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段全珍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5):47-49
阐述了对深化贵州农业比较优势的认识;提出从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立足优势、突出重点等方面做好规划工作;指出部门齐抓共管、提高科技含量、大力发展加工、加强市场建设、努力增加投入等5方面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甘蔗是一种糖料作物,也是亚热带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除用蔗茎制糖或鲜食外,其蔗梢、叶、渣等副产品又是生产饲料、食用菌、化工产品、酿酒、造纸的重要原料。在我国食糖工业中,蔗糖产量约占食糖总量的80%,是我国糖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食糖自给不足,按目前人均年消费6千克计每年消费量为729万吨,但年产约400万吨,每年需进口300万吨以上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对贵州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抓住机遇,趋势而上,实现贵州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但西部开发不是贵州大开发,能否抓住这次机遇,关键在制定出切合贵州实际的发展战略,这就必须对贵州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因此,分析贵州的比较优势至关重要。贵州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特色和优越地位的,并有着一定发展壮大前景的条件或因素,它必须是“优”中有“势”,“势”中有“优”。比较优势是一种动态的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它将不断地发生交替和变化。贵州主要有… 相似文献
5.
6.
一、双季稻、再生稻气候类型区本区包括贵州西南部海拔750米以下,南部600米以下,东部、北部400米以下的地区。年平均温度大于18℃,水稻生长季日数大于220天,安全生长期日数大于180天,10~20℃的积温大于4000℃,年降水量为1000~1500毫米,年日照时数1200~1600小时,热、水、光条件均适宜种双季稻和一季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双季稻的品种布局为:早稻用中早熟品种时,晚稻用中熟品种(籼型、粳型均可);早稻用中熟品种时,晚稻用中早熟或中熟品种;早稻用早熟品种时,晚稻宜用中迟熟品种。… 相似文献
7.
8.
草业是发展畜牧业的潜力产业。充分利用我省草山草坡资源,立草为业,草畜结合,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是我省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一、发展草地畜牧业具有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9.
10.
近日,甘肃省泾川县泾河川区万亩“三早”地膜洋芋生产基地内异常热闹,广大农民忙碌着刨挖、清洗、分装洋芋的场景随处可见,田间道路上拉运洋芋的车辆来回穿梭。这是该县精心打造万亩“三早”地膜洋芋生产基地的“金”字招牌,着力推进洋芋生产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效应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12.
优质棉是纺高档纱、特种纱纺织业的重要原料,而纺织业又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档纺织品需求量不断增加,给优质棉种植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作为最适合种植优质棉棉区之一的枝江市,为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3.
据城市和农村居民水果消费资料分析,水果消费量随着收入增加而增长。尤其是城镇居民,对水果需求量愈来愈大,要求愈来愈高。1994年城镇居民干鲜瓜果消费额人均84.26元,其中高收入户(人均收入2000元以上)人均为140.81元。1995年人均水果消费量达30.31公斤,比1990年增加1.4倍。在农村,1995年农民人均水果消费量6.96公斤,比1990年增加了2.7倍。 相似文献
14.
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现有草山草坡约 14 5亿亩,其中贵州省有 8000万亩左右,比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平均面积高出近一倍,是湖南、湖北、广西三省区总合的两倍,也是本省耕地面积的 2 3倍。贵州大面积的草山草坡资源和亚热带高原湿润的气候特征,为全省的草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地基础。然而,由于在较长时期内我们忽视了草业发展在农业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加之前些年大量开荒种地、毁草耕作,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贵州已成为全国水土流失的严重地区之一,其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面积的 43 5%,其中 90%的水土流失又来自于坡… 相似文献
15.
16.
芒果是世界五大名果之一,有“热带果王”之称,具有速生高产、肉质细腻、气味香甜、营养丰富、口感宜人、经济效益好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芒果为热带乔木常绿果树,要求较高的气温条件,一般正常生长温度要求18℃以上,适宜温度为20℃~30℃。贵州南北盘江、红水可流域沿岸的低热河谷地区,一般海拔高度800米以下,年均温度在18.5℃以上,最冷月均温10℃以上, 相似文献
17.
贵州蚕业生产解放前主要是放养柞蚕,1956年开始发展栽桑养蚕至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部分地区的农民找到了一条脱贫之路。从贵州蚕业生产的现状来看,有喜有忧,为使贵州蚕业生产能够持速、健康地发展,特提出几点措施及建议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20.
我国粮食生产的地区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 1 995年统计资料为依据 ,比较了我国不同地区在粮食生产上的潜在优势和显性优势 ;这种地区优势 ,特别是潜在优势的充分发挥 ,是实现我国粮食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