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运用1978—2011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核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度量技术进步偏向情况。结果显示:1987年后我国工业及大多数行业技术进步明显偏向资本。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整体增长率比较低且1990年后主要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效率的上升速度小于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速度,且资本生产效率下降的速度大于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速度。同时,大多数行业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越突出,则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下降越明显。这说明我国工业及行业技术偏向的选择并非是适宜技术。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和中国工业行业的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一国的最优银行结构怎样随着经济中资本的积累而变化。我们证明了,经济增长过程中,随着资本的积累,最优银行结构所要求的银行规模越来越大。对这种银行结构的偏离会导致福利的严格下降,并有可能使经济中某些成员无法获得银行服务。本文的结论说明,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本的相对稀缺,更应该发展中小银行。这样可以促进经济的成长并提高福利。  相似文献   

3.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对转型期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间演变和省区空间分布进行实证分析,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三部分。结论表明,转型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显著,各省区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较大,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这一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农业前沿技术进步贡献,技术效率状况改善的贡献很有限。此外,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也是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5.
国际贸易、R&D溢出和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108,自引:4,他引:108  
本文采用6种计算外国R&D资本的方法和国际R&D溢出回归方法,首次就国际R&D溢出对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增长、技术效率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我们从这6种方法的比较中发现:当采用有缺陷的两种方法时,得到国际R&D溢出系数显著为负或者溢出系数为正,但不显著的结论;而采用其他的四种方法,能得到国际R&D溢出系数显著为正的结论。因此,从计算方法本身及其结论的比较来看,通过国际贸易渠道的R&D溢出促进了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结论更可靠。同时发现在大部分情况下国内本行业R&D与其他行业R&D对行业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起阻碍作用。因此,加强与R&D投入比重较高的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以及提高国内自身的R&D效率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98,自引:6,他引:198  
颜鹏飞  王兵 《经济研究》2004,39(12):55-65
本文运用DEA的方法测度了 1 978— 2 0 0 1年中国 3 0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 ,并且对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同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生产率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其研究价值在于对中国经济研究者提供先进的分析工具和研究平台 ,并为有关部门提供接近现实的经得起检验的数据加工库以及政策依据。本文的主要结论是 :总体来说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是增长的 ,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的提高 ;由于技术进步减慢 ,1 997年之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出现了递减 ;根据技术进步并不能做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判断 ;1 992年以前中国经济出现了效率的趋同 ,1 992年以后追赶效应消失 ,技术进步成为各个地区生产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效率提高以及技术进步均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对2003—2008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的生产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分析生产率变化的动力来源以及各地区的差异,并进一步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指数显示波动性上升趋势,且主要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高等教育生产率的增长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性;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前的技术水平显然不能满足高校的需求。最后针对高等教育生产率变动的特征对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自主研发与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萍  彭峰 《经济评论》2012,(1):133-139
本文采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省际高技术产业的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并运用动态面板GMM方法对国际贸易、自主研发与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9年间,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出现了下降趋势,但其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显著。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并没有促进其生产率增长,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主要来源于持续的自主研发,而立足于自主研发途径的技术吸收也促进了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因此,在研发设计新产品过程中,高技术产业应具备生产中间产品的能力,减少对中间产品进口的依赖。促进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增长主要取决于研发投入,但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应注重通过管理和制度创新提升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9.
10.
袁立辉 《时代经贸》2008,6(5):92-93
本文通过论述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衡量及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的作用,得出结论,技术进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贸易条件和贸易结构:文章结合我国的实际,研究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所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与收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的数据包括1998年和2005年中国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我们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第一,中国工业经济的增长多大程度上是由生产率的改变所驱动的;第二,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生产率表现有何差异,包括对国有企业和各种非国有企业的比较;第三,我们探讨了沿海、东北部、中部和西部等四个主要经济区域的生产率水平是否存在收敛的问题。我们发现企业进入和退出样本对生产率增长有着特殊的影响。在1998年至2005年间,这种进入和退出促进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并且加快了内陆省份生产率对沿海地区的追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与收敛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的数据包括1998年和2005年中国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我们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第一,中国工业经济的增长多大程度上是由生产率的改变所驱动的;第二,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生产率表现有何差异,包括对国有企业和各种非国有企业的比较;第三,我们探讨了沿海、东北部、中部和西部等四个主要经济区域的生产率水平是否存在收敛的问题。我们发现企业进入和退出样本对生产率增长有着特殊的影响。在1998年至2005年间,这种进入和退出促进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并且加快了内陆省份生产率对沿海地区的追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全要素贡献率在1992年达到最高点之后逐步回落的现象,引发了学术界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广泛争论。本文通过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后发现,资本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中国全要素的贡献率较低且波动大。本文认为,制度变迁和经济结构的改善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而技术进步只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一部分。真正引发1992年之后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原因在于之前中国经济改革的效益递减和实质性改革的停滞不前。因而,维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改革的深层次推进。此外,工业化和城市化仍是维持现阶段持续增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CES生产函数下,从理论上讨论了要素替代弹性、技术进步偏向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采用Kmenta近似估计方法,估算1979-2011年中国工业各行业的替代弹性;并根据Acemoglu对技术进步偏向定义,测算1979-2011年各行业技术进步偏向情况。实证结果表明,大多数行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且资本技术进步增长率小于劳动技术进步增长率;我国行业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进步大致是资本偏向性的。同时,1987-2011年间要素替代弹性变大和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对行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人均资本对行业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论述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衡量及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的作用,得出结论,技术进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贸易条件和贸易结构.文章结合我国的实际,研究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所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利用索洛模型法估算出我国1978-2010年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并依据估算结果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动因作简要分析,以考察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效率。分析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卓有成效,技术进步效率为经济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其在总产出中的贡献率为32。96%,仅次于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劳动投入贡献率高。另外,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适中,这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较为适应,符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性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如今人们最关注的问题莫过于环境、技术和经济三个方面.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环境规划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也逐渐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强着我国的经济实力,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由此可见环境规划与技术进步的质量与水平都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分别从环境规划和技术进步的角度分析了两者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现状和作用,进而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企业演化: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本文从企业动态演化的视角,对"十五"前后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来源进行考察。通过采用企业微观数据,结合BHC方法①和偏离份额方法,分析技术进步和资源重新配置在工业生产率变动中的作用,为转轨时期工业生产率的变迁提供了新的解释。本文发现,在考察期内,工业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和增速都表现出很强的异质性:存活企业生产率水平最高,进入企业生产率增速最快,退出企业无论是水平还是速度都处于最后。对于工业生产率的增长,存活企业的技术进步贡献占近一半,而企业演化导致的资源重新配置贡献占另外一半,说明企业演化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是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重要途径,揭示出以建立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的制度改革及新上投资项目对现阶段经济增长质量的意义。从长远看,随着我国在转型过程中制度潜力的趋弱以及产业发展趋于成熟,增强存活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进步步伐,则是实现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   总被引:71,自引:2,他引:71  
刘伟  张辉 《经济研究》2008,43(11):4-15
本文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从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度量了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将其与技术进步的贡献相比较。实证研究表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中,虽然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一度十分显著,但是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逐渐让位于技术进步,即产业结构变迁所体现的市场化的力量将逐步让位于技术进步的力量。此外,研究也发现,结构变迁效应的减弱并不表明市场化改革的收益将会消失,某些发展和体制的因素仍然阻碍着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从这个层面来看,我国完善市场机制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