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如果说在2009年合作是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调的话,那么,过去的2010年,全球"战"的味道似乎更浓了一点,尤以货币之战更引人关注(参看本栏目文章《货币战阴影笼罩全球》)。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对中国政府4万亿刺激经济发展的关注和热议,对人民币国际化只能冷思考,因为一来它毕竟是中国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分量不大的举措之一,二来货币国际化是一个大课题(参看本栏目文章《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政治和经济前提》,放在中国现有的背景下,这还是一个探索性的前沿问题。但是,在中国货币体系上,人民币国际化毕竟已经起步,应该有相应的关注和思考。货币互换和人民结算试点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进展(参看本栏目文章《从货币互换角度看待人民币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对中国政府4万亿刺激经济发展的关注和热议,对人民币国际化只能冷思考,因为一来它毕竟是中国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分量不大的举措之一,二来货币国际化是一个大课题(参看本栏目文章《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政治和经济前提》,放在中国现有的背景下,这还是一个探索性的前沿问题。但是,在中国货币体系上,人民币国际化毕竟已经起步,应该有相应的关注和思考。货币互换和人民结算试点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进展(参看本栏目文章《从货币互换角度看待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当金融危机向全球袭来时,“环球同此凉热”,于是全球有了少有的合作和政策协调。但是,当全球经济在走向复苏的时候,却表现出不同的政策走势,美国政府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并称美国无通胀压力,请参看本栏目文章《美国宽松政策短期难改变》,而欧元区国家目前却面临通胀压力和经济复苏步伐各异的异常考验,请看本栏目文章《复苏步伐各异,欧元区货币政策陷入纠结》;  相似文献   

5.
《国际融资》2011,(3):22
当金融危机向全球袭来时,"环球同此凉热",于是全球有了少有的合作和政策协调。但是,当全球经济在走向复苏的时候,却表现出不同的政策走势,美国政府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并称美国无通胀压力,请参看本栏目文章《美国宽松政策短期难改变》),而欧元区国家目前却面临通胀压力和经济复苏步伐各异的异常考验,请  相似文献   

6.
货币战从来都不是个好选择,可它却从未停止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屡屡推出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企图通过货币战来保护自身利益。这不由自主地让人想起“二战”后通过贸易战和货币战打击削弱对手的例子,其中,  相似文献   

7.
李青  张栋 《新疆金融》2010,(3):90-96
<正>一、引言"煤炭-英镑"和"石油-美元"的历史轨迹表明,计价结算货币-储备货币-锚货币演进路径,是国别货币或者区域货币脱颖而出成为国际货币甚至关键货币的重要条件。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以来,国际碳交易市场呈现爆炸式增长,2008年即使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衰退和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全球碳市场总交易额达到1263亿美元(或860亿欧  相似文献   

8.
井华 《国际融资》2009,(4):17-22
2009年的全国“两会”,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召开的,如何应对这场危机自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危机之中的应对之策怎样具体体现?在受危机冲击影响最大的地区的地方政府有怎样的应对之策?本刊记者赶场地跑会,追求新闻的共享(参看本栏目文章《应对金融危机,有关对策的特别关注与特别说法》),提供有关这方面的权威解读。应对金融危机不是短期内就可以有成效的,况且中国本身就有中国的问题,偏偏又遭遇这场危机,那么,未来如何发展?能否把解决中国的问题和应对这场危机协调起来?对此,被采访的政协委员从各自专业角度发表了看法(请参看本栏目文章《全国政协委员献策应对危机》)。  相似文献   

9.
2006年,因《美国货币史》摘得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弗里德曼辞世,20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从美国迅速扩散劲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于是,越来越多的读者在网上搜索关键词—《美国货币史》。  相似文献   

10.
邹宗森 《银行家》2012,(3):87-88
正与以往几次金融危机发生在外围国家不同,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在全球经济与金融中心——美国,随后迅速向外围国家传导,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金融危机发生后,人们开始认真反思导致本次危机的原因,其中,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矛盾交织、问题突出,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对其进行改革也是历次"G20"峰会的重要议题。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撰文指出,"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