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价值互信网络是电子商务时代的全球贸易网络、全球采购网络、知识网络、供应链以及供应网等的统一模型,是电子商务与企业间天衣无缝的整合。信任问题是价值互信网络形成和运作的基础。着重讨论了价值互信网络的模式和信任的构建,对网络节点企业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价值互信网络是电子商务时代的全球贸易网络、全球采购网络、知识网络、供应链以及供应网等的统一模删,是电子商务与企业间天衣无缝的整合。信任问题是价值互信网络形成和运作的基础。着重讨论了价值互信网络的模式和信任的构建,对网络节点企业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嵌入关系的企业网络链接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关于网络结构的研究隐含了主体间的关系是外生或给定的,而很少有人从主体行为的微观角度研究网络结构的生成和演化过程。基于企业合作伙伴选择过程,研究网络的链接和演化机制:首先对认知、关系和结构嵌入进行了界定;然后建立了企业的嵌入关系与要素获取、信任和互补价值变化的关系假设;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链接关系选择及生成和演化模型。研究认为,合作过程本身以及网络嵌入对于链接关系演化具有直接影响,决定了企业间网络结构的不断演化。  相似文献   

4.
较高的网络权力意味着外部资源获取便利,但其是否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并未达成共识。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以知识获取为中介变量,以企业间信任关系和知识整合能力为调节变量,构建一个两阶段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以检验网络权力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结果表明:①网络权力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②网络权力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获取,知识获取则对技术创新产生倒U型影响,知识获取在网络权力影响技术创新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③企业间信任关系有助于企业通过网络权力获取外部知识,知识整合能力有助于企业将获取的外部知识转化为技术创新。对于管理者而言,可以从关系网络治理和内外兼修两个方面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与绩效。  相似文献   

5.
企业间关系中的信任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组织间信任和组织间人际信任。西方营销学者曾在许多研究中检验两个层次的信任对组织间关系变量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结构方程模型.以家电分销渠道中的分销商为样本,对比了中国市场上两个层次的信任对一些重要的组织问关系变量的作用,以此来展现中国市场上企业间关系中信任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战略网络中企业信任度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平南  杨丹 《经济论坛》2009,(13):132-135
信任是战略网络建立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从前置因素、后置因素、共同因素三方面分析影响战略网络中企业信任度的主要因素,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战略网络中企业信任度的模糊评价模型,以期对网络中企业间的相互信任水平进行科学的度量。  相似文献   

7.
欠发达农区产业集群的网络组织结构及其区域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河南农区三个不同网络类型集群129家企业的调查,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对比三个集群中的衍生网络、情感网络、咨询网络以及合作网络的网络特性,鉴别出欠发达农区集群网络中的核心节点、重要关系及不同网络组织类型的区域效应.研究发现:先导企业是集群衍生的孵化器,亲属或厂属关系是区域产业繁衍的关键渠道;大企业是技术创新和扩散的中心,供需关系和技术工人流动是区域学习的重要路径;中等企业是情谊联系的活跃点,长期合作关系能培养区域信任;中介组织与服务机构、"生产组织者"是企业间合作的"桥梁",上下游的经济联系对区域合作影响巨大.从集群的网络组织类型来看,混合性的转包网络和互补性的垂直网络比竞争性的水平网络对区域内的网络学习、信任培养、合作行动以及区域发展能带来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信任在供应链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可以减少企业间合作的交易成本.又可以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本文分析了供应链企业间信任的内涵和作用.并基于信任机制的信任源原理,探讨了构建供应链企业间信任机制的二层模式.即个体层面的信任构建和组织层面的信任构建.这两个层面能相互促进,推动供应链中信任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中国营销渠道中企业间信任的概念模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关系营销在理论界和企业界的日益兴起,使得许多企业在与其渠道成员的交换中开始放弃传统的交易导向,采纳关系导向.在这个背景下,信任被认为是建立成功交换关系的关键要素.本文在对现有文献概括与归纳的基础上,提出厂商视角的我国企业间渠道信任的一个综合模型和两个具体模型,即集体信任模型和人际信任模型,以及相关的若干命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众创团队簇多阶段信任关联中存在的主体地位差异性、信任情景不确定等问题,以网络信任惯例为切入点,系统提出了团队簇协作能力互信机制分析框架。以网络信任惯例研究的复杂节点信任行为、循环交互信任模式和拓展演化信任路径为分析维度,从多团队协作互信存在的多主体、多阶段、动态性信任情景出发,总结了协作能力互信机制的概念,并梳理出机制研究关注的多元信任对象、动态信任基础以及信任机制的长效稳定性导向。借助和谐主题辨析的EOL模型,归纳出多团队协作创新在初创期、发展期和转型期面临的知识位势、角色互惠以及能力跃迁要求下的协作能力互信主题,构建了包括面向初创期认知信任、发展期结构信任以及转型期情感信任在内的互信机制,拓展了网络惯例内涵的应用范围,解构了团队簇协作能力互信的概念特征和问题导向,基于和谐主题辨析方法,丰富了协作信任效应的研究思路,对建立完善复杂动态竞争环境中的多团队间创新信任协作机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缪匡华 《技术经济》2006,25(6):100-104120
企业动态联盟是动态的、开放的体系,是通过各种契约组成的利益共同体,是一种合作性的竞争组织。本文认为,企业动态联盟的边界模糊性、风险性、文化的差异性以及高度不稳定性是其共同治理的主要原因。企业动态联盟的治理不同于市场机制和单个企业的治理,必定是各方成员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实行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相结合的共同治理,内部治理关键在于理顺共同治理的关系,外部治理关键在于建立信任保障机制,而共同治理的基础是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竞争背景下,提高创新绩效、增强行业竞争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迫切需求。在知识共享时代,联盟组合构型成为现代企业实现知识共享、有效获取外部资源的重要路径。为探明联盟组合构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引入知识共享变量,构建反映联盟组合、企业创新绩效以及知识共享三者关系模型,以揭示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联盟组合规模、多样性和网络密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发挥正向作用;知识共享在联盟组合构型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需求寻找联盟伙伴,加强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企业或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知识共享。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联盟成员彼此信任度,建立稳定的知识共享平台和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联盟网络涉及不同程度的知识共享和知识泄露风险,并有可能对突破式创新产生差异化影响。选取合肥、南京和苏州253个企业为样本,探究企业探索性联盟网络和开发性联盟网络分别对突破式创新的直接效应,以及技术能力和网络惯例等内外部情境变量对两种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探索性联盟网络对突破式创新具有倒U型效应;开发性联盟网络对突破式创新不具有曲线效应,仅是正向线性关系;内外部不同情境变量对探索性、开发性联盟网络具有不同调节效应。其中,技术能力仅对探索性联盟网络与突破式创新间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网络惯例对开发性联盟网络与突破式创新间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组建企业联盟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迅速,但普遍存在稳定性不高、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因此,提高联盟稳定性、改进联盟绩效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管理协同理论,从资源协同、目标协同、知识协同、关系协同、创新协同视角,以成员信任度为调节变量,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联盟成员资源协同、目标协同、知识协同对联盟稳定性存在正向影响,关系协同、创新协同对联盟稳定性存在负向影响。基于此,提出促进联盟稳定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5G网络、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推广,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然而,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工业企业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必须组建联盟关系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基于创新联盟理论,构建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框架,通过对451份有效问卷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①联盟管理能力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②知识流动在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③知识重构能力调节联盟管理能力与知识流动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关系联结理论基础上,引入中国社会特有的“关系”变量,构建了包括西方关系变量、中国本土关系变量和信任在内的产学研联盟关系品质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并利用117份有效样本数据,对所建立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西方关系联结中的社会性联结与结构性联结对信任有显著正影响,但功能性联结对信任影响不显著;中国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情感性关系与工具性关系对信任有显著正影响,其中,工具性关系影响效果较大;信任对产学研联盟伙伴间关系品质有显著正影响。  相似文献   

17.
胡军 《现代财经》2008,28(1):71-74
近年来,企业与环境非政府组织建立的绿色联盟大量涌现,已有研究大多对企业与非政府组织协同创造竞争优势的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但是对绿色联盟所蕴含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不足.由于企业与非政府组织在组织属性上存在根本差异,绿色联盟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多潜在风险.本文分析了绿色联盟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周杰 《技术经济》2022,41(10):68-78
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希望通过构建联盟、形成联盟组合的方式应对竞争。不过,联盟组合规模对于焦点企业绩效的影响尚未得到一致结论。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采用中国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探讨创业企业存在资源冗余的情况下,联盟组合规模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层次回归的方法,对336个企业的1455条“企业-年度”的联盟组合规模相关数据分析后发现,创业企业联盟组合规模的增加对焦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已吸收资源冗余和未吸收资源冗余在联盟组合规模与焦点企业绩效之间起正向的调节作用,强化了联盟组合规模对焦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创新联盟作为整合互补资源、快速应对市场的组织模式,提高了合作单位的竞争力。但信任的匮乏成为联盟失败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创新联盟信任缺失的矛盾表现,从创新联单的主体和客体两方面探究其原因.指出了联盟信任的独特性——快速信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联盟快速信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间信任关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任关系作为企业间的社会资本有利于战略联盟的维持和运转。建立高科技企业联盟间信任关系提升信任水平,需建立成员企业间学习的正式与非正式机制,组建广泛的商业关系网络,设计联盟内部信任的评审规范,培育共同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