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再融资方式主要有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这三种融资方式均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条件、针对目前上市公司存在的诸多非理性融资行为,监管部门应纠正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偏好.加强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监管力度。上市公司应树立诚信融资理念,建立增发新股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机制,并尝试综合采用多种融资方式进行组合融资。  相似文献   

2.
可转债是作为一种中间性的融资工具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十分有利。现今,可转债市场在经历股改带来的转股冲击之后,将再度迎来扩容高潮。毫无疑问,可转债现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投融资工具。本文从上市公司融资的角度提出完善可转债融资方式的建议,使上市公司能够合理利用这一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着重介绍信号传递理论和需求不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增发新股导致股东财富的变化,从而影响股票价格,并提出了在我国特定制度环境下的增发新股股价效应解释。  相似文献   

4.
对上市公司而言,定向增发相对于一般增发股份来说,筹资成本较低,过程简便,增发指向性强,自《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以来,定向增发已经成为公司筹资的一种主要方式。本文阐述了定向增发的含义、作用,着重分析了定向增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非理性增发新股的行为金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证券市场增发新股的总体容量一再攀升,而另一方面增发新股所筹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并存在大量变更资金使用用途的行为。本文通过行为金融学的市场时机理论等来分析这一矛盾,认为上市公司非理性增发行为的深层次原因是:由公司治理结构和股市发展程度决定的公司 经理和投资者行为的非理性。因此建议在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注意对公司经理的监督并健全激励机制,最终使公司经理行为理性化。  相似文献   

6.
该文回顾了我国可转债的发展历程,划分了可转债发展的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试点阶段和发展阶段,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可转债在探索阶段和试点阶段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为可转债发行条件、发行条款的设计等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再融资内部约束和外部约束两个角度,分析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的再融资决策。在内部约束和外部约束下比较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和可转换债券融资三种融资方式,得出公司发行分离可转换债券融资是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最优融资决策。  相似文献   

8.
该文分析了目前我国上市可转换债券的投资价值及其构成,发现了我国上市可转换债券投资价值被低估;并且还分别对影响可转换债券所含期权价值和债券价值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证实了我国上市可转换债券投资价值被低估是由于可转换债券市场因素和所含期权价值被低估所致,从而为可转债发行条件、发行条款的设计以及上市交易等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我国2001年至2006年公告拟发行可转债及拟增发的上市公司财务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探求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动因。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市净率与可转债融资选择显著负相关,公司规模、成长性、经营现金流易变程度与可转债融资选择显著正相关,成立年限、实物资产比例及盈利性对上市公司再融资选择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期我国上市公司频频推出增发新股再融资计划,引起股市剧烈动荡。分析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对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的影响,指出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原因,应完善上市公司新股增发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发行可转换债券成为中国上市公司重要的再融资渠道之一。通过对中国2001~2006年公告拟发行可转债及拟增发的上市公司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市净率与可转债融资选择显著负相关,成长性、经营现金流易变程度与可转债融资选择显著正相关,公司的规模、成立年限、实物资产比例及盈利性对上市公司再融资选择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特征:债券性还是期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表现出了较强的债券性特征,因此,上市公司可依其来选择可转换债券融资。这与Essige(1992)美国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表现出期权性特征,重视可转债在降低企业风险方面发挥作用的研究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经济不景气、股市风险过大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可转换债券是筹资者和投资者的共同愿望。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发展缓慢,这与我国建立一个强大有力的资本市场的要求极不适应。在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近几年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逐步推开,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障碍与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陈春 《全国商情》2007,(7):72-73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因此融资成为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股权全流通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新渠道选择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新的上市公司再融资工具,为我国的证券市场增添了活力。本文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应用B-S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的理论价值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显示,B-S模型的估值结果与市场价格存在着一定的偏离,但偏离程度较小。这一方面说明用B-S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估值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的可转债市场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发行方式、发行条件、相关法规的制定上,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8.
本论述了可转换债券的意义、双重性质,指出了它的不确定风险,特别是对可转券的票面内容、转股价格、赎回条款、回售条款等要素进行了独有的模型设计。  相似文献   

19.
从可转换债券融资看上市公司两类股东的利益冲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市公司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体现了控股的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却造成了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在股权价值、股本扩容、股东收益和发行条款的设计等四个方面存在利益冲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完善股权结构和妥善解决非流通股的流通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阐述可转换债券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筹资价值和投资价值,为企业筹资和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