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杰 《河北金融》2012,(3):27-29
"民间借贷"无疑成为2011年热点话题之一。从年初银行信贷紧缩开始,民间借贷已然被推到风口浪尖。其波及范围从传统民间金融较为活跃的浙江沿海地区,到迅速崛起的陕西、内蒙古等中西部地区,这股庞大的民间资本力量掀起了全民借贷的旋风,高息民间借贷正呈现出全国蔓延的趋势。民间借贷"火爆"局面的背后折射出很多发人深省的问题,这也说明了民间借贷行业体制的缺陷。鉴于此,以本轮民间借贷危机为契机,重新审视并探究民间借贷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草根金融"方式,广泛存于城乡民营经济之间,游离于国家融资体系之外。作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民间借贷一定程度缓解了个人、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但其对金融稳定和经济社会安全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亟需法律规范和引导。基于我国民间借贷发展的现状,深入剖析了其迅速发展的成因及影响,进而提出应对民间借贷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选择温州试点金融综合改革,其原因在于温州具备综合金融改革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同时也是此次民间借贷危机的"风暴眼"和"重灾区"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投资回报"两极分化"、资金"脱实向虚"、民间借贷市场  相似文献   

4.
民间借贷市场的伦理基础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非正规金融形式对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一直处于灰色地带的民间借贷引发了大量的法律纠纷,规范民间借贷不仅需要法律约束,其伦理秩序的构建也至关重要。传统文化中的"责任"与"诚信"的伦理思想是民间借贷市场的伦理基础。民间借贷伦理秩序的构建需要发挥政府和正规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伦理建设中的舆论导向功能;加强责任和诚信的伦理教育;形成民间借贷伦理的价值观;依托地缘、血缘和业缘关系,形成"责任"、"诚信"伦理文化氛围,做到"文化管人";通过行业规范等措施约束民间借贷市场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梁亚  赵存耀 《南方金融》2012,(1):75-78,42
由温州"跑路潮"揭示的温州"全民借贷"现象令人震惊。温州全民参与的形形色色的借贷并非全部属于合法的民间借贷,以"民间借贷"为幌子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金融犯罪充斥其间。本文通过分析温州民间借贷的形成根源与表现形式,探讨了民间借贷的合法与非法以及民间借贷与金融犯罪之间的界限,为降低民间借贷的风险、保护民众及中小企业的利益、维持我国金融秩序的正常运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曾晖 《金卡工程》2010,14(2):181-181
作为一种非正式金融制度安排,民间借贷的存在和发展有其逻辑合理性和客观必然性,是整个金融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民间借贷行为的不规范对正规金融和实体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民间借贷有问题,又为民间所需。因此,强化和完善对民间借贷行为的规范是我国经济发展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浅析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分析农村民间金融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的基础上,主要从农村民间金融形式的多样性、借贷规模大及利率高且具有弹性三方面对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促进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正确认识农村民间金融的地位,条件成熟的农村民间金融组织适时使其逐步正规化,规范和引导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严厉打击"非法金融"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赵晓宇  陈庆杰 《云南金融》2012,(6X):201-202
近期,吴英非法集资案引发了关于民间借贷的讨论,民间借贷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金融市场资金供需的不足,政府相继出台金融措施确立其合法地位。但在我国灰色民间借贷现状的大背景下,加强监管,引导其规范发展,使之真正走上"阳光化"道路仍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赵晓宇  陈庆杰 《时代金融》2012,(18):201-202
近期,吴英非法集资案引发了关于民间借贷的讨论,民间借贷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金融市场资金供需的不足,政府相继出台金融措施确立其合法地位。但在我国灰色民间借贷现状的大背景下,加强监管,引导其规范发展,使之真正走上"阳光化"道路仍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徐滇庆 《武汉金融》2012,(10):4-6,10
<正>一、民间借贷以熟人为界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批准《浙江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了12项任务,其中之一是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也就是成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希望能够把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按照发起者的本意,与其让民间资金在地下活动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