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光明 《魅力中国》2011,(8):217-21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核心,在学校管理中,究竟什么是“以人为本”?严格管理学生是不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要刚性管理吗?“以人为本”难道只要表扬,不要批评?只讲人情,不要原则吗?我认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学校中贯彻应体现在:向公正去接近。现实中,真正意义上的公正是不存在的,公正不过是人们心中一种美好的愿望和期待,  相似文献   

2.
要把握“以人为本”,必须搞清其中“人”和“本”这两个关键词.“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重在能力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既符合社会主义中国的国情,又符合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何柞庥 《环球财经》2012,(9):120-121
在明确了“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概念后,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一定历史阶段,“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又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的人本观对人本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既是哲学问题,又是管理问题。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观点是以“现实的人”为前提和出发点的,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体制下的“人性”、“人的本质”、“人的异化”和“人的解放”作了科学的探索。这对我国企业现阶段提出的“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以马克思的人本观念为指导思想,构建一个“全面发展的”、“学习型的”、“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以人类为本”的和谐发展的人本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孟宏 《中国经贸》2010,(14):107-107
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指导原则,这是由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出发点是人,其本质目标是促进入力资源发挥最大的效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要正确认识“以人为本”的实质要求,而且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本文通过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规律和“以人为本”本质的分析,结合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要求,提高管理工作水平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财经·时政     
“人权”入宪体现“以人为本”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写入宪法。人们说,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以人为本,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的一个重要执政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高校图书馆管理之“万剑归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卓巍 《理论观察》2009,(5):157-158
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网络资源的飞速发展,给我国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文章研究了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一方面,从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等方面对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软心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从组织结构、基础设施等方法研究了“以人为本”管理之硬件基础。在此基础上,指出“以人为本”管理是图书馆适应社会发展和图书馆现代化要求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人本观--解析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淼 《理论观察》2004,(5):17-18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必然结论;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潮有着本质的不同;“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现实生成。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的思想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提出过,其含义众说纷纭,纷繁复杂。即使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其认识、解释也不尽一致。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究竟是何含义,其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如何,如何做到“以人为本”,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是我们党第一次明确将“以人为本”提升为党的执政理念,而且还高扬“以人为本”的人民性,充满了理论创新的睿智,具有丰厚的人学底蕴;呈现了社会发展理念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复归;揭示了社会发展进程中重物轻人,人被边缘化的历史症结;内蕴了以“现实的人”作为“以人为本”理念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1.
高校的创业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着眼于在现实生活中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这是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基于以上思考,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并对其实现途径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最后总结了在艺术院校推行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侯思亮  程金才 《魅力中国》2010,(19):100-10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理念的提出与确立,使得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尊重人权、保障人权,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个体,人们也更加关注自身的利益。与此同时。一些与“以人为本”相互矛盾的问题也产生了。这其中,较为典型的是“以人为本”与“艰苦奋斗”之间的矛盾。个别人认为,艰苦奋斗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标准。还有一些人认为,以人为本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精华,同时又注入了新的内容,赋予了新的意义.“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都是把“一切为了人,为了一切人”作为核心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保证.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构建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入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和深远意义,才能更好地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王虹 《理论观察》2007,(1):88-89
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实现“以馆员为本”,但其人权、工作和生活等层面意蕴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是基础,有效组织管理是保障。  相似文献   

16.
陈文明 《发展》2008,(7):128-128
流动人口管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面对目前流动人口管理行动层面人权保障尚待完善和落实的现状,找到流动人口管理中能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有效途径,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协作共建中坚持和认清这一目标,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的改革,营造出“以人为本”的法治环境,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流动人口管理的始终。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我们所做的各项工作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文章从以人为本的内容实质、以人为本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人为本思想与西方人道主义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本质区别进行注释。  相似文献   

18.
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全面审视“以人为本”。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理念。新世纪“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在新形势、新条件下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价值核心,公平正义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与公平正义的和谐统一。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价值主体和根本目的,认为“以人为本”理念在当前社会发展状况下应以人民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为本,以人民生活水平尤其是弱势群体生活水平的实质性提高为本.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重时代变迁,正确把握尺度.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落实这一要求.就不仅要从理论高度深刻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更要注重在实践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本文就此谈几点初浅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