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推动经济转型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的互动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教育战略。广西经济基础比较落后,发展也较缓慢,更有必要发挥高校的推动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以广西大学为例,研究高校科研水平与科技成果转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区域经济特色对高校相关专业设置平台的打造,同时对二者的互促共进、互利共赢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共生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区域化和国际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本文通过高校与地方经济建设相关理论研究、主要互动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地方高校与地方发展是一种互动双赢的关系。并针对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相互协作,共同构建,互为依托,提出共生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为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知识和技术支持,对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为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本文通过驻保高校对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说明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是可行和必要的,并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给出一些促进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找准定位是我国地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地方高校的发展定位又必须以其所在的经济区域为依托,并为之服务.本文就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发展定位存在的问题,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地方高校的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和地方政府在强调自身发展建设的同时,要形成良性的互动发展关系。绥化学院立足绥化市,在推进"农区工业化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实验区"建设中,相互依托,加强协作,互惠互利,共同进步,形成互动双赢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6.
7.
推动经济转型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的互动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教育战略。广西经济基础比较落后,发展也较缓慢,更有必要发挥高校的推动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以广西大学为例。研究高校科研水平与科技成果转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区域经济特色对高校相关专业设置平台的打造,同时对二者的互促共进、互利共赢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增强地方高校与城市互动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通过分析影响地方高校与城市互动发展的因素,提出了促进双方互动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11.
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临空经济相关理论出发,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了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研究了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并以北京顺义临空经济区发展为例,探讨了顺义临空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使用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评价了我国主要中心城市临空经济发展成熟度。结果表明上海是国内临空经济发展成熟度最高的城市,而天津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12.
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是民族地区地方高等院校的责任。民族地区地方高等院校必须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创新办学理念,准确定位办学思路,明确学科建设方向,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科学研究方向,建设人才小高地,争取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争取地方政府鼓励支持,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区域经济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方高校作为思想源和创新基地,可以为所在区域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供给、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经济体为地方高校特有的学术环境、科研氛围的形成和特色学科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文章首次提出了"基于协同式学习的地方高校区域经济社会服务体系"的综合概念,对其内涵实质系统地进行了研究和实证分析,并就此提出地方高校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特征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讨论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剖析了循环经济观念特征、经济特征、技术特征、资源特征、环境特征、效率特征等主要特征,从核心思想、发展目标、本质内涵等方面分析了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是指区域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运行的具有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复合生态经济。区域发展非均衡性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而发展循环经济能够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之间的差距,有助于消除区域发展之间的负外部效应。因此,只有明确区域发展非均衡性与发展循环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才能构建出适合不同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从而促进不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全国第五、六、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人口-经济弹性系数、地理集中度、人口与经济不一致指数,从规模增长和空间分布两个角度测度近20年山西省县域层面人口与经济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发现,山西省近年来人口增长明显减缓,并且县域层面人口收缩严重。人口与经济增长协调性方面,20年间山西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以Ⅱ、Ⅳ类为主。人口与经济空间集聚一致性方面,人口超过经济集聚的区域占比一直最大,且人口极化区数量一直在减少,经济、人口超前区数量在增加,山西省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的不协调状况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17.
民族的经济与其文化是统一的。在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中,民族经济不仅受单个民族文化的制约,而且受国家统一文化即国民文化的制约,民族文化构成民族经济的重要内涵与内容。通过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发挥民族文化对民族经济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文化经济,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推动经济过热的重要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一轮的经济过热,主要是由投资需求拉动的,而投资过热的源头主要是各级地方政府。从政治周期、GDP偏好、财税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等方面分析了地方政府是如何推动经济过热的,并提出了制度创新是遏制由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引发经济过热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应对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职能进行正确的定位:地方政府是本地区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公共物品的提供者、产权的界定和保护者、区域经济的协调者及市场运行的监管者。文章认为,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地方政府必须在观念、制度、机制及组织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