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以及博弈的角度出发,构造了一个中小企业与金融业在发生信贷关系时的博弈模型,对我国信贷市场上商业银行与企业在申请贷款和偿还贷款时的策略选择和行动方案进行分析.在博弈模型中,首先给出模型的假设条件,然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博弈均衡的结果,并重点分析各个变量的改变对博弈均衡结果的影响,最后得出一些启发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王书生 《中国经贸》2011,(10):168-168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解决贫困大学生无法缴纳学费问题所采取的资助政策,但是高违约率使这一资助政策的施行陷入了困境。本文采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方法建立了国家助学贷款中银行与学生的博弈模型,指出博弈的均衡结果取决于银行对违约学生实施惩罚的成本大小,提出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为(0,0)、(贷,还),最后指出使博弈双方收益最大化的均衡结果为(贷,还)。  相似文献   

3.
双重信贷担保的制度安排可以降低信贷风险,促成信贷担保协议的达成,但是,信贷担保各方的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必然会致使双重信贷担保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博弈模型分析表明,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中小企业融资难是银行、担保公司和贷款人之间的博弈结果,信贷发放则是该博弈的均衡解,利率、保费率和贷款人的投资收益率等是影响博弈均衡的重要变量;双重信贷担保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但是,当贷款人的投资收益率低于临界点时,担保公司的抵触行为仍旧会在客观上加剧融资难。  相似文献   

4.
高文志 《西部论丛》2003,(11):30-31
均衡与非均衡信贷配给 均衡信贷配给 均衡信贷配给可定义为即使当某些借款人愿意支付合同中的所有价格因素和非价格因素时,其贷款需求还是得不到满足的情形。价格因素是指银行要求的,且不受政府约束的贷款利率水平。很显然,均衡信贷配给发生在竞争性经济环境下,尤其是借款人之间存在对资金的竞争性需求。均衡信贷配给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在一给定借款人群体中的全部或部分受到了配给  相似文献   

5.
信贷寻租一直是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疑难问题。针对当前我国银行业的信贷寻租现状,从银行监管机构的角度出发,分析银行监管机构在寻租问题治理过程中与银行、贷款企业之间的三方博弈过程,找出信贷寻租问题治理的症结,提出实用而有效的解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徐敏  朱耀明 《科学决策》2004,(10):21-24
本文针对博弈划分的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在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银企之间的博弈关系,重点分析了我国信贷决策过程中的“惜贷”问题,指出了提高贷款效率、解决信息不对称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文章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即建立银行信用体系、增加企业贷款的粉饰成本等,这对保证银行的贷款安全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理论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信贷规模限制的弱化,我国的信贷配给途径在整体上从以政府控制为特性的非均衡信贷配给,向以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为特征的均衡信贷配给转化。在现实中,只要贷款的偿还是不确定,并且银行不能有效地区别顾客,给不同顾客以不同的贷款利率,那么在长期均衡状态下,贷款利率能够处于最优水平,信贷配给是会发生的,并且将一直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8.
资本市场不完美、信贷配给与公司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资本市场不完美条件下的公司投资行为,通过一个标准的借贷模型我们证实了Stiglitz和Weiss(1981)的结论,即信贷市场存在均衡配给和(或)歧视。更重要的是,本文进一步证明,均衡信贷配给意味着企业家使用外部融资的边际成本为无穷大,因此,如果投资项目规模是可分的,此时企业家将有不可抗拒的激励削减哪怕是一个货币单位的投资支出进而贷款需求,这种行为导致信贷配给在均衡中消失,信贷市场获得一个出清的均衡结果。本文运用类似方法还证明了信贷歧视也不会成为一种均衡现象。文章最后还表明,不对称信息产生的外部融资溢价使得企业家对初始计划投资的削减幅度、进而其最终实际资本支出取决于厂商拥有的净财富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青木昌彦的银行辛迪加及相机治理模型为基础,构建一种适合于中小企业的辛迪加贷款模式。该模式通过银行间的风险分担、消除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银行放贷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可得性。对中小企业融资中银企信贷关系的动态博弈分析,进一步表明辛迪加贷款模式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指出我国辛迪加贷款模式的发展还应该注意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和加强对牵头行的激励。  相似文献   

10.
民间资本对信贷配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谭建春 《特区经济》2005,(8):126-127
所谓信贷配给(creditrationing)是信贷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指商业银行在面临对贷款的超额需求时,不是通过提高利率的途径,来增加存款供给,同时抑制贷款的需求来实现信贷市场的均衡。信贷配给的存在说明,依赖信贷市场的自发作用,是难以达到借贷资金的供求均衡的。亚当·斯密  相似文献   

11.
从博弈角度看银行审贷成本与信贷配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强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4):119-120
文章通过一个博弈模型,分析了银行通过贷前审查手段甄别借款人资信时所面临的两难困境,从而揭示了银行在中小企业信贷中实施信贷配给的一个微观机制。由此得到的启示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关键,在于营造一个理想的社会化信用环境,改善中小企业整体资信状况。  相似文献   

12.
博弈论中纳什均衡解是基于完全理性人的假设,然而越来越多的经济实验结果显示:博弈结果有时与均衡预测解相悖,有时相互一致。本文在行为经济学中经典的有限理性认知层次模型上引入群体感知度参数,使得模型对于博弈结果的解释更加合理;文中也针对具体的博弈模型分析了群体感知度在形成博弈结果中的作用机理,也设计了一个简单实验对所得结论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1992—2010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建立各变量的VAR模型和VEC模型,对我国信贷供给结构与经济波动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与产出没有格兰杰因果关系,其它贷款与产出存在着相互因果关系,同时,信贷供给结构各变量均不引起通货膨胀的变化,而通货膨胀是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变化的原因;从信贷供给结构各变量来看,其它贷款是引起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其它贷款三者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影响。基于这些分析结论,文章提出若干信贷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的房地产热潮中,目前的房地产价格的持续走高已经与消费能力的提高渐渐脱节。银行的信贷巨资是不少城市出现这股热潮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商业银行支撑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房地产泡沫热潮中自身的风险也在不断集聚。房地产开发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两者之间产生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本文通过对博弈过程的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在房地产业繁荣时,银行会加大对于房地产业的信贷支持,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业的虚假繁荣;在房地产业衰退时,银行会紧缩对于房地产业的信贷支持,促进房地产业的进一步衰退。文末提出了化解商业银行在房地产泡沫中潜在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是从微观的角度,以微观个体的决策为基础研究分析了信贷配给,主要内容包括类型、动因、博弈过程和解决对策四个方面。文章首先提出了信贷配给三种主要的划分标准,在非均衡信贷配给的基础上分析了信贷配给产生的原因,得出信息不对称是信贷配给的主要动因。之后通过博弈具体分析借贷双方采取策略的过程。最后提出了通过抵押品与贷款利率相结合来解决信贷配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对我国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会计信息普遍失真的现状分析,构建了上市公司与中小股东间的信号传递博弈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精练贝叶斯均衡的求解,证明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中“混同均衡”的存在,并在实际市场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柠檬市场”理论对信息“混同均衡”所引发的证券市场萧条的严重后果进行了验证,揭示了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在于避免信息发送者和各类使用者之间信息的“混同均衡”,建议相关政策制定程序中应增加博弈分析和混同检验等环节以保障制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信贷资源要实现优化配置应该围绕企业外部市场均衡与内部博弈均衡为中心,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的拓宽,信贷资源如何实现跨部门分专业的优化配置问题日显突出,本文就提升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围绕实现市场均衡与博弈均衡,从有效信息、有效激励与动态结构调整三个角度探讨了制约信贷资源跨部门优化配置效率中的瓶颈问题,并相应地给予了政策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人才市场中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之间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而这也直接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市场效率。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在信息不对称下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之间的博弈过程以及求出博弈均衡结果,并提出对策建议。分析表明:当概率P≥3/5时,贝叶斯均衡是(低能力,雇佣);当概率P<3/5时,贝叶斯均衡是(高能力,替换)或(低能力,替换)。  相似文献   

19.
本文建立了博弈模型,对我国遭受了国外反倾销比重很大的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提出了集群化发展战略,从理论上分析中小企业在选择单独进入和集群进入时不同的博弈结果,得出中小企业选择集群进入时,无论东道国企业选择起诉,或者不起诉均会选择留在市场,而且一旦东道国企业起诉对其造成的损失,会比容忍对方进入的损失大,这便对东道国企业构成了一个可置信的威胁,使得东道国企业只能选择容忍中小企业进入其市场的策略,达到在不完全信息下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这一结论对我国中小企业应对反倾销的集群化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引进外资的种类政府间贷款:指我国与外国政府签订协议筹措低息贷款,在协议规定的范围内使用。政府混合贷款:指我国向外国筹措政府贷款和其他贷款(如买方信贷)。这种信贷分长期、低息或无息贷款三种,对发展我国经济比较有利。多边机构贷款:指联合国所属或与它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