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正>9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来访的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共同按下"竣工按钮",跨中俄两国全长997.25公里的中俄石油管道工程宣告竣工。对此,世界为之瞩目。其一,中俄两国元首共同按下"竣工按钮",表明了两国对俄中原油管道开通的重视;其二,中俄原  相似文献   

2.
江苏梦兰集团架设中俄边贸"金桥",8月29日,梦兰集团投资建设的中俄自由贸易城在黑龙江省黑河市落成开业。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发来贺信。创出中国家纺行业最具影响力和最具价值品牌的梦兰集团,近几年来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步伐,  相似文献   

3.
宋洁 《中国石化》2007,(4):46-46
1991年12月27日,中国承认俄罗斯联邦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俄关系的破冰之旅就此展开。随后几年.通过多次亲密接触,中俄在许多国际政治问题上和国家发展战略上达成共识,关系开始渐入佳境。2001年7月.中俄两国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俄之间的友好关系不断加深。2004年l0月普京总统访华时,两国元首批准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05年7月1日,胡锦涛主席访俄期间,两国元首正式宣布,为全面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双方决定互办“国家年”活动。中俄蜜月行动的帷幕再次拉开。  相似文献   

4.
2010年9月27日,对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能源通道——中俄原油管道工程宣告全线竣工。中俄原油管道作为东西伯利亚—太平洋原油管道的直线,起自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  相似文献   

5.
3月21日普京到访中国,揭开了中俄能源合作新篇章。这是普京自2000年当选俄罗斯总统以来第4次中国之行,恰逢中俄商定的中国的“俄罗斯年”。为了表示对普京访华重视,中国特意把“俄罗斯年”开幕式定在普京抵达中国的当日。普京出席了中国“俄罗斯年”开幕式和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开幕式。中俄能源合作无疑是普京此次访华的重要议题之一。从两国签订的22个合作文件和双方发表的《中俄联合声明》来看,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正在从“上热下冷”扩大到企业的具体合作层面。  相似文献   

6.
2010年9月27日,对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能源通道——中俄原油管道工程宣告全线竣工。  相似文献   

7.
2009年5月18日,中俄石油管道工程中国境内段开工仪式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兴安镇举行,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亲自出席仪式。中俄石油管道工程的开工建设,标志着历时14年的中俄石油管道博弈产生了实质性的结果,是中俄油气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俄能源全面长期合作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作为华电捷宁斯卡娅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热电站项目的分包设计院,制定了主要技术方案并负责了汽机岛、热力管道等关键部位的设计工作,克服了设计标准差异大、设备供货缓慢、中俄双方缺少合作经验等困难,精心设计,优质服务,将该项目打造成为"一带一路"沿线精品工程。华电捷宁斯卡娅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热电站项目是由中国和俄罗斯合资建设,是中俄能源电力领域务实合作的典范。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  相似文献   

9.
中俄油气合作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14年的努力,中俄油气合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体现在:中俄原油管道建成投产,天然气管道谈判取得实质性成果,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合作有新的进展,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方面的合作进展较快,原油贸易稳步增长等。未来5-10年将是中俄油气合作发展的关键时期。制约中俄油气合作的主要因素包括:俄罗斯处在发展战略调整期,能源政策不稳定;俄罗斯对华战略疑虑并未明显消减;俄罗斯内部利益集团的矛盾对中俄油气合作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外部竞争因素对中俄油气合作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俄罗斯东部地区油气资源开发滞后;中国天然气利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市场开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为深化中俄油气合作,建议: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增强双方的政治互信;加强战略研究,了解俄罗斯的政策变化;坚持双赢互利原则,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积极务实推进合作;加强基础建设,完善价格机制;培训人才,做好中俄长期合作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年底,中俄原油管道将建设完成,计划于2011年1月1日开始输油,该管道的建成投产将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供应发挥重要作用。管道建成后,不排除中俄双方在生态和环境、技术、商务、管道改造投资等方面发生争议的可能。与一般的国际贸易争端相比,跨国能源管道运输争议解决方法略有不同,具体包括政治外交途径和法律途径。对中俄原油管道可能发生的纠纷,同样可使用这两种方式来解决。为妥善解决中俄原油管道运输可能发生的争议,建议:1)抓住建立和发展国家间友好关系这一关键;2)在企业间运行合同中加入“如发生运输争端,一方不得因此停止或缩减运输数量,直到争端解决”的表述。  相似文献   

11.
刘贵洲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10):21-24,109
在中俄油气合作中,公共外交有着特殊作用,一方面要破除"中国掠夺论"、"中国威胁论"、"中国暴富论"、"三角论"等不良论调,另一方面要树立中俄合作的市场原则与互利双赢形象、油气合作的战略角色形象、油气合作的和平友好使者形象、两国合作携手通达世界形象等。对俄油气合作开展公共外交,重点是做好说服伙伴、沟通学界、影响舆论、公关政客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界河水电开发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经济性,介绍了中俄两国开展全方位合作开发中俄界河水力资源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俄界河水电开发方案、消纳方向及风险防范措施,可供我国企业开发中俄界河水电项目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田湾核电一期工程是中俄战略合作的重大成果,对巩固和促进中俄战略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采访中,孙勤深有感触地说,"田湾核电站建成确实不易,尽管拖了工期、超了概算,但能走到这一步也是难能可贵的,反映出核工业这支队伍是能够打硬仗的。"  相似文献   

14.
2009年2月17日,经过6个多小时的反复磋商,中俄两国在京签署了七个能源合作文件,其中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石油公司、俄罗斯管道公司分别签署的长期原油供销合同.当日签署的文件还包括俄罗斯石油公司、管道公司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协议以及中俄边境相关输油管道的建设运营协议.根据俄罗斯与中国此次签署的俄方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能源协议,俄罗斯的石油公司将以20年3亿吨的长期原油供应换取中方250亿美元贷款.  相似文献   

15.
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俄罗斯总统普京正式访华、中俄签署15个文件、"俄罗斯年"在中国隆重开幕、胡锦涛主席与普京总统共同出席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这一件件大事为中俄关系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舆论界在高度关注中俄关系新发展的同时,普遍将目光投向了两国油气合作.  相似文献   

16.
程春华 《国际石油经济》2013,21(6):52-57,112
中俄油气合作呈现"纵横交错、双管齐下"的特点:在石油合作方面,纵向上通过石油贸易、合资项目等形式向上中下游立体延伸,横向上由东西两个方向支撑;在天然气合作方面,主要围绕东西两条管道展开。价格分歧是导致双方天然气谈判多年未果的主要障碍。随着外部形势的变化和双方的努力,中俄能源合作近期呈现加快推进的趋势,但仍需要克服认知错误、提高战略互信、改善投资环境与基础设施以及完善合作效率与谈判策略。针对俄方的经济民族主义思维与拖延战术,建议中方以"麻雀战术"与"蘑菇战术"与之周旋,不宜盲目通过燃气价格改革提升国内燃气销售价格;同时,通过持续创新油气合作模式,努力共建新型大国能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电力技术经济》2011,(7):68-6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与俄罗斯联邦政府副总理谢钦2011年5月31日在莫斯科举行了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七次会晤。此次会晤成果中与电力行业关系密切的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能源合作分论坛2006年3月22日下午在钓鱼台芳菲苑举行。此次分论坛的主旨是交流两国能源发展情况.增进了解和互信.推进中俄能源合作,主要议题涉及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领域。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部长赫里斯坚科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相似文献   

19.
未来中俄能源合作突破瓶颈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源合作是中俄目前及未来最为关键的领域,其中修建输油管道与输气管道是双方稳定能源贸易和提升能源合作水平的核心。文章就中俄双方能源合作的关键和困难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突破双方能源合作瓶颈的6条途径:在国家层面应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中俄能源合作长期战略规划;建立中俄能源战略对话机制;鼓励和协调多种主体参与俄罗斯能源开发并避免内部竞争;防止中日较量白热化;以组合拳形式推进合作方式多样化.以多元化国际能源合作战略应对俄罗斯多元化能源外交手段,尽最大努力争取全面提升与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协作。  相似文献   

20.
近年中俄油气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使得中俄经贸合作迈上了新台阶,但面临合作领域局限、合作方式单一、油气田开发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力、天然气进口价格可能大幅上调、俄未来政局变化和利益博弈以及我国天然气市场改革与发展相对滞后等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不利于扩大和深化中俄油气合作.建议构建中俄能源合作安全保障与协调机制;加强中俄油气合作,扩大合作领域,完善合作机制,降低风险;完善中俄天然气购销合同的定价方式;加快推进能源改革,加强国内油气开发,增强我国利用境外油气资源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