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10月5日苹果创始人乔布斯逝世1周年之祭,虽有媒体爆料称在1983年乔布斯就已在构思iPad雏形,但即便他的创新能力再强,也可能不曾想到中国的A股市场会"托苹果之福"诞生了一群苹果概念股. 受iPhone5智能手机销售强劲的刺激,苹果公司的股价一度突破700美元大关,也使得国内安洁科技、歌尔声学等一批苹果概念股在今年以来的股价接连创新高.但面对A股今年大环境的低迷及对苹果概念是否会昙花一现的质疑,这些苹果概念股又能火多久?  相似文献   

2.
8月25日,硅谷传奇人物、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宣布辞职,同时留任为苹果董事局主席;而现任首席运营官蒂姆·库克则接替他成为苹果新总裁。乔布斯现年56岁,他是现在不可一世的苹果公司的缔造者之一,也是一名胰腺癌幸存者。乔布斯在信中并没有指明辞职原因,但他一直都在与癌症作斗争。今年1月,乔布斯宣布病休,将公司日常运营交由代理CEO蒂姆·库克处理。  相似文献   

3.
晓平 《新理财》2011,(10):4
2011年10月5日,乔布斯去世。或许很少有中国人知道他的英文全名是什么,但他的产品确是如雷贯耳。IPHONE,IPAD,IPOD……那个咬了一口的苹果似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但就在我们越来越多的看见这个标志之时,这个标志的作者却去世了。之后,苹果股价  相似文献   

4.
我读过能找到的几乎所有乔布斯传记,比我更熟悉苹果历史的中国人恐怕也不多。最开始我觉得他是个桀骜不驯、富有创造力的创业者,后来佩服他能东山再起。乔布斯从1975年出道到今天,干了35年,但最近这三年仿佛是把35年的功力一掌击出——他用一款iPhone甩掉了诺基亚,再回过身来用iPad对微软和英特尔发起猛烈冲击,之前用iPod超越了索尼。如果孤立地看这几个产品,或许你会觉得也没什么,但乔布斯就好像真的进入了"飞花摘叶,即可伤人"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与其强调iPhone设计层面的卓越性,倒不如真正审视这部革命性产品背后,由乔布斯和苹果公司在全球布局的供应链管控体系——这正是《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苹果幕后全产业链运作完全解密》所致力揭示的。作者历时近一年走访了iPhone全球之旅的各个环节,从上游零件供应的日韩、中国台湾和长沙等地,到最后组装的深圳富士康工程,从走私、贩卖水货iPhone的中国香港、翻新iPhone的深圳华强北,再到开发程序应用的工作室,以及销售iPhone的苹果商店,用鲜活的访谈事实,辅以缜密翔实的资料,向人们说明,iPhone绝不仅仅是一款全球性的流行商品、消费符号,更可以称为全球化产业协作、  相似文献   

6.
乔布斯消陨,但乔布斯思想永存。 乔布斯留给苹果的核心竞争力有三:一是乔布斯精神。乔布斯倡导完美奉献理念,即做事追求完美,他设计的苹果产品无论从外观,还是到内部构造,都精益求精,达到科技与精巧的一致结合,使用起来宜把玩、宜操作、宜便捷。二是他做人的原则是富有激情,承担责任,接受缺陷。包容不足,他鼓励年轻人创新,大胆启用新一代设计师,以自由、自信、自在的人性管理风格经营苹果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2011年10月5日,56岁的苹果公司行政总裁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因病逝世,在全世界掀起新一轮苹果热.乔布斯去世后,苹果公司的业绩不降反升,2012年4月市值突破6000亿美元大关,成为全球财力最雄厚的科技公司.乔布斯之所以受到广泛赞誉,不仅在于创办了苹果公司,留下了ipod、ipad 、iphone等产品,更因为他率领员工一起“追求卓越”,凭借梦想的力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慈玉鹏 《金融博览》2012,(15):32-33
2011年10月5日,56岁的苹果公司行政总裁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因病逝世,在全世界掀起新一轮苹果热。乔布斯去世后,苹果公司的业绩不降反升,2012年4月市值突破6000亿美元大关,成为全球财力最雄厚的科技公司。乔布斯之所以受到广泛赞誉,不仅在于创办了苹果公司,留下了lpod、ipad、iphone等产品,更因为他率领员工一起“追求卓越”,凭借梦想的力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金卡工程》2013,(4):32-32
随着最近苹果股价的逐级滑落,大家都明白,在后乔布斯时代,苹果亟需寻找新的增长点刺激华尔街的关注。但过去两年来,iPhone5与iPadmini似乎都无法扛起了这一重任。从最近公司的动作表明,苹果似乎找到了下一个方向——车联网。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正打算在下一代的操作系统iOS7里面加入更多汽车内的拓展功能。通过支持外设延续,主打iOS地图,Siri服务。  相似文献   

10.
对于狂热痴迷的果粉来说,8月25日是一个载入他们记忆的日子——苹果公司的灵魂人物乔布斯辞任CEO。对于全球科技业界来说,这一天也将是载入历史的日子。就在乔布斯辞职的消息出来后,苹果公司的股价下跌超过5%。可见,乔布斯对苹果的影响有多么大。虽然乔布斯只是辞任CEO,并没有完全地离开苹果。但是,从这一天开始,乔布斯的时代开始进入倒计时,苹果的革命也将越来越逼近。用一个资深果粉的话说,乔布斯的辞职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既然是一个  相似文献   

11.
顾列铭 《中国外资》2011,(11):64-67
很难说得清是乔布斯成全了苹果,还是苹果成全了乔布斯———乔布斯与苹果,犹如天作之合,让所有的企业及所有的企业家艳羡。这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为什么乔布斯能和苹果一样红?  相似文献   

12.
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需要去思考如何将乔布斯在产品决策上的作用,以一种企业的创新机制固定下来,植根于苹果的企业文化之中在11月16日的交易中,苹果股价收于527.678美元,市值跌破5000亿美元。自今年9月份创下705.07美元的历史最高价以来,苹果股价已累计下跌25%。近两个月里,苹果蒸发掉的市  相似文献   

13.
乔布斯的精神就是创新与改变,而德里安在这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正是对乔布斯精神的一种完美诠释亚当德里安是一位忠诚的"苹果粉丝"。2011年夏天,他从美国曼哈顿大学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就在曼哈顿创办了一家小小的服装销售公司。  相似文献   

14.
苹果CEO乔布斯于10月5日离开人世,在世人扼腕叹息之时,也引发了白领健康之忧。在职场中战绩辉煌的精英人士却在工作重压下输给了健康,因健康问题而过早陨落的比比皆是。据统计,近19个月里,19位高管离世;近8年里,72位富翁死亡。重压之  相似文献   

15.
都铎 《科学投资》2007,(7):74-76
乔布斯的创意能力可不是一般的创业者甚至企业家所敢比拟和所堪比拟的——何况其手下还有那么庞大的一支天才的创意军团,可能只有比尔·蓝茨算个例外;但是比尔·茨茨包括他的微软团队也不敢与乔布斯和乔布斯的苹果团队此拼创意能力,看看双方的支持群体就可以知道。对于微软的拥趸来说,他们只是在“使用”微软的产品而已,花钱买产品,心境平淡,而对于苹果的支持群体,他们简直是在享受苹果层出不穷的创意,所以常常需要用到“狂热”这样的词汇才能够贴切形容苹果用户对苹果的热爱。不但在产品设计和产品生产上,苹果创意十足,在产品销售上——不是指将产品简单地交给销售代理商,而是自已开商铺经营——苹果一样创意十足。苹果的东西不是一般创业者能学会的,但是对于苹果和乔布斯的商业思维,他们怎么看待事物、怎么处理事物……很多的方面,我们还是可以学习并且借鉴的,很多东西甚至搬过来就可以实际运用。比如在开店方面,不需要你的创造,只要你能认真揣摩,简单复制苹果和乔布斯创意的十分之一,相信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对于中国来说是领风气之先的地方,就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一个原因是,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尚且看不到任何类似的先锋创意。  相似文献   

16.
蔡恩泽 《中国外资》2010,(15):50-51
7月17日,苹果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终于为沸沸扬扬的“天线门”给出了说法,称将用免费赠送手机套的方式弥补iPhone4的天线问题,不过这一做法显然无法令消费者满意,而此前,苹果一直对iPhone4的天线问题矢口否认,并拉其他厂商作垫背,这种护短的做法其实很弱智,招来了广泛的声讨。  相似文献   

17.
大话乔布斯     
郎咸平 《证券导刊》2012,(10):94-95
华尔街的经营战略就是“零和游戏”,华尔街的财富积累是让99%的老百姓付出惨重的财富损失作为代价。而乔布斯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搞了一个iPhone这么简单,而是这个人用自己的智慧颠覆了整个数字化行业,  相似文献   

18.
"苹果"的灵魂人物乔布斯英年早逝让世界震惊,人们从他短暂而辉煌的人生中受到良多启迪.他将信息技术以"苹果"那样完美的形式呈现给世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仅这一事实就值得从事IT技术研发、管理及其他相关工作的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19.
李凌 《时代金融》2012,(15):212
通过简介苹果iPhone国际产业链角度的盈利模式和我国手机行业的产业现状,进而从苹果iPhone产业链分析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最后从本文的分析中得出建议我国国际贸易地位的提高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李凌 《云南金融》2012,(5X):212-212
通过简介苹果iPhone国际产业链角度的盈利模式和我国手机行业的产业现状,进而从苹果iPhone产业链分析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最后从本文的分析中得出建议我国国际贸易地位的提高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