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依族宗教信仰分为传统宗教和摩教。传统宗教信仰多神,主要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  相似文献   

2.
在儒学"大传统"的影响渗透下,处于"小传统"的民间祖宗崇拜不再只是具有宗教色彩的民间信仰,而且是蕴含着道德伦理特质的传统信仰形式。在祭祖礼仪、家谱族规等民间祖宗崇拜的载体中,包含着报本返始、尊祖敬宗;善事父母、和睦兄弟;伦常有序、敦宗睦族等儒家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3.
吴越文化的生成与变迁,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形势、移民结构的规定和影响。吴越文化有着独特的区域特征,对江南民间宗教信仰产生深刻的影响。江南地区先秦以来传承不息的迷信鬼神文化传统奠定了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社会心理底蕴;吴越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促使佛教、道教鬼神观念向民间鬼神信仰渗透,丰富了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内容;吴越文化的多元性特征促使多种民间宗教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4.
明代中后期,民间女性宗教活动极为活跃。她们参与宗教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并且从中展现了比男性更为突出的实用取向,这与女性的性别角色、社会地位特点,以及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多样性、综合性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巴洛克作家的创作,实质上是一种自觉抛弃古典主义条条框框的自由创作,是一种叛逆的创作.当然,这种自觉是在宗教的极力推崇下才有的勇敢之举.它对宗教主题的狂热表现、对宗教力量的无尚崇拜、对世俗生活的热情展现、对怪诞人物的灵活塑造都是统一于巴洛克艺术"促进集体激情"、表现"信仰之胜利"的主旨的.  相似文献   

6.
宗教信仰是高度个体化的,它依赖于独一无二的个人经历。任何科学家又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下,科学家信仰宗教不是个别现象,我们应该从哲学的角度,理论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有明一代鉴于元代对宗教特别是佛教的法治管理的宽缓造成的后果,在佛教僧官的设置与管理、寺院的管理、僧侣的管理等各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然而,明王朝的以压制为主的宗教法律制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方面,佛教在这种压制下失去了其特有的义理活力,而走向以民间迷信为神灵信仰;另一方面,依附于佛教的各种民间宗教在明中后期异常活跃并成为最后推翻明朝的有生力量明朝的宗教法制之得失对今天如何处理法律与宗教信仰的关系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特定的宗教课程中,教师应当享有充分的表达宗教信仰的自由.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表达信仰的自由则受到一定限制.对于客观的宗教现象以及宗教知识的普及,教师享有表达自由;对于宗教标识的佩戴,在我国公立学校一般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应当是被禁止的;对于宗教的评价,一般情况下,主观的消极价值判断是不允许的,过度的积极价值判断也是被限制的,而带着尊重的对宗教信仰的适度赞美是允许的.  相似文献   

9.
文字本身具有一定的意涵性、识别性、装饰性.由于文字本身具有表情达意的特点,所以它可以直白的表现自己的情感、表达人们思想的作用.通过民间服饰中的“文字”,探究其所蕴含的民俗文化意涵.同时,结合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有关“文字”服饰的实物考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服饰中的“文字”所传达的吉祥象征民俗中所蕴含的吉祥文化、民间信仰习俗透露出民众对自然的崇拜,以及游艺民俗中的民间戏曲人物传说.  相似文献   

10.
民间信仰是最具有中国乡土特色的信仰,福建省的民间信仰又是中国民间信仰最活跃、最典型的地区,其植根于乡土社会中,深深地影响着乡土民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基于闽北乡镇青年农民创业的实例,探讨当地民间信仰作为青年农民创业重要社会资本的状况,以及在青年农民创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