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静  党琳 《中外企业家》2009,(3X):118-118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国家赔偿责任的理论基石,是从法律价值上判断国家在何种情况下承担赔偿责任的根本标准和依据。但自我国国家赔偿制度实施以来,一元化的归责原则体系缺陷已暴露出来,已不能适应社会实践的需求,重构国家赔偿法归责原则体系已经成为摆在立法部门和理论界面前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归责原则在国家赔偿制度中是根本性的制度,它决定着国家是否赔偿和在什么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反映国家的价值取向和赔偿政策.因此归责原则对赔偿范围有很重要的影响.我国国家赔偿采取的是违法归责原则,这是否有利于保护受害方的合法权益呢?本文将从违法归责原则的特性等方面来讨论他对赔偿范围的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国家赔偿法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赔偿法是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依法予以赔偿的法律规范。《国家赔偿法》的制定,落实了宪法的规定,使国家赔偿法得以制度化。国家赔偿法对于依法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协调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法制的进步,不足之处也逐渐显露,13年来实际履行的效果并不理想,在司法实践中很多案件难以施行。许多案件引起群众的哗然,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不得不对此予以关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归责原则单一,赔偿范围过窄、赔偿程序不合理、赔偿标准过低等方面。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作者认为在立法方面针对国家赔偿法的归责原则可采用违法或过错责任原则为主、无过错责任原则为辅的多元归责体系;就赔偿范围过窄问题应进一步扩大国家赔偿的范围;对于赔偿程序不合理,则需要科学系统地设计国家赔偿程序;针对国家赔偿标准过低这个问题,必须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予以适当提高,调整国家赔偿的方式和标准,切实维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真正体现国家赔偿法的立法初衰.积极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行政赔偿行为是一种对行政机关具有惩罚性质的行为。认为行政赔偿行为在《国家赔偿法》的"违法原则"的归责原则前提下,是对于行政机关违法的先前行为所付出的法定代价;并且通过与行政补偿制度进行比较,得出行政补偿是与行政赔偿的相对的,是对行政侵权行为的惩罚而不是对行政侵权行为的补救。  相似文献   

5.
早期各国在行政赔偿领域中均借鉴了民法中的过错责任原则。而后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权利和操作上的便捷,出现了“客观过错”,即通过过错客观化和违法推定过错等方式来认定过错。客观过错的出现使得原本在认识本源上泾渭分明的过错和违法逐渐趋向于融合和一体化,所以我国《国家赔偿法》所采纳的“违法归责原则”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是合理的,但由于违法原则与过错原则之间的不可忽视的差异使得《国家赔偿法》中单一的违法原则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1994年5月12日通过,已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深刻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与宪法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因此,认真研究《国家赔偿法》实施问题,探讨排除《国家赔偿法》实施障碍的种种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笔者认为,目前《国家赔偿法》实施方面的最大阻碍因素不在立法本身(当然这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该法自身的完善)。而在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国家赔偿的抵触情绪,也即心理阻却。  相似文献   

7.
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是侵权领域的一个特殊问题。本文围绕注册会计师行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阐述在侵权法的框架下重建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的基本归责原则,同时创建具体的与第三人范围相应的民事责任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8.
正一、职务侵权责任主体及归责原则《侵权责任法》在《民法通则》和《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基础上,明确规定了职务侵权制度。该法第34条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由此,法律确立了职务侵权的责任承担主体为用人单位,性质是替代责任,即由用人单位对其工作人员(侵权行为人)的行为承担责任。同时,该法第34条也表明职务侵权归责原则采纳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即只要用人单位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邵和平  崔艳蕾  王宁 《企业导报》2010,(10):163-16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河北省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了《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有三年多的时间。从法律经济学角度出发,运用经济学著名的"汉德过失公式",对《办法》所确立的两大归责原则作一简要的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0.
注册会计师对第三者民事责任是侵权领域的一个特殊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注册会计师行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在侵权法的框架下重建注册会计师对第三者民事责任的基本归责原则,同时创建与第三者范围相对应的民事责任具体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1.
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是侵权领域的一个特殊问题。本文围绕注册会计师行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阐述在侵权法的框架下重建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的基本归责原则,同时创建具体的与第三人范围相应的民事责任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2.
国家赔偿法源于民法,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物,1873年,法国最早建立了国家赔偿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重视国家赔偿问题,1982年《宪法》、1986年《民法通则》、1989年《行政诉讼法》都规定了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国家赔偿包括立法赔偿、行政赔偿、司法赔偿和军事赔偿。今年5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赔偿法》)实施10年了,然而《赔偿法》对确认程序一直未作详细规定。国家赔偿案件的确认是赔偿案件能否进入国家赔偿的前置程序。确认的重点是解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是否违法。本文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民法院国家赔偿确认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入手,结合我国国家赔偿司法现状,对人民法院国家赔偿确认案件的立案审查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14.
由于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是侵权领域中的一个特殊问题,因此,解决我国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归责原则问题,必须围绕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制度的目标,在侵权法的框架下运用侵权责任制度的基本原理,过错原则的各个方面进行必要的扩展限定、补充和修正,作出与一般侵权诉讼不尽相同的规定,形成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特殊规则体系。具体地讲,就是要以独立审计准则作为注册会计师过失的判断标准、采用过错推定原则、建立和完善具体归责原则、推行职业保险和投资保险制度合理分散审计风险。确立审计准则的法定地位的主要内容就是以独立审计准则作为注册会计…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产品责任之归责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现有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剖析产品责任是指产品的制造者或销售者,由于其提供的产品具有缺陷,造成消费者人身或财产方面的损害,而应当向受害者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而归责原则是民事责任理论的核心。所谓归责原则是指归责的基本准则,它是确定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根本事由、标准或依据,体现了法律的价值判断,即法律应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还是应以行为人的行为抑或以已发生的损害结果为价值判断标准,使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从而实现保护当事人利益、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目的。在法律责任的确立上,我国多以过错为归责原则,如《民法通…  相似文献   

16.
谈谈国家赔偿的范围陈小毛1994年5月12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国家赔偿是依照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国家对受害者予以赔...  相似文献   

17.
在环境污染案件中,最关键的问题便是归责原则.不同的归责原则决定了侵权行为所具有的不同的构成要件、免责事由、举证责任等,所以对环境侵权归责原则的研究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笔者通过对我国当前环境污染侵权归责原则的学术主张和实定法渊源进行归纳和分析,结合域外的环境污染侵权归责原则,进而对我国的环境污染侵权归责原则进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1247条之规定,禁止饲养的危险动物损害责任之归责原则属于绝对无过错责任,不存在任何免责事由。然而,无过错责任原则虽然有利于受害人得到救济,但不利于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权利的保护,禁止饲养的危险动物致人损害之归责原则不能适用统一的归责原则,我国法律规定应根据动物种类的不同以及危险程度的不同进行划分,在不违背公平原则的基础上,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9.
侵权行为法作为一门重要的部门法,具备四方面的社会功能:创设与保护民事权益功能、补偿功能、分散损失与平衡社会利益、教育与惩戒功能。这一法律机制所拥有的巨大社会功能使其适用的理性化限定成为法治的关键环节,这就引出了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问题。我国民法学界关于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存在一元论、二元论和三元论三种理论学说。本文试通过对现存几个归责原则的分析讨论和对比综合提出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运用违约责任的基本原理着重分析了劳动合同违约责任一些基础性问题,即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概念、归责原则以及违约责任的若干承担形式,以期对正在进行的《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做出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