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指导方针。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处理好发展农业生产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农民主体作用的关系、加快农村经济建设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与新村建设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2.
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宏伟目标,确实有着新的、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毛志忠 《经济问题》2007,332(4):87-89
韩国的新村运动是成功的.我们应该借鉴韩国的经验与成功的做法,积极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目前应该是首先解决农民最需要、最基本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满足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要和城镇化、工业化相结合,与现代农业建设相结合,要建立让农民表达自己意愿的正常渠道,要尊重农民的"主人"地位,保障农民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张文斌 《当代经济》2007,(14):54-55
新农村建设必须依靠工业反哺农业,它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等方的支持,企业是"工业反哺农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角,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有产业带动等多种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5.
韩国的新村运动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模式.但因两国在社会制度、经济基础、建设目的、农村工业化道路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两国新农村建设的不同国情,全面吸取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和教训,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有大量的高技能、高素质的现代化新农民。而要有现代化的新农民,就必须对现有的农民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结合昆山市在农民培训中的实践活动,阐述了农民培训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蔡亚林 《经济》2007,(12):107
培育创业型农民,积极推进创业型新农村建设.由经济日报报业集团经济杂志社与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联合主办的首届"建设创业型新农村培育创业型新农民"论坛于近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在短期内把所有村庄都建成新农村,但所有村庄都必须要进行新农村建设,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必须要围绕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根本要求进行,而不是盲目建设.所以在建设中必须要尊重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风俗习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这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会少走或不走弯路,真正实现中央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9.
建设新农村离不开中国的文化传统,梁漱溟的"乡村为本"思想对今天的新农村建设富有启示:各项支农事业应符合三农实际;农村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政府不能包办代替;农业与工业必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0.
杨春娟 《经济论坛》2006,(20):128-129
胡锦涛总书记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不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也为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提供了新的道德标准。在广大农民中深入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引领农村新风尚,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新农村建设呼唤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农民的觉悟程度、认知程度、思想道德素质高低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培养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点。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经济权利没有得到根本的保障.农民经济权利得不到保障,就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关注农民的经济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是人的定位建设,"主导人"与"主体人"的建设必须有机结合,什么样的"主导人"是农民群众欢迎的?新农村建设的"根"在农民,依靠的是农民,为的是农民,服务型农民干部正是新农村建设之所需,还能发挥导向性作用.怎样建设"主体人"?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的"主体人"才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韩国后新村运动的经验值得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后新村运动时代的农业政策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为主旨,在农村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京畿道为例分析韩国后新村运动时代的农业政策导向及特征,指出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韩国"新村运动"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农村发展政策演变历程,对我国在新农村建设初始阶段的做法,提出几点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单玉丽 《发展研究》2006,(10):18-20
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而分散的、千家万户的个体农民难以有效承载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项目和资金的有效使用,因此,建设新农村,必须把创新农业合作组织体制与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台湾农业合作组织建设有长达50多年的历史,其巾不乏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拟通过界定"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分析现阶段农村、农业和农民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结合新疆农村的实际情况,指出其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劳务经济。而要推动建设现代农业、积极发展劳务经济,最终都离不开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与新型农民工。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劳务经济。而要推动建设现代农业、积极发展劳务经济,最终都离不开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与新型农民工。  相似文献   

19.
一、新农村建设要有新认识 新农村建设不是呼口号、搞运动,也不是搞形式、模式化。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的第三次重大调整,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它要求我们必须从更大的视野,更高的层面来审视和构思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青海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在青海进行“新农村建设”调研,可以发现西部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诸多矛盾,包括农业产业化与农民增收的矛盾、农村工业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农村城镇化与农民就业的矛盾、“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基层财政依赖转移支付的矛盾、农民储蓄与资金使用的结构矛盾、土地的生活保障与使用权转移的矛盾、农村基层民主管理与责任监督的矛盾等,这些矛盾集中表现在要素流动和转移在市场化机制下不利于农村建设。根据调研,我们建议:1.西部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在积极争取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公共政策支持的同时,继续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教育、职业培训和劳动力转移,扎实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2.西部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直接的途径要依靠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要依靠支农资全稳定增长机制;3.西部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间接的途径要依靠市场机制和企业家通过资产经营和企业重组进行机制创新,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运行机制,使“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4。西部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还在于解放思想,鼓励制度创新,促进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转移。鼓励制度创新,促进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合理流动和转移,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中城镇发展新村规划和建设进行,要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要结合工业化推进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要结合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进行。这些结合,具体体现为政策的配套和倾斜、激励机制的相互融合和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