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二战后,受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等理论影响,欠发达经济体严厉规制金融部门。理论模型显示,短期抑制会产生金融租金,可能出现增长效应;长期来看,金融租金趋于耗散,实际增长率低保障和自然增长率,带来高通胀和高失业率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纷纷推进金融自由化运动。由于价格调整快于数量调整,金融市场调整快于产品市场,自由化产生负产出效应。来自于金融、实际部门的任何冲击以及制度与政策失灵,负产出均引致金融危机。抑制程度越深,负产出效应越大,自由化过程中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也越大。本文使用41个国家的数据,以二元选择模型对上述假说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思想不同,由哈耶克所创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强调更纯粹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鼓吹“回到亚当·斯密去”,力图恢复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力量。这一理论所主张的放松管制(deregulation)、自由化(liberalization)和私有化(privatization)措施,在英国的撒切尔和美国的里根时代的确焕发过生机。受此启发,约翰·威廉姆森给饱受通胀折磨的拉美国家开出了促进经济增长的药方,并得到华盛顿有关机构的首肯,成为“华盛顿共识”。然而,阿根廷这位完全照此办理的“优等生”竟然发生了危机。威廉姆森于是又提出了经过改进的“后华… 相似文献
3.
美国主导的金融自由化是世界金融危机的祸根.放松金融管制,全球化得到迅速推动,同时也使金融投机盛行起来.今天国际金融的发展与世界经济中的贸易和生产性实体投资不再有一种直接的联系,投机性交易占居主导地位,它损害了经济发展的基础.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强势发展,与美国近年来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不断上升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美国已经把全球经济与关国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了.美国自身的问题,却让世界经济受到拖累,并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5.
金融自由化具有"二重效应"。自二十世纪60年代末起,美国开始启动金融自由化的进程。美国的金融自由化引领着世界范围内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梳理其进程并归纳每个阶段金融领域的自由化特征,有利于总结美国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从而获得若干有益于中国等发展中—转型经济国家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郑泽华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1,(4):2-5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抑制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因而,在著名学者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的金融深化论影响下,许多发展中国家选择了金融自由化的道路.但令人失望的是,除亚洲外的广大拉美和非洲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并未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为此,经济学家赫尔曼、穆尔多克、斯蒂格利茨提出了金融约束理论,认为政府选择性地干预金融部门有助于而不是阻碍了金融深化.目前国内也存在一些观点认为我国现阶段已具备了实行金融约束的条件,应该选择金融的约束战略.而本文在对金融约束理论及其政策主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金融约束在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可行性,逐步深入地推行渐进式的金融自由化战略乃是我国金融发展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7.
吴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2,(1):2-6
本文对金融自由化及其具体表现,金融全球化及其表现,以及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全球化的关系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认为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对银行并购形成了外在压力,也提供了动力,而后者又促进了前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文献述评的角度,归纳研究了资产价格与金融危机的特征和相互作用的机理。在金融危机的孕育阶段,金融自由化、经济上升周期、货币政策、国际资本流动和心理等因素导致或助涨资产价格向上运动和泡沫化现象。金融危机通常在局部地区和市场首先触发,并向实体经济蔓延并实现国际传导,在泡沫崩溃和危机传导过程中,流动性枯竭和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本文给出了加强金融体系改革和宏观审慎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8个指标构建了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发现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金融自由化程度是逐步加深的,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来,自由化步伐尤快.然后,通过对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的分析发现,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存在双Granger因果关系,而且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误差修正模型看,误差修正项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较大.最后,从利率、融资多元化、技术进步、资源配置以及公司治理五个方面,探讨了金融自由化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金融自由化是一个国家的金融部门由政府管制转变为由市场决定的过程,通常要推行利率市场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松信贷业务限制、开放资本项目。本文便通过这四个方面对商业银行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风险类型进行分类,并逐个剖析商业银行在现阶段国内各类型金融自由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自主定价机制、强化内部控制、审慎性推进混业经营、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重视资本账户开放下风险的六大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金融集聚、信息缺陷与金融风险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缺陷是金融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其中信息不完全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信息不对称则通过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途径形成金融风险。金融集聚促进了金融信息的大量集聚,提高了金融主体对信息的认知水平,降低了金融主体间认知水平的差距,提高了信息抽象和编码系统的处理能力,便利了金融信息的传播和扩散。金融集聚通过上述几方面作用,影响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影响金融风险的形成。一方面,金融主体对信息平均认知水平的提高以及信息抽象和编码系统能力的提升扩大了金融信息中知识部分的比例,但金融信息的大量集聚又会扩大噪音信息的比例,因而信息不完全未能消除,系统性金融风险始终存在。另一方面,金融认知水平的普遍提高、金融主体间认知差距的减小以及信息的传播和扩散效率的提高都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少金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2.
金融自由化与银行风险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证实金融自由化会降低银行谨慎投资收益,而扩大银行风险投资动力。因此,为维持银行部门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政府应加强对银行部门的监管,同时扩大监管范围,建立一套涵盖面较广且行之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3.
金融中心作为金融业发展水平的显著标志,会对一个地区经济金融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而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陆续提出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或国际金融中心的计划,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资源争夺、无序发展等现象。同时,由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复苏缓慢,而中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依旧保持稳健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主要城市在构建国际金融中心方面带来机遇和挑战。基于此,本文首先梳理了金融中心的相关理论;然后分析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金融集聚机制及金融辐射机制,认为内陆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将经历从区域金融中心到国际金融中心的演进路径;最后就如何有效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加值与商业银行财务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合理地考核经营绩效,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已经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经济增加值已经在跨国公司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金融创新、风险形成与我国金融监管框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辩证关系出发,结合模型实例阐述了金融创新风险的形成机理及其类型,并概述了经济金融一体化背景下这些风险的系统性、传染性和潜伏性特征,从而提出复杂环境下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次级抵押贷款证券运作流程出发,深入剖析了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产生机理及其形成与传导机制,从建立科学的数字化风险预警机制、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内控机制和完善风险外部监管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构建金融衍生产品风险防范机制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的分析,讨论了金融创新风险的一般概念。然后,根据金融创新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对金融体系的不同影响进行分类,划分为金融创新自身活动及产品风险、金融创新市场风险、金融创新机构风险、金融创新货币政策及监管风险、金融创新系统化及国际化风险等,并对每一种风险的形成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的分析,讨论了金融创新风险的一般概念.然后,根据金融创新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对金融体系的不同影响进行分类,划分为金融创新自身活动及产品风险、金融创新市场风险、金融创新机构风险、金融创新货币政策及监管风险、金融创新系统化及国际化风险等,并对每一种风险的形成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