导价值的共同创造。消费领域的共同创造价值研究是国际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前沿问题。本文在对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参加健康俱乐部和山地车俱乐部的消费者为调研对象,用因子分析方法归纳了消费领域共同创造价值活动的三种形式。另外,本文结合广义情绪认知评估理论分析和验证了消费领域共同创造价值的形成机理和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居民消费、习惯偏好与资产收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惯模型是行为资产定价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模型将经济主体的习惯因素纳入到资产定价之中,由此推进了消费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习惯模型已经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研究,而在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中国则处于被人遗忘的尴尬境地。本文利用外在习惯偏好模型对我国居民消费、习惯偏好与资产收益进行分析。GMM结果是混合性的,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数据,GMM结果无法否定外在习惯偏好模型,因而无法否定习惯因素在消费与资产收益分析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本文所指的储蓄是特指居民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收入未消费掉的剩余部分进行价值积累的行为,或是居民个人金融资产的积累过程,而非全社会国民财富的储蓄。本文所指的投资是特指货币资金投入再生产过程从而引起生产流通规模扩大、实物资产积累的过程,而非投资愿望或金融资产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一、有效市场假说与资本资产计价模型是实证会计理论的基石 实证会计理论作为一个学术流派奠立于1986年,以瓦兹和齐默尔曼的合著《实证会计理论》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实证会计研究的宗旨是解释现行的会计和审计实务并对未来的会计和审计实务作出预测,其研究重心是会计选择行为。围绕这个重心,实证会计理论涵盖如下领域:(1)有效市场假说(EMH)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CAPM)。该领域主葵研究EMH和CAPM的确立对实证会计研究的意义。(2)会计收益与股票价格。该领域研究在有效市场假说下会计收益与股票价格的关系。(3)竞争性假说的辨识。该领域研究与有效市场假说相竞争的机械性假说。(4)会计数据、破产与风险。该领域研究有关会计收益与破产及风险间的关系,它是在前述(1)(2)(3)部分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的。(5)收益预测。该领域研究有关会计收益的时间序列特性的证据。对该领域的研究,必然应用了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6)信息披露管制理论。该领域研究对公司信息揭示进行管制的理由所在。研究表明,实际上不存在对公司信息揭示进行管制的明显理由。管制是基于相对成本与效益的经验性问题。有效市场假说依然是该部分必要的研究前提。(7)订约程序。该领域研究会计在企业及其经理人员的订约中的作用。研究中也必须运用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8)报酬方案、债务契约与会计程序。该领域研究会计程序对报酬方案、债务契约的影响。在给定市场有效的前提下,结合运用资本资产计价模型所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会计程序上的变更可能会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9)会计与政治程序。该领域研究政治活动对管理人员选择会计程序的影响。(10)会计选择的实证性检验。该领域研究对各种有关含计选辑行为的验证。(11)股票价格的检验理论。该领域研究强制性会计程序变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过程中运用的主要分析工具依然是资本资产计价模型。(12)契约理论在审计中的作用。该领域研究契约理论对会计和审计实务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居民的消费选择与国民经济成长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正> 1.近年来国民经济的短期波动正在把一些深层次的发展问题推到理论研究的前沿。特别是随着消费需求的急剧增加和生活方式的变更,居民的消费选择已成为理论研究中不能回避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从较大的历史跨度重新审视消费领域所发生的变化,以便更深刻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的规律。2.本报告是在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10459户居民诮费及储蓄意向进行调查和分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报告第一部分回顾了改革前后居民消费与国民经济成长的关系及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全生命期家庭效用最大化的抵押贷款需求理论,分析了居民住房抵押贷款选择行为,并应用中国城镇住户调查微观样本数据,建立二元选择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测试了家庭住房抵押贷款选择和贷款总量与住房消费、非住房消费、家庭的社会经济微观特征,以及贷款和储蓄利率等宏观因素的关系。研究发现,住房消费和家庭收入是决定家庭是否选择抵押贷款及抵押贷款需求量多少的重要因素,家庭的转移收入和借入收入对抵押贷款有抑制作用,家庭倾向于依赖其他资金来源进行住房消费,从而减少了对住房抵押贷款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CHFS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了我国城镇家庭资产存量及其结构对其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无房家庭和有房家庭的消费支出都受收入、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影响;有房家庭的消费支出与我们对现实的认知和消费理论更符合;不论高收入还是低收入有房家庭消费都明显受其住房价值影响,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更明显;风险资产变动对低收入家庭消费没有影响,无风险资产变动对高收入家庭消费没有影响,总体来看无风险金融资产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更大;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社保账户资金虽然不能当期使用,但却是中低收入家庭良好的预期保障,对当前消费有促进作用;居民金融资产配置最高的是无风险的通货和存款;家庭普遍现象是财产性收入少,财产性收入对消费的贡献小;中低收入的男性户主家庭消费低于女性户主家庭;高学历和婚姻状态正常的家庭消费更高.  相似文献   

19.
《经济研究》2018,(3):21-34
中国居民家庭存在"资产规模增长、结构多元化"与"消费需求相对不足"共存的现象。在此背景下,研究资产结构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资产结构识别异质性消费者,综合了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理论,通过估计暂时性收入冲击下的边际消费倾向,以及不确定性引致的财富积累,探讨了不同资产结构下异质性消费者行为的差异。本文不仅验证了资产变现难易程度对消费路径平滑和流动性约束的作用,同时发现了住房资产通过影响预防性储蓄行为,导致了流动性约束程度的差异。本文从资产流动性和住房资产需求角度,结合家庭"住房资产占总资产比重高与需求刚性较强"的典型事实,为中国居民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的原因提供了一种解释,有助于把握消费刺激政策的着力点,进而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惠雄 《经济学家》2004,63(4):109-115
美国人的夸张贴现与中国居民的超储蓄现象,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运用传统的贴现因子与消费等待理论,已经难以作出较为彻底的解释。本文认为,消费者跨时选择行为和耐心程度不仅仅受利息、遗产动机、消费偏好、通胀预期等因子的影响,在更为基础的方面,还受消费者在劳动过程中的生命成本支付与收益边际均衡规律决定。根据本文的研究,要提高中国居民的消费率,推动就业市场发展和切实提高普通劳工的工资水平是一个值得首选的制度安排,同时,还有赖于年轻一代的消费成长,这一结论暗示着增加公共投资支出可能仍然是未来中国难以避开的选择。而弱化美元则是解决美国居民的夸张贴现消费现象、稳定国际经济秩序、减少全球经济运行风险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