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莉莉  王健  吴群 《中国土地科学》2023,37(12):104-114
研究目的:考察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对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为从土地资源配置视角深化产业分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动态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样本考察期内,长三角地区工业用地空间错配有所改善,中心城市总体呈短缺型错配,外围城市总体呈过剩型错配。(2)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对产业分工具有显著且稳健的负面影响。(3)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对产业分工的负面影响呈现中心城市>外围城市>城市群总体;时间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2016年长三角地区土地约束加码,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对产业分工的负面影响增强。(4)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工业用地空间错配促进了产业由中心城市向外围城市转移,但中心城市高端制造业流失和外围城市承接产业同质化,抑制了产业分工深化。研究结论:稳步推进工业用地空间错配的纠偏和制定科学的产业转移规划,是深化城市群产业分工、推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了工业用地的协议出让和市场化出让对土地价值和土地利用效益产生的不同影响后,结合国土资源部制定的最新法规,用经济学观点分析了工业用地市场化出让的特征,分析了法规的实施对优化资源配置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最后提出了实施该法规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主要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年度变化以及不同层面的地方政府竞争对其影响。研究方法:GIS方法与动态面板计量方法。研究结果:(1)中国各大中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普遍不高,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性和不完全规律性分布,但城市之间效率差异在逐年缩小。(2)地方政府竞争的4个方面对促进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省会城市和其他城市之间地方政府竞争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3)从投资来源看,内资企业的土地利用效率更容易受到政府的直接推动,港澳台资企业习惯于享受地方政府的土地价格优惠,外资企业则更倾向于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城市布局。研究结论:政府应在提高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我国工业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现行工业用地出让政策的缺陷逐渐显现,工业用地利用效率低、耕地保护形势严峻、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等都迫切需要改革与完善工业用地政策。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为例,通过调研与案例研究发现,该区域工业用地出让中存在出让方式单一、审批程序复杂、审批时间长、出让年期过长、依赖新增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不足等问题,对此提出改革完善对策:(1)简化工业用地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2)积极探索工业用地出让新模式;(3)加快低效工业用地界定,盘活存量建设用地;(4)加快建设批后监管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正确把握城市热点区域存量划拨工业用地申请补办出让的内在动因及其对城市科学供地、合理用地的影响,为政府主管部门决策提供实证参考。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和因果分析。研究结果:城市热点地区存量划拨工业用地申请补办出让的目的并非基于现状用途,而是期望通过补办出让—转让获取额外收益。研究结论:现行直接办理协议出让的简单处置方式,可能会影响土地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健康有序发展。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更为适宜的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地区在我国的工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经济发展更多的依赖于当地丰裕的自然资源,但相对粗放的发展方式使资源型地区呈现较低的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基于2007—2016年面板数据,建立系统GMM模型,对资源型地区进行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资源型地区的工业用地市场化程度与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在全国范围内仍处于较低水平。工业用地市场化程度对资源型地区的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有负向影响,即工业用地市场化程度越高反而抑制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东部和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工业用地市场化程度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具有负向影响;成熟型和成长型城市同样具有负向影响,但衰退型城市具有正向影响。资源型地区应建立良好的政策制度,实现有效的市场体系;加强环境治理,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采取因地制宜发展措施,实现工业用地的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以成都市为例,分析企业对工业用地使用年期的选择偏好及其影响因素,并探析发生用地偏好背后的原因。研究方法:混合logit模型。研究结果:相比劳动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更倾向于选择50年工业用地使用权;相比大中企业,小微企业更偏向于租赁或20年短期工业用地使用权;地方政府工业用地供应制度、外部融资环境和税收政策对企业用地选择有约束作用。研究结论:政府放弃低价引资策略,增加工业用地供应量,提高土地供应占比均衡程度,降低土地抵押贷款等融资门槛和实行差别化税率均能引导企业理性选择工业用地,实现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9.
为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规范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行为,贯彻落实国务院2006年31号文件以及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出台的《关于落实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精神,全国  相似文献   

10.
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对中国各省2005—2010年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变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测算全国各省2005—2010年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混合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全国城市工业用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差异大且呈现下降的趋势;(2)各省的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变异系数呈现扩大趋势;(3)影响城市工业用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工业行业规模、土地市场化水平、工业行业对外开放程度、工业行业集聚程度。工业行业产权结构对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并不具有显著影响,而工业行业技术水平和工业行业结构对城市工业用地效率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检验。研究结论: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差异大,变化复杂,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未来的政策应当提高土地市场化水平,注重工业行业的规模化经营,努力提升工业行业科技水平及开放化程度,并合理规划好工业园区或开发区,促进工业行业发挥集聚效应,最终提升工业用地效率。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揭示土地资源错配对新旧动能转换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从土地利用管理视角寻找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资源错配通过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及高技术产业发展等对新旧动能转换形成作用机制,其中土地资源错配及其滞后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对工业发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但对高技术产业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论:土地资源错配强化了旧动能产业结构刚性,减缓了旧动能的消退,抑制了部分新动能产业的入驻,进而影响了新旧动能转换的速度,形成了阻碍新旧动能转换的效应。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究城市土地供给错配的典型特征,明晰城市土地供给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提升土地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供经验证据。研究方法:从土地供给过度与供给不足视角解析城市土地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通过空间一般均衡模型构建城市土地供给错配指数,利用面板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研究结果:(1)中国城市土地供给错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不同地区、城市规模、人口流动方向分别呈现出“东少西多”“阶梯递减”“逆向配置”特征。(2)城市土地供给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影响效应在不同类型城市存在异质性,城市土地供给过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作用强于土地供给不足。(3)城市土地供给过度通过创新创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双重路径显著抑制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土地供给不足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对城市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结论:应警惕土地配置过度的“经济效率”陷阱,强化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的人地挂钩机制,因城施策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分析政府土地供给管制行为对城市住房用地供给错配的影响。研究方法:从土地供应中地方动机、中央规制与市场力量相互动的政治经济学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并基于2009—2015年105个重点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1)城市商住用地供应受地方财政赤字压力的影响,在具备高房价支撑基础的城市,地方采取“饥饿式”供地策略实现其土地财政目标,反之,则通过扩大土地供应量来实现增收目标。(2)在地方差异化供地策略的实施下,偏向中西部和中小城市的新增建设用地配额正向影响城市商住用地出让规模,未考虑城市异质性的住房用地供应调控政策在地方遭遇机会主义执行。研究结论:土地供应错配根源于财政激励下地方政府基于不同市场条件的差异化供地策略的运用;中央地区偏向的土地配额管理和“一刀切”的土地供应调控亦带来住房用地供给错配的意外之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出让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工业地价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基于T市1999—2015年工业用地出让的地块信息,实证研究政府影响因素、企业特征、区位特征和地块特征对工业地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虽然现有工业地价形成不同于成熟市场机制下由供需双方决定价格,但是当工业用地供应量增加时,工业地价会受到影响,呈现下降趋势;协议、挂牌和拍卖方式依市场化程度从弱到强传递市场信号,对工业地价产生影响。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政策对工业地价产生了拉动效应。研究结论:要改进工业用地配置绩效,应将新增工业用地供应与存量使用情况挂钩;工业用地出让应采用更市场化的用地竞价或者减少挂牌时有明显排他性的限定性条件,并合理调整最低出让底价。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结合2000—2010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从产业集聚和政府作用两个角度实证研究影响中国城市工业地价的主要因素。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产业集聚对工业地价有显著影响,且其作用在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2006年工业用地出让制度改革之后,政府土地总供给才对_丁业地价有显著影响,而在此之前不显著;此外,其他控制变量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交通条件也对工业地价有显著影响,但外资对工业地价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产业集聚和政府作用是影响中国城市工业地价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从全局和局部双重视角探究长三角地区地方政府差别化价格供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方法:Super-SBM模型,面板Tobit回归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2007—2019年长三角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呈稳步上升的态势,其空间分布格局由“中心低、四周高”演变为“东北高、西南低”。江浙沪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线性变化趋势均为上升,且江苏的增幅要高于其他省份。(2)全局视角上,地方政府差别化价格供地对工业绿色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引导工业用地资源流向高技术绿色企业,实现选择优质企业、优化工业结构、优化制度环境,来推动工业绿色发展。(3)局部视角上,地方政府差别化价格供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在苏中、浙西南、皖南表现正向作用,与全局视角一致;在苏北、皖北、皖中表现出Ⅰ型负向作用,这源于非预期的挡板效应;在苏南、浙东北、沪表现出Ⅱ型负向作用,这源于工业政策优惠弱化效应。研究结论:虽然全局视角显示整体影响效果为正,但是局部视角显示部分区域存在抑制作用,可通过改进地方产业发展导向来引导差别化价格供地政策进一步释放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的出让方式进行比较,认为工业用地的协议出让方式不利于我国的耕地数量保护,造成了国有土地资产大量流失.中央政府作为法定的城市国有土地所有者和管理者,要通过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实现土地的最大价值,体现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分析工业用地配置过程中,各级政府角色失效造成工业用地低价与低效配置的原因。研究方法:在描述正式制度的基础上,构建博弈模型对造成工业用地地价和低效配置原因的3种观点进行分析判断。研究结果:依靠地方政府优化垄断供地技术,以及中央政府进行有效监管来提高工业用地配置效率的假设不能成立。在不改革供地制度的前提下,承认地方政府低价供地策略选择,通过最低价标准限制地方政府压价底线能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研究结论:工业用地市场所依赖的制度基础存在缺陷,政府应放弃垄断供应权力,形成多元主体供应的竞争市场,才能推动工业用地低价与低效配置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究粮食价格对农村土地流转租金的影响,明确粮食价格异常波动下,土地租金及流转双方收益分配格局的变化。研究方法:基于2013—2019年河南、山东四轮实地调研获取的1 355例土地流转数据进行面板固定效应回归,并在村庄层面对标准误进行聚类。研究结果:上期粮食价格对土地流转租金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与双方是否亲属的交互项系数在转入户样本中为负值,并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对流转双方收益进行Shapley分解可知,粮食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70%以上由转入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的农户承担。研究结论:粮食价格对土地流转租金的正向影响存在一定滞后性,且流转双方为亲属关系时,粮食价格对土地租金的影响在转入户中被削弱,粮食价格波动使流转双方收益分配朝着不利于转入户的方向发展。建议政府稳定国内粮食价格,引导土地规范化流转,并着力提高规模种粮农户对粮价波动的抵抗能力,确保农民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测度土地资源错配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效应,分析土地资源错配的形成机制。研究方法:扩展的HK模型、面板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全国层面上,资源错配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效应平均值为19.03%且呈上升趋势。区域层面上,损失效应大小排序为西部、东部、东北、中部。(2)全国层面上,资源错配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主要症结在于土地资源错配。区域层面上,东部、中部地区的主要症结在于土地资源错配,西部、东北地区的主要症结在于资本错配。(3)全国层面上,机制障碍、数量结构均为土地资源错配的重要成因。区域层面上,土地资源错配的成因具有一定差异。研究结论:着力推动财税与政绩考核制度改革,调整基于地区、城市双重偏向的土地供给政策,有利于从机制障碍、数量结构两个维度化解土地资源错配,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