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学习型区域与东北区域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林 《经济地理》2008,28(1):11-15
基于国外对学习型区域研究的文献分析,简要介绍了学习型区域的来源与定义,并从发展的角度对学习型区域的内涵进行了解析和图示,比较了资源型区域发展模式、加工型区域发展模式和学习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差异。基于此,文章从学习的观点对东北地区的历史进行了扼要回溯,对区域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认为东北区域应该转型为学习型区域,并从技术学习战略、区域知识网络建设、制度学习和文化学习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资源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型产业持续发展两个角度解释了资源型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升级与转型的必要性。重点分析资源型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升级与转型的形式、集群升级的途径。提出资源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就是资源型产业集群竞争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即在资源察赋和生态环境的刚性约束下,资源型产业集群以自组织和创新为驱动力,有效实施升级与转型。根据资源型产业的特点构建了本产业的竞争力指标体系,并对我国资源型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区域经济研究理论的发展,学者已经打破经济现象本身的局限,试图从文化的新视角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解释。浙江作为经济大省也备受关注,学者已经从浙江文化的形成、特征及其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肯定了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显著影响,浙江经济飞速发展与浙江文化特点有着很重要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随着区域经济研究理论的发展,学者已经打破经济现象本身的局限,试图从文化的新视角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解释.浙江作为经济大省也备受关注,学者已经从浙江文化的形成、特征及其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肯定了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显著影响,浙江经济飞速发展与浙江文化特点有着很重要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山西与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慧霞 《经济地理》1997,17(3):105-107,49
山西是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继珠江三角洲之后的又一重点开发开放区。环渤海地区作为一个区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关于环渤海地区的区域范围一到目前为止依然众说纷经,有人甚至把山西划归到环渤海地区、使环渤海地区的区域范围向西越过太行山一横跨到黄土高原。笔者认为、就严格的区域经济地理概念而言、山西本不应属于环渤海地区。山西作为一个特殊的能源经济区一它与环渤海地区毗邻、同为我国北方'地区两个功能不同的经济区。加强两区之间的横向经济合作一是促进山西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一项…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资源型区域大多属于欠发达地区,在转型发展的要求下,投资引致和金融支持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区域金融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用于评价资源型区域的金融创新水平. 在此基础上对区域金融创新能力与经济转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以区域金融创新推动经济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现代经济发展中,针对经济发展的需求制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通过对区域资源特点的分析。以“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战略实现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避免传统资源型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降低能源矿产等资源消耗后对地域经济发展的制约。针对现代市场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我国地方政府应加快对自身区域特色、资源的调研与分析,因地制宜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入手,对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的战略、重点、方向等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8.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既成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困难,使得自然资源已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备要素,但纵观世界资源富集地区的发展可以发现,并非所有的资源富集地区都能因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获得很好的发展,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衰落。在此背景下,提出资源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存在着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并进一步提出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在理论上的三方面困惑,即资源的枯竭性、企业的逐利性与资源型地区长久发展之间的矛盾、资源型产业集聚所形成的"路径依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求之间的矛盾、政府在资源型地区发展中的角色矛盾,因此,只有有效的处理好这三方面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资源型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对资源型区域产业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平 《技术经济》2000,19(1):24-27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正在来临。知识经济的出现 ,无疑又是一次世界性产业的升级机遇。同时 ,知识经济又以其巨大的威力 ,推动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资源型区域产业如何面临挑战 ,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一、资源型区域产业的基本特征及面临的主要障碍资源型产业是指以自然资源为劳动对象的经济活动部门 ,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渔业、采矿业等。资源型经济是以资源型产业为主体的经济体系。其基本特征是 :在产业体系中 ,资源型产业属于支柱产业 ;资源型产品在区际和国际贸易中占据主体地位 ;经济活动对资源的依赖…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区域一方面对区域的经济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其理论与方法体系均有待探讨.本文以平顶山市为例探讨了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该方法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典型性与可比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层次性的原则,以AHP综合评价法为基础,从资源支持能力、环境支持能力、社会支持能力、经济支持能力4个方面选择47个指标对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该研究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力求能够综合地反映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以期为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方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区域创新能力已成为地区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不断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其经济竞争力,已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关键。作为资源开发导向型经济,加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对于提高山西区域创新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转型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技术创新体系迫切需求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推进路径及战略重点,并针对加快山西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范今朝 《经济地理》2004,24(4):449-453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行政区划调整变更频繁,突出表现在城市化地区和“市”建制的设置上,变化的原因多出于经济方面,出于政府主导型的城市化进程的需要。总的来看,这一时期行政区划的调整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和政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对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在全面梳理1979年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变化过程的基础上,分析其起到的作用及其局限;并对中国未来的行政区划走向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革的政策建议。认为:应从上层和基层、宏观和微观、长远和近期诸方面同时推进,一方面积极推进国家整体的行政区划改革,在时机成熟时修改宪法、法律,确立符合国情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有利于建设民主政治和市民社会的行政区划体系和政府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在不与现行法规冲突的情况下,关注小城镇行政区划体制的创新和城市、乡村基层(准)政区即城市社区、乡村社区的建设及居民、村民自治的推进。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研究中很少突出区位条件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影响。文章以浙江省“各县市”为样本,运用单位根检验、OLS等方法从区位条件角度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位条件影响了经济发展过程,但对城市化则无显著影响。最后对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青海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卓玛措  冯起  司建华 《经济地理》2008,28(2):308-313
通过近20年生态经济系统各能值指标的分析研究表明:青海省环境负荷率低、废弃物占总能值使用量的比也较低,人口承载力目前略高于下限,远远低于上限,说明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相对较低,人口压力相对较小,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演变处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青海省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入率、能值使用强度、能值/货币比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表明: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低,经济开发强度和发展水平低,且系统运行主要依赖本地资源,是一个资源输出型的省份;很高的可持续发展指数,表明经济不发达,开发程度很低,但同时也说明青海省是一个有较大开发潜力的地区。并从能值分析的角度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35  
仇方道  朱传耿  孔令平  单勇兵 《经济地理》2004,24(4):468-472,476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1980年代以来,经济迅速发展,总量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但省域内南北区域经济差异显著。文章以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GLS技术为基础,以县域为研究单元,探讨了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过程,分析了差异成因,提出了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不均衡性是人口与经济分布的最基本属性,人口与经济的空间集中化是区域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对山西省人口与经济分布在中、东、西三大地带及分市县层次上的相关关系及动态演进的多侧面分析,表明:山西省人口与经济分布不均衡性明显,人口经济活力中部强,而东西部山区弱;动态演化总体上具有向中部地带集聚的趋势,符合区域发展的基本规律。但是,1990年以来又有分散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西部丘陵山区人口与经济动态呈逆向演化态势,是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21世纪初,应进一步实施人口与经济空间集中化战略,建立起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  相似文献   

17.
温岭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观民 《经济地理》2004,24(2):241-245
非公有制经济在是在政策体制改革下以基层社区为基础的内生发展经济。以社区为基础内容的发展,以非农化为生产方式,参与城市化建设是其发展的必然,也是一种典型的“自下而上”的城市化。温岭城市化是通过个私企业、家庭、政府三者共同推动和创办专业化市场、特色工业园区和住宅建设来实现城市地域扩张,这种以经济为支撑的城市化,可以有效地解决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中的问题。但这种城市化在发展过程中受政策影响比较大,政府的宏观规制有助于摆脱城市化的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18.
论山东省东西部地区经济差异变动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盖文启 《经济地理》1999,19(5):24-29
本文借鉴区域经济发展理论,通过分析山东省东西部地区经济差异的变动特征与趋势,提出实现山东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至今,浙江省的行政区划调整变更频繁;在自身历史传统、自然人文环境和国家宏观政治体制制约下,浙江省当前的行政区划与国内其它省、区比较,呈现若干特征:即政区类型相对较为简单;政区层次比较明确;各级政区数量、管理幅度等也大体适中;都市区治理得到重视;同时,适应不同类型地区特点及不同发展阶段,在形式上不改变行政区划的前提下,采取多样而灵活的管理方式等;总之,行政区划体制开始出现良性变迁。在此基础上,提出浙江省行政区划的调整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0.
董雪旺  智瑞芝  江波 《经济地理》2007,27(3):353-356,361
文章对区域形象塑造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注意力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区域形象塑造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形象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辨析,从客观性与主观性、整体性与片面性、稳定性与可变性、现势性与前瞻性四个方面分析了区域形象塑造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山西省为案例,论证了区域形象塑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山西省的区域形象经历了一个华夏文明的摇篮(古代)——商业金融中心(近代)——能源重化工基地(现代)——暴发户的乐土(未来可能)的历史嬗变过程,山西省要摆脱当前的形象危机,破解“资源的诅咒”,摆脱路径依赖,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抛弃“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现有形象,塑造“节约山西”的区域新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