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亚 《新西部(上)》2007,(10X):280-280,284
小说作为文学作品的一个分类,以人物形象的塑造为其中心。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在小说教学时,我们应该以人为本。教学中要围绕人物的塑造和人物形象特点进行分析鉴赏,引导学生准确地去把握小说所要反映的社会生活。同时,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个性,以提高这一主体的读解写说能力为根本目标,引导他们去破解小说中的人物特点和主题思想。要实现这一“人本”思想,教学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李伟红 《魅力中国》2010,(12):119-119
人物、情节、环境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三要素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小说教学的核心,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都是为刻画人物形象而服务的。教师要凭借小说三要素进行分析:理清线索,把握故事情节:把握线索,分析人物与环境。  相似文献   

3.
王辉 《新西部(上)》2012,(11):178-178
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应从交代社会环境入手,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小说情节,在分辨主人公和理解主题的基础上渗透情感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张紫阳 《魅力中国》2013,(25):400-400
初中化学教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贯穿于课堂活动之中,这样的课堂活动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活力和生气,有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作为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5.
张文英 《魅力中国》2010,(9):64-64,67
心理分析对于小说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甚至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成为一条解读小说的终南捷径。心理分析有利于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心理分析有利于对情节设置的诠释;心理分析有利于对社会环境的再现。  相似文献   

6.
杨再胜 《魅力中国》2011,(12):329-329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1学习心理描写及其对人物塑造的作用。2品位小说情节,鉴赏小说结尾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吴丹丹  程爽 《魅力中国》2011,(11):218-218,211
埃德加·爱伦·坡的悬疑推理小说备受世人的推崇,本文从坡的几个短篇悬疑小说入手,试分析爱伦·坡的悬疑小说的主要特征。本文主要通过对小说中细节的分析去审视人物内心的感情世界。我们能从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到那种惊恐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小说中人物起名体现了湘西特有的本土文化,这既是其小说的魅力所在也是对外译介的障碍所在.本文在沈从文小说的对外译介全面启动的语境下考察了其小说人物起名艺术,并在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框架中对现有沈从文小说中的人名翻译做了评鉴,指出目前沈从文小说人名翻译仍处于一个有得有失的境况.  相似文献   

9.
种琳 《魅力中国》2014,(7):106-106
对于钱钟书的小说研究中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侧重于《围城》的研究,一种是侧重于男性人物的研究,本文针对这两种倾向提出了从女性人物入手分析钱钟书小说的观点。梳理了小说中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的形象,揭示了四十年代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存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钟诗卉 《魅力中国》2011,(2):279-279
小说《螺丝在拧紧》讲述了一个带哥特传统的心理恐怖故事。本文从背景,情节和人物塑造三方面分析了亨利·詹姆斯在《螺丝在拧紧》中的所体现出的哥特色彩。  相似文献   

11.
马丽 《黑河学刊》2011,(6):40-42
萧乾的记者经历尤其是记者期间从事的新闻写作,对其小说特别是后期的小说创作手法有着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后期小说创作融了新闻手段。他注重"小事",以小见大,通过小的故事情节来体现当时社会时代的大背景,大主题;群像式的人物塑造方式,打破以往的典型人物的塑造方式的格局,以一系列的人物特点来展现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萧乾采用新闻特写中常用的电影镜头的写法,使小说故事情节充满动态的镜头感。新闻写作的手段对萧乾后期小说的渗入,使得这一时期的小说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网络小说中一种以"穿越"为题材的小说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此类小说的走红与其新奇的内容和形式有着很大的关系.陌生化手法在穿越小说中人物设置、情节设置、环境设置等方面的运用,大大地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文学接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小说作为故事情节性强的文体,相对诗歌、散文、实用类文体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在实际阅读鉴赏中也存在着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因此将影视资料应用到高中小说阅读鉴赏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小说的浓厚兴趣,帮助深入理解文本,陶冶学生的情操。  相似文献   

14.
刘继平 《魅力中国》2009,(15):97-98
通过但明伦的《聊斋志异新评》,从三个方面对其小说人物刻画特点进行了论述,同时纵向比较了各小说美学家在人物刻画方面的不同,突出但明伦在人物刻画方面的慧眼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5.
谈《儿子与情人》中象征手法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佰明 《理论观察》2009,(1):143-144
在英国作家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以此揭示了人物的复杂情感和内心深处的各种心理活动,使这部小说成为了劳伦斯的成名作,可以说象征手法是劳伦斯作品的重要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
许鹏 《魅力中国》2014,(19):127-127
本文从小说体裁的角度,着重从意识流小说作为一个体裁的特点、主观现实主义和人物中心论、间接内心独白以夏时空蒙太奇运用等方面分析《达罗威夫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通过对汪曾祺小说中比喻的分析研究,探讨其小说的语言特色。在汪曾祺的小说中,比喻修辞使用的次数很多,涉及的内容也很广泛,人、事、物、理都可以用比喻来加以表达,而且表达得十分恰切,富含韵味。在使用比喻的时候,汪曾祺主要使用的是方言、口语,这与他小说的主体风格是一致的。同时,比喻手法的使用也使得小说在表达意义上更加生动和准确。  相似文献   

18.
周宝西 《魅力中国》2011,(7):171-171
文章试从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生涯发展角度分析小说《一碗清汤荞麦面》中人物为人处世、经商之道中蕴涵的企业精神。其精神有逆境家庭母子三人的诚实守信,精诚团结,自强不息;有面馆老板夫妇经商的以人为本:小说蕴藏着震动灵魂的人格力量和人性光辉,将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  相似文献   

19.
白珊 《魅力中国》2014,(14):86-86
莫言小说中狂欢化叙事特征,成为其作品一个典型的特征。在莫言的小说中,狂欢化叙事特征不仅体现在叙事结构和语言上,还体现在狂欢化人物的塑造。莫言小说中狂欢化叙事特征,从本质上看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与人道主义,正体现了理性的高扬与野性的人文情怀,使莫言在叙事实践和理论上做出了重大贡献。给读者带来另类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20.
斯蒂芬·克莱恩是19世纪末美国最具有天赋和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红色的勇敢勋章》是对战争现实的"忠实客观的反应"、对战争中主体意识和心理活动的深刻探讨,因此被看作是"美国作家第一部伟大的‘现代’战争小说"。为了使小说人物塑造更加形象生动,小说中大量存在二元对立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