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于永达 《全国商情》2005,12(12):3-8
在国际经济合作优势集聚理论中,集聚环用来表征一国集聚的水平.优势集聚需要集聚成本,一国应该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集聚效果.本文引入经济学中著名的"科布-道格拉斯"效用(生产)函数,对一国优势集聚的成本和效益进行了理论分析.本文的最后将给出一国集聚效益最大化时的集聚环分布.  相似文献   

2.
以1998-2010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市辖区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A.Ciccone (2002)提出的模型,估测了江苏省各城市的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水平,而后采用面板数据方法实证分析了城市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密度的关系.结果显示江苏省苏北地区城市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密度的影响显著为正,其城市生产率对经济密度的影响弹性为13.5%,从而验证了该地区城市集聚经济效应的存在;而苏南地区城市生产率对经济密度的弹性为-3.9%,表明该地区城市集聚经济的负效应出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07-2018年陕西省经济金融发展相关数据,对陕西省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算,并通过E-G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别从金融业整体集聚、金融业子行业集聚两个角度,实证检验陕西省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基于研究结论,对增强陕西省金融集聚效应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物质资本集聚度、人力资本集聚度以及就业密度衡量服务业集聚水平,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服务业物质资本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呈弱化之势,人力资本集聚度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也由正转向负,而服务业就业密度、经济开放水平等因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注重加强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经济互助,协调发展;同时应提高我国服务业的集聚度,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空间集中即产业集聚成为了金融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金融产业集聚具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它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本文将对金融产业集聚内涵、特点、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对区域经济增长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考虑了我国区域创新作用下使用1999-201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拓展了的C-D生产函数刻画了产业集聚及其他限制性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在现阶段我国产业集聚从总体来看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整体“拥挤效应”不显著存在;在不考虑产业集聚影响下,资本、劳动力、资源及区域创新都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在考虑产业集聚影响下,劳动、资源的相关系数均为正,说明我国产业集聚的“高耗能、低产出”特点突出,而资本与区域创新的相关系数均为负,说明我国省域层面应该关注资本密集型产业与知识密集型产业.同时,在不考虑区域创新的影响下,从贡献度大小来看,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其次为资源,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小;在考虑了区域创新的影响后,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上区域创新对其他因素存在“挤占效应”,其中对劳动的作用最为显著.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对本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发展起适度引导作用,注重产业内部的高级化的发展,走知识创新与生态可持续之路.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拥有强大的金融资本市场不仅可以助力实体经济高效、快速发展,同时也是经济系统遭遇冲击时的缓冲垫,帮助企业抵御外部冲击,进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并最终走向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构建了金融集聚促进区域经济韧性的理论框架,并基于2003—2018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集聚程度的提高不仅有助于本地经济韧性的提升,同时也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对东、中部地区经济韧性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但西部地区由于金融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其空间溢出效应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提出区域经济,是顺应时代和谐发展和绿色转型的变化。而南方金融市场的联动发展不仅对其行业内部产生重要的集聚效应,对区域经济的辐射作用同样影响深远。本文从南方的经济及金融发展现状开始阐述,具体分析了金融集聚效应和金融辐射效益的形成理论及其对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的影响,总结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城市金融业...  相似文献   

9.
我国生产产业的首次盛会——中国生物产业大会 ,将于6月16日-18日召开,为了配合宣传这次大会的有关精神,受本次大会承办方——河北省发展改革委的委托,我刊特组织本次会议的专刊,在本期文章解读这次大会召开的背景及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10.
云南与缅甸山水相连,交往历史悠久。自然地理、人文、民族、风俗、气候具有相似性,沟通与交流便捷。双方资源禀赋和产业互补性强,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应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推进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共同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经济空间本质属性的分析,并将要素流动纳入规模报酬递增和非完全竞争研究框架,要素禀赋的区域性和非区域性划分可以有效揭示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问题。非区域性要素的空间流动形成了经济活动的集聚过程,而区域性要素与非区域性要素在生产过程的相互匹配则决定了经济集聚及其外部效应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经济联系。借助固定效应面板数据以及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我国配置效率、经济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动态关系进行的经验检验,其结果也进一步表明了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制约,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提供了空间规划布局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开发是我国农村旅游扶贫的重要途径与有效手段。在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村落中已出现经济优势群体,加强对乡村旅游开发村落中经济优势群体的特征分析,探讨乡村旅游与农村扶贫之间的关系,总结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成功经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逻辑需要从世界经济理论与发展经济理论融合的角度进行解释,其意义是充分发挥核心贸易国的"国家优势",依次通过以基础设施投资为主的贸易促进型大推进战略,以及以对外直接投资为主的分工重塑型大推进战略,最终实现区域内的经济重塑。"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的"国家优势"与区域的共同发展紧密结合,现阶段主要发挥"存量优势"、"供给优势"与"大国引导优势",但中国还需努力推进"国家优势"的动态化,才能不断适应"一带一路"地区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4.
构建大国综合优势--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基础及框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多元结构的特征,形成了融发展中国家优势与发达国家优势于一体的优势,即“大国综合优势”,它是建立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基础。从“大国综合优势”出发,可以构建中国特色的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外贸竞争力,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对外贸易实现了快速增长,但由于不同类型的产品具有的优势不同,因此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相同.福建省在资源密集型的食品及活动物和资本密集型的机械及运输设备贸易中没有比较优势,在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及衣着附件贸易中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同时,这三类产品的同期比较优势和其对福建省GDP的贡献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性.如果出现比较优势持续丧失的情况,会增加福建省贸易利益流失的风险.因此,要充分发挥福建省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